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云
车云(http://www.cheyun.com)是中国第一汽车科技媒体。我们专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趋势,注重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偶俚张家港  ·  最新召回通告! ·  23 小时前  
荆门晚报  ·  曝光!荆门64名“酒司机”被抓 ·  2 天前  
芝能汽车  ·  NXP 端侧 AI 战略布局:现状、影响与展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云

北美总部成立之后,拜腾从新造车战争中突围的几率有多大?

车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12-04 12:25

正文

点击上方【车云】,关注并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北京时间12月2日,拜腾位于硅谷的北美总部正式成立。


去年初成立,伴随种种风波质疑,拜腾一路走来。没有太多故事,也不那样激进,这家创新车企只是在每一个适时的节点,向大家说一声“我还活着,并且活的不错”。


北京时间12月2日,拜腾位于硅谷的北美总部正式成立,又是一个时间节点。


与大多企业“挤牙膏式”发布不同,拜腾还一口气宣布了另外两个重要消息:前特斯拉供应链专家魏思涛(Tom Wessner)和前苹果系统工程负责人丛浩仁(Jeff Chung)加盟,与博世和佛吉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


一个月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拜腾首款可驾驶样车将完成首秀。据官方信息,这款车型的与最终上市的量产SUV相比,量产程度接近90%。


不知不觉,拜腾已经从20个月前不到10人的团队发展至400余人,布局从南京衍生到慕尼黑、硅谷,遵循着一直以来的产品和商业逻辑,打牢地基。那么,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该如何正确的认知拜腾?相比其他新造车公司,拜腾突围的几率又有多大?


拜腾北美总部


北美总部成立,整体布局完成


在很多人眼中,拜腾可能并不是最被看好的那一个。


不过,相比不少同类公司而言,拜腾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标签是“务实”。 CEO毕福康(Carsten Breitfeld)和总裁戴雷(Daniel Kirchert)的组合,习惯于“有事说事,没事干活”。


公司核心目标明确:将产品落地,保证高品质用户体验,控制住总成本。此次成立北美总部,依旧是围绕上述目标的布局。


毕福康(左)和戴雷(右)


作为全球高科技技术创新中心,硅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地理位置来看,位于硅谷中心圣克拉拉的拜腾北美总部,距离蔚来北美总部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


据毕福康介绍,拜腾北美总部面积超过7400平米,目前团队总人数约150人,并以每周5-15人的速度增加。据悉,该总部的主要职能为智能汽车用户体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开发,以及北美市场的开拓与运营。


在北美总部正式投入使用后,拜腾形成了完整的全球化布局,除了硅谷外,还包括位于中国南京的全球运营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以及位于德国慕尼黑的车辆设计与产品概念研发的设计中心。


丛浩仁


硅谷对核心人才的吸引作用显而易见。刚刚加盟拜腾的魏思涛和丛浩仁,前者拥有30余年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经验,曾建立特斯拉Model S供应链采购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后者曾在苹果率领系统工程团队设计了多款Mac系列产品,未来将全面负责拜腾的产品用户体验工作。在魏思涛和丛浩仁加盟后,拜腾管理团队架构完成,涵盖汽车设计、工程与制造、电气动力系统、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智能体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核心人才。目前,拜腾全球团队人数约为400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美总部成立,除了高管加盟外,拜腾还宣布与博世和佛吉亚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者主要在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方面,后者则聚焦于全新内饰设计领域。


这两项合作对于拜腾的产品落地将形成支撑。根据计划,拜腾将于未来5年内,在同一平台上推出3款车型,第一款是中型SUV,对标奥迪Q5、宝马X3、奔驰GLC这个细分市场;第二款是轿车,车身长度会介于两个级别中间,比宝马3系长一点,比5系短一点;第三款产品则是七座MPV,这是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变化打造的产品。


拜腾与博世、佛吉亚达成战略合作


据悉,首款量产SUV车型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轿车与MPV则将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陆续推向市场。通过平台化战略,三款产品共用配件率可以超过60%。商业模式方面,这些产品除了在中国,北美,欧洲销售外,还将一定比例的投入共享出行等新用车服务领域。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看,各家公司存在明显“抢时间节点”的情况,都希望自己的产品率先落地,触达用户。不过,在一直以来的交流沟通中,拜腾从未改变过“2019年底首款产品上市”的说法,用毕福康的话说,“要遵循制造逻辑”。


毕福康告诉车云,由于目前公司人员和成本的原因,且一些传统燃油车与电动车共用的核心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拜腾会从供应商处部分购买这类技术和产品,自有团队除了系统整合工作外,将主要聚焦在车载软件和用户交互体验部分的研发和落地。


