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新利好!事关职工养老保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一见丈母娘就胃疼!这“十大心理恐惧症”你中招了几个?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0 09:01

正文


武汉孟先生每天一回到家就莫名其妙的胃疼,走出家门后疼痛就会奇迹般地消失。2年下来跑过不少医院,症状始终没有好转。


武汉市心理医院精神科主任曹威说,孟先生的“胃疼”其实是“丈母娘恐惧症”在作祟。



闲聊中曹威得知,32岁的孟先生是杭州人,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结婚有了孩子后,丈母娘就搬过来帮忙带孩子。


丈母娘蛮能干,但嗓门大脾气急,对他们的“关心”事无巨细。性格内向的孟先生有牢骚不敢也不好意思发,每天在家都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事被数落唠叨。



曹威明确诊断,他的“胃疼”其实是“丈母娘恐惧症”在作祟,因为丈母娘比较强势,女婿的烦闷和委屈找不到化解的途径,“投射”到身体上出现一系列的疾病症状,病在身,根在“心”。




害怕坐下,害怕照镜子,甚至是害怕食物中的花生酱……这些无奇不有的“恐惧”你听说过吗?



人或多或少都对某些东西有轻微的恐惧,部分人甚至会被他们害怕的事物打乱生活步调。美国一网站曾整理出十种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惧症”——


第一名:假人恐惧症




假人恐惧症患者害怕腹语术表演,腹语术表演者把手伸进玩偶并开始讲话,会令患者莫名作呕。


第二名:坐下恐惧症



患者就是害怕“坐下”,尖锐的椅子或是患有痔疮都可能激发此恐惧,也有可能是源于以前在学校被处罚的回忆。


第三名:花生酱恐惧症




此症患者害怕花生酱滑过嘴里的触感。旁观者可能会觉得,不吃花生酱不就没事了?但有些小朋友就是会被强迫吃花生酱三明治,以致心理受创。有患者描述自己被迫尝花生酱的恐怖情景:“我的上颚发痒,不停冒汗,而且身体开始抽搐”。


第四名:婆婆、岳母恐惧症



这大概是前十名奇怪的恐惧症里面最普遍的一种,结过婚的人想必都深有体会。婆婆、岳母恐惧也是电影或连续剧里常见的题材。


第五名:恶魔恐惧症




恶魔恐惧症患者不仅相信恶魔存在,也觉得恶魔会在生活周遭徘徊并试图伤害自己。患者特征非常明显,脖子上常挂有大蒜、十字架或者是木桩。


第六名:照镜子恐惧症




患者会害怕照镜子时不小心和异次元的世界接触。有些患者明知这种想法很不理性,他们还是会很焦虑。此症状缘于患者的迷信,他们认为打破镜子后会招致厄运,也觉得盯着镜子会进入超自然世界。


第七名:餐桌交谈恐惧症




用餐席间的交谈让很多人不知所措,有人为了逃避交际而拒绝出席饭局。这似乎是专属现代人的恐惧症,因为以前的人们对于餐桌礼仪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反而让人能比较专心地用餐。


第八名:玩偶恐惧症





玩偶恐惧症患者并不只是害怕恐怖的玩偶,所有类型的玩偶都会令他们惊惧。患者会觉得“玩偶以令人不舒服的姿态呈现真实事物”,所以他们也怕机器人和人体模型。


第九名:烹饪恐惧症




烹饪恐惧症患者会因为看到其他人优异的下厨功夫而自觉不足,以致自己信心全失并且不愿意动手煮菜。烹饪恐惧症患者如果独自外宿,很可能会饮食不正常。如果你也有害怕烹饪的征状,建议参考一些简易的食谱克服恐惧心理。


第十名:过马路恐惧症




过马路恐惧症患者惧怕过马路、行经高速公路等等需要“穿越”的地方,过马路恐惧症患者想必无法久居城市。而这个恐惧症又有不同的分类,有人害怕通往郊区的宽敞单行道,有人特别害怕过十字路口。马路恐惧症通常和怕车子没有直接的关系,患者就是特别害怕马路。


大多恐惧症只是“心理不适”    并非心理疾病



尽管餐桌交谈恐惧、坐下恐惧等恐惧症和很多人曾经的经历有关,但绝大多数恐惧症,如“花生酱恐惧症”、“食物恐惧症”、“过马路恐惧症”等都显得匪夷所思。


心理专家表示,这些恐惧症虽然名为“恐惧”,但更多的还是属于心理不适的范畴。


部分被列入“恐惧症”范畴的内容,如“坐下恐惧症”和“玩偶恐惧症”等,则是类似场景留下的“心理创伤”而引起。“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玩玩偶时,突然发生了大的灾难,留下创伤,那么他对灾难的恐惧就会‘转移’到玩偶身上,从而出现‘玩偶恐惧’。”


心理科专家表示,这些名为“恐惧症”的表现如果没有过多地影响人的生活,就没有必要对它“草木皆兵”地对待。“到科里就诊的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是会对环境或是某一类人、一些特别的东西而产生恐惧,但通过相关治疗,症状都会得到缓解。”


特别提醒:克服“恐惧症” “减压”是关键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过大,所以对很多事物都产生了偏差的认知,由此导致形形色色的“恐惧症”的出现。


现代人需要减压,以此来“对抗”形形色色的“恐惧表现”。如果真的出现心理精神疾病范围内的“恐惧症”,还是应该到正规大医院的心理精神科接受治疗。通过药物服用、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远离“恐惧症”的干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予以适当的鼓励,以此来摆脱“恐惧症”。


文字综合自中新网、武汉晚报、扬子晚报等;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编辑:孟灵修、郝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