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四十三个“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枢纽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理解与认同。
湖南省博物馆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场,5月18日举行了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 “博物馆网上展览”“博物馆在移动”等项目启动上线;由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22家文博单位举办的“根·魂——中华文明物语”特别展览,以及多个专题展览开幕。湖南省博物馆还举行了“博物馆·文化中枢”高峰论坛,深入探讨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发展路径。
此外,湘博教育中心精心策划七大活动,包括“国际博物馆日体验周”“画美雅式,琢瓷无双‘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教育活动”等。博物馆日当天,湖南省博物馆还开放了夜场活动,将千年中华文明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沉浸式舞蹈表演、博物馆实景解密游戏、VR行走体验和5G XR博物馆展区互动体验等活动,深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时代精神,将科技与历史文物相结合,在湖南省博物馆为观众带来多项文化活动,开启了一场专属于现代观众的文化之旅。
活动当天,故宫博物院组织开展了大型艺术创作、百人篆刻、志愿者咨询与讲座、版画制作体验、音乐会、古建科技保护教育、古建馆展览导赏七大主题活动,旨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发挥故宫作为博物馆的文化中枢职能。其中 “故宫艺术现场”大型艺术创作活动是每年故宫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中的传统项目,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今年故宫博物院凭借七大主题活动为公众献上丰盛的文化大礼。
国家博物馆推出“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等五大展览。为配合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国家博物馆还推出了线上活动,评奖送出网红“瓷器棒棒糖”,吸引公众参与。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陕历博举办了以“览千年历史,绘未来丝路”为主题的社会教育活动,组织50组亲子家庭共同参加,通过对文物的解读,重走丝绸之路,守望历史,传承文化。馆区内,陕历博进行“互联网+文物教育”展示,将馆藏文物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如VR技术进行展示,在活动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体验。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天猫新文创的全国首家线下实体店当天正式落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明星讲解员——机器人也 “作客”大唐不夜城,与市民游客互动,这也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走进公众文化生活的一种创新实践。
今年陕西省“国际博物馆日”的主会场也第一次走出西安,来到了渭南市博物馆。活动现场举行了《陕西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图书首发式、“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上线仪式、“智游陕西博物馆”陕西省百家博物馆电子讲解服务平台发布式、陕西省第二批社区博物馆授牌仪式等活动。同时博物馆庭院举办了文物公益鉴赏,博物馆的广场上,来自陕西省内的六家博物馆,集中展示了自己博物馆的教育项目优秀案例。
为了促进博物馆与高校艺术院系资源整合和艺术创新,甘肃省博物馆与甘肃新媒体集团牵头,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9家高校艺术院系,共同成立了“甘肃省博物馆与高校艺术联盟”。此外,“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美术作品展”、“两端——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英国”特展也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