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在《神曲·第十三歌》描述了困在荆棘丛中的灵魂:“哈比鸟以它的树叶为食,给它痛苦,又给痛苦一个出口。”被啄伤是身体之痛,却给了灵魂的痛苦一个出口。对于现今的东北经济而言,也许也需要这样一个出口:转变很痛苦,但不转变更痛苦。
东北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沈阳被誉为“东方鲁尔”,哈尔滨有“东方莫斯科”的美名,长春则是中国一汽所在地……然而,这一系列光环都伴随着一组数字黯然失色了:GDP增速下降,全国排名下跌,民间投资“断崖式下跌”。投资、债转股、改变观念,哪个能够根治东北经济之痛?
编辑|郑小晏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东北阵痛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东北地区GDP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2.2%。这一成绩居于全国四大经济板块末端,低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7.6%、7.8%和8.0%。东北三省中,吉林上半年GDP增长6.7%,黑龙江上半年GDP增长5.7%,辽宁GDP增长-1%,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数据反映了东北经济下行的事实,但相关研究者对GDP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一直存在。以辽宁省为例,2013年GDP增速为8.7%,2014年为5.8%,2015年为3.0%,今年上半年为-1.0%。
在中央纪委网站8月25日发布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中,提到:“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省委坚持实事求是,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实绩。”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次对辽宁进行巡视后便指出,辽宁经济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应中央巡视组要求,辽宁启动了整改。时隔两年后,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再次重申经济数据造假,可见此前辽宁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经济数据中的水分未被“挤干”。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前8个月,辽宁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2.2%,自2015年便出现断崖式下滑。考虑到辽宁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50-60%,如果用官方辽宁投资数据,完全无法解释上半年辽宁GDP仅1%下降的态势。”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MIT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在2016年初接受正和岛(ID:zhenghedao)采访的时候,解释了他对中国经济数据的研究:“统计学里有个本福德法则(Benford's law),任何一组随机数据,第一位数字是‘1’的概率是30%。有人用这个定律去测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我在做中国的研究。我们并不是直接测量GDP,而是检验工业生产总值。结果显示,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都有作假的嫌疑,但是国有企业有可能是夸大他们的工业生产总值,而私营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似乎在缩小数据,而夸大的程度大于缩小的程度,因此整体来讲应该是夸大的。”
一般认为辽宁省GDP增速下降的原因是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跌”。2014年,辽宁省民间投资总额为17377.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71.1%);2015年为1294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73.4%),比2014年下降25.5%。2016年上半年,辽宁省民间投资大幅下跌58.1%。这两年,尤其是在2016年,“东北经济”成为热点话题,网友有很多反思。
比如说腐败。歌手曲婉婷的母亲张明杰一案,成为网友管中窥豹的依据:一个道里区副区长,涉嫌贪污、受贿的金额达3.5亿余元。此外,国企腐败也不容小觑:中国一汽的产值,一度能占吉林GDP的三分之一,却发生了“百名高管被带走调查,百亿资金不知去向,开家奥迪4S店需要拿千万元打点”等腐败案件。
比如国企的低效率。国企仍然占到工业产值的60%到70%,但因为草率的投资决定和低效的管理等因素,一些龙头国企资产负债率较高,甚至几乎没有盈利过。
比如非公经济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东北缺乏活跃的创业环境。东北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上却不如山东;山东并没有多少森林资源,有的只是机制更灵活的民营企业。东北黑土地盛产杂粮,但只负责种植,不产杂粮的合肥则成了杂粮的集散中心,在产品精深研发、品牌和市场上拥有强大话语权。
比如人口红利的消失。多年的人口净流出以及明显的老龄化,让东三省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东北高校较多,但毕业生留驻率堪忧。
何药可医?
在10月18日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网上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可千万不能让这种说法变成现实啊!”
从2004年至今,高层先后三次提出了振兴东北战略,一次是2004-2005年,国务院首次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一次是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最新的就是2016年10月18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据报道,最新两份文件的开篇内容,都是“全面深化改革”。
学者刘晓忠认为,不论是2004—2005年那一轮还是2009年的那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做加法的输血策略最为突出,这一做法在当时促进东北经济增长,但一定程度上埋深了妨碍东北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导致东北经济对国有经济体系的过度依赖,民营经济的被挤出现象更加突出。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揭开了新一轮债转股的大幕。强调市场化,即是强调相关市场主体应该有理性决策、风险自担的意识。恐怕只有真正地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真正激活企业家精神,东北才能渡过阵痛迎来新生,而债转股只是一剂止痛药而已。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提到: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我们现在全部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在今年一季度都突破了2%,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2%是大大低估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很多都是通过调胀,通过涨息,通过所谓的重组,把不良贷款暂时掩盖住了。光86家钢铁企业,负债总额3.3万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很多钢铁企业动辄就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几千亿。很不幸的是,这种风险的承担,最终可能又是由中国的老百姓来承担,那不就是通胀吗?所以提出债转股的时候好像媒体采访我要我写文章,我是非常明确地反对。什么债转股?我说一个公司,一个企业,他借钱的时候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现在银行转过来变成他的股东,他能够给银行分红吗?”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认为:“债转股的关键在于改变企业的公司治理,以便扭转经营状况,恢复盈利能力。债转股是一剂能治病的苦药,但不能当作补药。不能不用,但不能滥用。”
已经宣布破产重整的东北特钢是东北经济的一个缩影。即使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答应企业的削债或债转股请求,但如果企业无法在有限时间盘活资产、改善经营,再以“等靠要”的心态期待新的救助措施,恐怕东北的阵痛将是无解的。
对标东南
中国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在东部地区,我们更能看到企业家的信心与坚持。就看这两天的新闻吧。
10月19日上午,在“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开幕式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制造业是经济的基础,不可想象,我们偌大的国家如果实体经济的活力不够,对未来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一定要有信心、恒心,自己看得起自己,坚定发展信念不动摇。”
在随后的论坛上,中国前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非常赞同”徐冠巨的观点,“当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浙江上半年GDP增长7.7%,三产的贡献率超六成,但这背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没有一产、二产,第三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他鼓励传统制造业“不要焦虑、失望”,要走转型升级的专业化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端制造业。
10月20日,圆通速递(600233)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持有公司61.5%的股份的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夫妇,以近600亿元的身家,登顶快递“桐庐帮”首富。桐庐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城,出了多位身家百亿的超级富豪。
东北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的东软集团,等等。但就整体营商环境而言,总理都说了:
“我听东北一些企业家讲,现在想在东北搞一个项目,仍需盖200多个章,没有几百天根本办不成。还有不少企业家反映,东北的营商环境和南方一些地区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东北地区必须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
“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东北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中央纪委网站
●《黄亚生:中国最有希望的是民营企业!》,正和岛微信
●《李克强:东北要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新京报
●《对标东南省份,东北不能只是要钱》,新京报
●《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人民日报
●《向松祚对中国经济的七个严厉警告》,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