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5 坐标•伦敦
您的2018年余额【2 1 2】
说到换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基本上每个在英国生活的华人,都曾在各种网站、论坛或是微信群里,看见过一些换汇的信息,但也许大家很少把这一行为和“洗钱”联想在一起。
不过,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警方捣毁了一个有组织华人犯罪团伙,逮捕8名被指控为属于有组织犯罪团伙的华人,他们涉嫌通过英国银行,通过在各个银行分散存款、帮助他人换汇等行为,洗钱数百万英镑。
伦敦市警方已突击搜查在伦敦邮编编码E3,SE13,E16和SE6的地区以及布拉克内尔搜查了七间住宅,还缴获60万英镑的现金。
事实上,因涉嫌洗钱而被捕入狱的新闻并不罕见。
2016年10月,英国一名华人和其余5人涉嫌税务欺诈和洗钱,欺诈金额达1,500万英镑而被拘捕入狱;2014年,英国一对华人夫妻因洗钱超过9万镑,于4月份分别被判12和15个月监禁;2010年,华人留学生王某也因“洗钱”被判入狱13个月……
那么,究竟什么是“洗钱”呢?
据小乔了解到,这一行为指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将违法所得的大量钱财,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从而进行转移,让它们看上去变得“合法”。
说起这里,大家可能都会觉得不以为然:我在英国乖乖读书/工作/生活,怎么会和这种非法行为扯上关系?
然而,据一家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知情人士向小乔透露,目前在英国,“洗钱”大多会用“私人换汇”的外衣来完美伪装自己,下面小乔为大家好好唠一唠。
相信小伙伴们,都曾经在各种微信群里,看见过“换汇”的字眼,这些其实就是“私人换汇”。
这些“私人换汇”通常打着方便、快捷的旗号,号称不需要任何手续(比如个人身份证明、资金用途etc),就能帮助大家换到钱。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私人换汇”的背后隐匿着可怕的阴暗面。
正如小乔上文所说,之所以要“洗钱”,是因为钱的来路见不得光。
小乔从一家英国本土专业金融机构处得知,“私人换汇”流通中的英镑,通常来自一些非法活动:例如滞留英国的华人打黑工所得、商家避税、甚至是贩毒交易等。
由于这些人需要把英镑换成人民币寄回中国,然而又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如上文所说,正规的换汇渠道都需要手续),所以只能通过私人途径换钱。
而与此相反的,是另一些需要英镑的人群。
比如广大留学生和希望在英国投资的人士。他们需要大量的英镑,而为了贪图省事,和突破国家对于换汇的法定额度,不少人通常会选择一些个人中介来换汇。
大家有时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例如“低价出英镑、量大从优、即时到账、伦敦面交”的字眼,大多就是这些“私人换汇”中介发布的消息。
他们收集来大量来源非法的英镑,通过当地银行网点,汇给需要英镑的人。这些过程,中介通常会分多次、在多家银行完成,借此能够避开银行的监管。
然而,这些看似非常方便的换汇,其实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希望换到钱的人来说,有可能会面临钱财损失;而对于那些从事“换汇”、帮助“换汇”的中间人而言,他们有可能会被卷入到非法案件中,甚至如本文开头的新闻那样,涉嫌洗钱而锒铛入狱。
1. 换汇人携款逃跑。
由于这些换汇人不是专业的金融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地点、流动性大,更不受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就像是一个无证摊点可以随意穿梭,又很难抓住他们。因此也不难想象,身揣巨款的他们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拿了钱就溜的行为。
在走访中,小乔甚至发现了一个让人无语的案例。
一名留学生在微信群中认识了一名换汇中介。该中介表示,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帮助他英镑“实时入账”,甚至还可以提供上门取钱的“便捷”服务。
故事的结局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这名单纯的小朋友就在自己家中,看着别人把自己爹妈辛苦赚来的人民币提走(甚至没有要求对方出示任何身份证明),然而直到天黑,他的银行卡上都没有等来所谓的“入账”。
2. 被银行冻结账户。
大家知道,英国银行对于资金监管十分严格。
倘若通过私人换汇而有巨款入账,银行就会打电话给你确认钱的来源、用途、资金的可疑之处和资金流动的次数等等。就算这笔钱是你的,有时都很难解释清楚,更何况不是你的呢?
