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据估计,2019年全球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达约达140万。大气细颗粒物(PM
2.5
)作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对人体健康危害被广泛关注。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部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PM
2.5
暴露可对儿童神经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儿童认知障碍、发育迟缓和行为问题等风险增加,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
肠道菌群的定植与成熟发生在生命早期,与大脑快速发育同步进行,提示儿童早期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与其神经发育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部分基于小人群队列研究的也发现,12月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s)的丰度与其2岁时的认知水平有关;基于横断面调查显示,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增加与婴儿的气质相关。此外,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PM
2.5
暴露会影响后代肠道微生物群的定植和成熟。但肠道菌群失调在孕期PM
2.5
暴露影响子代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有待阐明。
为此,本研究以上海亲子队列361对母婴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时空分辨率PM
2.5
预测模型评估了孕妇产前PM
2.5
暴露水平;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评估了婴幼儿2、6、12及24月龄时各能区神经发育;并基于16s rRNA进行新生儿粪便样本肠道菌群测序,以探讨产前PM
2.5
暴露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以及肠道细菌在其中的介导作用。
产前PM
2.5
暴露与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关联
产前PM
2.5
暴露浓度与2月龄ASQ总分(
β
=-6.717,95%
CI:-11.530,-1.904)、沟通能区(
β
=-1.595,95
%
CI:-3.136,-0.053)、解决问题能区(
β
=-1.771,
95%
CI:-3.481,0.060)和个人-社会能区(
β
=-2.074,
95%
CI:-3.348、-0.800)呈负相关(图1A)。对其它气态污染物和PM
10
进行调整后,影响依然显著(图1B)。此外,产前PM
2.5
暴露还与2月龄儿童SDD的风险增加有关(
OR
=1.683,
95%
CI
:
1.138, 2.489)(图1C、图1D)。
图1 全孕期PM
2.5
暴露与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关联
产前PM
2.5
暴露与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之间的关联
产前PM
2.5
暴露增加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
β
= −0.367, 95
%
CI
:
−0.543, −0.192),Chao1指数 (
β
= −9.381, 95
%
CI
:
−14.416, −4.347),谱系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PD)(
β
= −30.904,
95%
CI: −46.362, −15.446),以及Simpson指数(
β
= −0.054,
95%
CI
:
−0.090, −0.017)等反映菌群Alpha多样性的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
此外,进一步分析发现,SDD的儿童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和谱系多样性均低于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2)。提示,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儿童早期认知发育有关。
图2 SDD和对照儿童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比较。
产前PM
2.5
暴露与微生物菌属定植之间的关联。
进一步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EfSe)分析产前PM
2.5
高、低暴露组间新生儿粪便差异菌群,发现102个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LDA score > 2,
P
< 0.05)(图3A)。从菌属水平来看,产前
PM
2.5
低暴露组共富集有35个微生物类群,PM
2.5
高暴露组富集10个微生物类群(图3B)。
图3 产前PM
2.5
高、低暴露组间特征微生物群线性判别分析
SDD儿童肠道菌群OTUs标记物的识别和验证
通过将研究对象以8:2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于训练集筛选SDD儿童特征菌群OTUs,筛选出前20种微生物类群作为验证集中SDD的预测因子 (图4A);模型区分度验证发现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别为 89.50%和71.27%(图4B)。在筛选到的20种微生物类群中,发现瘤胃球菌属 (Ruminococcus gnavus group),罗姆布茨菌属 (Romboutsia),伯克霍尔德氏菌属 (Burkholderiaceae Caballeronia Paraburkholderia),布劳特氏菌属 (Blautia),另枝菌属 (Alistipes),副拟杆菌属 (Parabacteroides),拟杆菌属 (Bacteroides)等7种菌属可能是产前PM
2.5
暴露与SDD发生的特征菌属 (图4A)。
图4 随机森林模型筛选SDD儿童特征菌群O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