Gucci蓄力五年,终于在彩妆界放大招了!
近几年,眼看各大一线时装品牌的彩妆支线在姐妹们的心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每一季都不缺少全网叫好、卖到断货的网红色号。
而就在几天前,这个市场终于迎来了新人,Gucci Beauty。
Gucci发布了品牌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亲自设计的首个彩妆系列,它的口红设计承袭了Gucci一贯的复古奢华,金色金属管身,配上繁复浪漫的花纹,一眼就能分辨出是Gucci家的孩子。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首度推出彩妆,早在2014年5月底他家就正式踏入了奢侈品牌进驻美妆界的大潮了,只是相对于其他的品牌来说比较低调,所以如果不是关注这行,基本都不知道。虽然名气小,可东西是真心好用,在国内外博主中的好评度极其高。
一直为他家彩妆火不起来感到可惜的我,终于等来了这天!这次他们不仅在包装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在广告创意上也有很大突破,在一众同类别彩妆广告中是很特别的存在。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面容无暇精致的模特,而是选择了看起来或多或少有一些瑕疵、甚至不那么美观的面孔。
也摒弃了过度的磨皮P图,把模特最自然的状态暴露在镜头之下,嘴角的纹路清晰可见,细细晕染的嘴角边缘就像之前流行的激吻唇。
牙缝、脸上的痣和斑点也格外清楚。
这一次,虽然每个人都并没有那么完美,但是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开怀竟比以往的美丽面孔更让人移不开眼。
有人说:这也太难看了,丝毫无法引起购买欲。
但其实这何尝不失为一种更能被我们所触及得到的、生机勃勃又千姿百态的平凡美?模特虽然牙齿不齐,但是涂上口红以后自信的微笑却格外有感染力。
不得不承认,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神颜的皮囊,只是这样的“生而即完美”终究是小概率的“老天赏饭吃”。
往往放在帅哥美女身上的赏心悦目的妆扮,换在普通人身上的适配性会大大降低。而大部分的人,还是需要后天在求美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试错,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所以Gucci这一次的广告所传达出来的核心思想,正是用彩妆的力量让每一个普通的女孩都能找到自信。
之前ZARA新推出的彩妆线发售时,邀请了国模李静雯拍摄宣传照。在没有修肤的情况下,她脸上的雀斑完全暴露在镜头之中。
照片发布后有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说ZARA在故意丑化中国人形象,但说实话,大可不必,没必要。且不说同框的西方模特也同样是满脸雀斑出镜,就单看李静雯,她冷漠锐利的眼神和饱满的唇形也是能让人Get到美感的啊。
这样有距离感的脸,在这些无伤大雅的小雀斑之下反而显得更加自然真实。
有网友试着把李静雯的图按照当下大众爱的“瘦白幼”审美P图之后,反而失去了神韵,泯然于一众网红脸。
世界上不止只有一种好看,美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女孩都有权利拒绝主流审美的裹挟,扬长避短,去追求自己最自然、最独特的美感。
我爱的戴文·青木
在我心中,比右边金发碧眼美人表现更出色的雎晓雯
毕竟是根植于女性本能之中的一部分,在远不如现在思想先进的古代,女人们就已经会使用花草研磨,或与动物油脂合成的香粉香膏,还有矿物颜料来化妆打扮了。
诗文里有《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有杜甫《丽人行》中“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有温庭筠笔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说着说着怎么就想唱起来了……)
而在妆容文化上,中国古代的女人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甚至还有“化妆起源于中国”的说法。
早在战国时期,女子就已经会用粟米加入多种香料制成妆粉敷面,汉代以后,铅粉凭借它良好持久的妆效和易于保存的特点逐渐流行起来,再后来还出现了珍珠粉、檀粉、玉簪粉等多种多样的类别。
如今常常提到的黛眉其中的“黛”字,代表了化妆的工具。黛作为一种矿物颜料,文献记载它在战国之时已经成为女性们描眉的材料了。黛的种类也有很多,有石黛、铜黛、青黛等等。
《甄嬛传》
其中最珍贵的螺黛,出产自波斯国,一颗便能价值十金。记得《甄嬛传》里也有这么一个情节,皇上赐甄嬛螺子黛,以示荣宠。
欧阳修《阮郎归》词之五:“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除了描眉,“施朱”也是中国古代女子妆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即在脸上涂抹胭脂,使面色更加红润,达到人面桃花的效果。
《如懿传》
脸上有了绯红飞霞后,自然接下来要描绘的就是口脂了。古人喜欢朱唇一点红的樱桃小口,所以有了“点唇”的说法。
《延禧攻略》
而切换到今天,这些画法也为现在的妆容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
各朝各代女人的面饰细细分类有额黄、面靥、花钿、斜红……花样之多,而章子怡在电影《十面埋伏》中的绝美造型便是在额头饰以花钿。
额间“落梅”痕迹的这一幕也是章子怡的经典之一,但凡提到她的过往电影造型,势必会出现。
《国家宝藏》里的佟丽娅也采用了斜红妆的画法,美出新高度。
还记得原来听我妈说过,她们以前没有指甲油这种东西,但会用指甲草(凤仙花)捣碎后压出汁儿然后抹在指甲上,也一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