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称,2015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能来源。这宣告了清洁能源与污染环境的煤炭间的战斗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中国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清洁能源与污染环境的煤炭间的战斗已步入一个新阶段。上周,行业预测机构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称,
2015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能来源。
过去IEA曾因对风能及太阳能的前景预估过低而遭到批评,如今它终于承认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改变电力市场。
去年,世界各地平均每天安装50万块太阳能电池板。
中国的作用明显,在这里每小时就会安装两台风力发电机;此外,中国还占据了全球153吉瓦(GW)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40%。
IEA预测,在现有政策下,2015年到2021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加825吉瓦。这一数字较其前一年的预测要高出13%。
以巴黎协议为代表的抑制全球变暖、降低空气污染的政策是推动这场清洁能源革命的力量。此外,太阳能电池板及风力发电机价格下降也是一个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不够快。
同时,煤炭也展现出令人惊异的坚挺,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中国。
订阅《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
阅读
双语版
《抗击碳排放》
拓展阅读
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起飞的关键
点击图片
回顾商论文章《平稳运行的电网》
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是一大挑战:煤炭可以全天候燃烧,但风力和太阳能只能间歇性发电。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大储量电池及其等效技术不仅是应对不规则需求的关键,也是解决不规律供电的关键。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的单位成本日益接近化石燃料发电成本,这个挑战越发迫在眉睫。低廉的电网级存储将克服这些不规律性。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目前有许多创意。只要其中一种能成功商业化,可再生能源就可能实现自力更生,不再需要政府补贴和监管以维持生存。对电网的依赖减少后,能源产业的经济模式也会转型。这一变化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电网的控制权或许有望从大型公司分散到社区和甚至个人的手中。
张瑞敏倾力推荐
11.11前订阅全年商论仅需298元
限时优惠最后一周
↓ 扫码即刻下载 ↓
点击关键词
回顾经济学人商论近期精彩文章
谁是民粹主义的受益者?
|
亚洲通缩“警报解除”?
|
挪威主权基金
|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
2016全球MBA排名
|
AT&T收购时代华纳
|
选票投给希拉里
|
埃隆·马斯克商业帝国的财政危机
|
科技领域:改良胜过颠覆
|
机器人飞行员
|
张瑞敏推荐熊彼特专栏
|
现代经济学创始人
|
自由贸易之痛
|
物联网安全漏洞
|
金融危机怪格林斯潘吗?
|
楼市扭曲比泡沫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