1.25米大屏将实现量产化


一个月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拜腾首款可驾驶样车将完成首秀。


目前最新获取的信息是,该车将提供4座和5座两种版本,电池包分为基础版和升级版,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分别为71kWh、350km及95kWh、500km。动力方面同样提供两种选择,一种是200kW功率的后驱单电机,另一种是150kW+200kW的前后双电机组合。


根据拜腾官方介绍,全新的智能人车交互系统是该车的核心亮点之一,包括长125厘米、高25厘米的共享体验屏、8.8英寸的触摸式方向盘,手势识别、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功能。


拜腾量产车将搭载1.25米大屏


对于这块1.25米的“史上最大车载屏幕”,业内一度充满好奇,其用户界面如何设计,会有哪些新功能,最终能否实现量产,等等。为此,车云与总负责人丛浩仁进行了深度交流。


设计层面,拜腾1.25米长的大屏将主要分为三块信息区,驾驶者正前方区域为主驾驶信息区,可显示挡位、速度和电量情况等常用信息,中间区域为主菜单区域,右侧区域为智能推荐系统区域,可实现餐厅、电影院查找等功能。此外,右侧两个显示区域还能够合二为一的显示导航信息,大屏幕右上角和左上角的两个小区域则分别显示驾驶员和乘客的个性化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拜腾还将车辆后视镜植入到大屏中,在驾驶者正前方显示,并可以实现自由切换。未来如果能够通过相关法规,拜腾量产车有可能取消实体后视镜。


交互层面,拜腾的车载系统将提供“语音+触摸+手势控制”三种交互方式。其中,方向盘上8.8英寸的液晶屏可以触摸控制,1.25米的大屏不能够触摸,用户可以通过大屏下方的识别位置,通过手势将大屏上的信息进行打开、关闭、挪动等控制。


对于业内关于大屏的质疑,丛浩仁也做出了回应。例如,在工艺上,拜腾与大屏供应商将对屏幕材质、涂层进行再研发,以保证屏幕在遭遇剧烈碰撞时不会大面积散落式碎裂,且在阳光直射下不会出现反光。此外,车辆工程团队也会根据大屏设计对其他车辆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例如主驾驶安全气囊弹出位置,会微调至方向盘下部位置,碰撞时向斜上方弹出以保护驾驶者。


丛浩仁表示,根据计划,拜腾将一定会将大尺寸屏幕最终量产。车云从业内多条渠道获悉,丛浩仁之前在苹果工作期间,最强的能力是将设计产品工程化落地的能力,而拜腾邀请其加盟,尤其看重他这点特质。


深水区的三项攻坚战


在车云看来,目前拜腾核心团队架构、三地布局、工厂落地、A轮融资均已完成,第一阶段发展可谓已经完成,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行业发展的整体加速和优化,接下来拜腾将进入发展的深水区,并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


制造问题首当其冲。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暂停了纯电动车乘用车项目审核,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预计未来对企业研发、工厂、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审核标准都可能进一步从严。对于包括拜腾在内的新造车公司而言,拿到生产资质变的不再那样容易。


不过,戴雷表示对此并不担心,“一方面拜腾本身的实力在这,一方面公司与南京市和江苏省政府的关系紧密”,这两项优势是拜腾能够获取资质的筹码。不过,毕福康透露,拜腾也做了两手准备,除了积极生产资质外,也不排除“Plan B和Plan C”,即与车企合作,或购买生产资质。


除了制造外,业内最担心的问题还在于资金。车云从毕福康处获悉,拜腾第一款产品从研发到落地,大约需要投入8亿美金,目前公司总融资额相比这一数据,仍有一定缺口。



目前,拜腾已完成包括A轮融资在内的三轮融资,现有主要股东为拜腾初创管理团队、和谐汽车、奥动投资、力合汽车、君联资本、苏宁与丰盛主导的一家产业投资基金以及盛屯集团等。戴雷表示,公司的融资是按照产品推进的节奏进行,目前B轮融资已经启动,预计将在明年年中完成。


最后一个问题在于成本控制。拜腾的愿景是首先落地一款优质的,终端售价在30万元以内的中型SUV。要知道,在前期产品销量不大的情况下,高研发投入和硬件成本将可能带来极高的量产均摊成本,要最终将产品落地价格控制在30万内,一方面要求产品本身的品质得到用户认可从而增加销量,一方面要求拜腾在每一个产品开发和硬件使用细节实现更好的把控。


总之,挑战不小。不过,从毕福康私下里提前给的样车产品图片来看,如果未来能够保质保价的落地,我想我一定会买一辆。


车  云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