对于留学生而言,因为父母大多是从中国汇款到他们的学生账户上,其中都是包括了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因此汇款的数目相对都会比较大。
银行账户一旦被冻结了,就会对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是还会对以后办理签证或延签造成及大的影响。
3. 成为警方重点观察对象。
这也是最容易为不知情的私人换汇客户带来危险的“盲点”。一方面,不少来路不明的脏钱上都有相关标识记号,如果将现金存入银行,很有可能会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而报警。
另一方面,一旦钱庄或毒贩被英国警方查处,即便只是从其处购买英镑,也会遭到轻则没收钱款,重则卷入洗钱案件的麻烦。因此,如果发现价格极低的英镑,反而更要注意,不要因为一时贪心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4. 被视为“潜在恐怖分子”。
2016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反恐和安全法案》,也是这部新法案,把“反洗钱”列为银行金融业的法律义务,因为洗钱不但是严重的犯罪,也越来越与恐怖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挂钩。一旦和恐怖活动、恐怖组织沾染上了关系,有可能面临被遣返甚至入狱的风险。
5. 被定“洗钱罪”入狱。
由于“换汇”业务门槛低,操作并不复杂,还可以得到一笔佣金,渴望创收的留学生往往会参与这类的活动。一些留学生防范意识不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协助洗钱;就算有所怀疑,也认为东窗事发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留学生们必须要意识到,洗钱是犯罪行为,即使不是出于自愿,一旦涉案金额较大,也难逃法律的制裁!这些寻常举动,极易被控“洗钱罪”。
小乔就从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曾经从事过“换汇”的中介人口中获悉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在英留学生,在微信群中pick了一个很轻松的兼职工作:从事专业“存款”业务——他经常带着装满现金的袋子,奔走于当地的不同银行之间,将现金存入十几个不同的账户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就存了大量英镑,并且都以诸如“XXX信托公司”或“XXX投资有限公司”等意义不明的账户名字存入。
他与他的上线“大哥”,都是通过微信沟通的。他们会在微信上确认见面地点、金额以及存款指示,存完钱后,这名留学生会把存款的收据照片用微信发给“大哥”。
这一行为最终被警方发现,他向警方承认,自己确实用按照“大哥”的指示来“处理”现金,但他不清楚这些现金的来源。然而,法律并不会因此而体谅“无知”。因为涉嫌帮助他人处理超过价值上千万的赃款,而被英国警方拘捕,并将面临判刑。
说了这么多,小伙伴们一定想问,如何换汇,才能做到既不丢钱、也不“丢人”呢?
在接触了一些案例后,小乔想和大家说说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所谓正规金融机构,是指银行、换汇公司等受到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监管的机构。FCA管理着英国所有金融服务公司的行为,有了它做保障,换回才能高枕无忧。
那么,如何辨别一家公司是否为正规金融机构呢?
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亲自到实体店里换汇。实体店是一个相对直观的、能够辨别机构真实性和资金雄厚与否的方式,而且还能直接获得所要兑换的货币,不用提心吊胆地等待汇款中介是否拉黑你的微信。
2.保持良好的换汇心态。
在采访中,小乔发现,不少小伙伴之所以会被骗,主要是上了蝇头小利的当。
“看到微信群里发布的汇率,比起换汇公司的价格都低,所以我就加了那人的微信,但没想到竟然是个骗子。”
小乔其实很能理解大家省钱的心态,然而,不知小伙伴们是否思考,有时候虽然私人换汇的价格看似低廉,但和正规的金融机构相比,并没有相差很多钱。
这里,小乔就给大家算上一笔。例如,私人中介提供的价格,通常号称会比正规公司低0.5%左右。那么假设你要用一万人民币去换英镑,根据二者的汇率换算,实际只相差50元,相比你所要换的一万人民币而言,实在是渺小。
然而,小乔却见到不少小伙伴,为了这一点小钱,而将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拱手交给了私人中介,然后亲眼看着他们把你拉黑,而你能做的,只剩下无助地在各种微信群里发布通缉他们的消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因此,保持良好的金钱观,不为了一些小芝麻,而丢了自己的大西瓜,是远离金钱诱骗最好的方法。
3.注意证明资金来源。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在英国一家银行工作的相关人士提醒到,若是小伙伴们接收了从海外汇入英国的款项,要注意是否需申报,并保留文件以便证明资金的来源。
由于此前中国大陆出台了不少关于外汇汇出境限额的管制,因此有小伙伴的家长采用的“蚂蚁搬家”方式(即通过利用多个家人外汇额度、集少成多的汇款方式),汇入英国银行账户,来帮助小伙伴进行购置房产等业务。而这一行为,就可能因有洗钱嫌疑而引起问题。
所以,建议在汇入前,先可以和银行的客户经理咨询,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是留学生为在英国买房而汇款的话,可能需出示父母所汇款项的资金来源。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小伙伴们都能够认真对待换汇这回事,避免掉入私人换汇的陷阱中。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