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维补丁
不过是一块补丁而已,既不温暖,亦难遮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章算法  ·  硬核!一周刷爆LeetCode,算法大神耗时 ... ·  昨天  
九章算法  ·  “DeepSeek ... ·  4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Deepseek横空出世,打脸中科院孙院士团队!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13岁学编程,20岁哈佛退学,31岁成为世界 ...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维补丁

中国楼市最大的风险就是“房价下跌”

思维补丁  · 公众号  ·  · 2021-01-18 22:35

正文

这是思维补丁的 第613篇 文章

特别喜欢,推荐听听。

头图为住在烂尾楼里的业主。


(一)

楼市再迎躁动。


继深圳某学区房创下每平米32万的天价成价额之后,上海楼市正接棒上演新的“竞拍式买房”,有报道用了“上海楼市已疯”的标题来形容近期极端躁动的上海房地产市场。


市场数据显示,自2020年末开始,上海楼市的确进入了新一轮涨价区间。新房开盘即售罄,千人摇号抢房,认筹率频刷新高轮番上演。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新房销售金额超5000亿元,成交均价为5623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2%,皆位居全国首位。

火爆的行情亦点燃了上海二手房交易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上海二手房交易量创下自2016年以来的新高。有中介甚至喊出“上海二手房被卖空了”。


市场供不应求的结果就是二手房价格飙涨。在上海房地产讨论区中,有人半年前看中一套学区房,业主报价980万,如一次性付全款可再便宜10万。

这位购房者犹豫了一下下,最终,这套房子在12月以1500万成交。

在最近几个月的上海二手房交易市场,“业主两周提价120万”根本算不上什么大场面,还有这种2天就提价120万的房东。


以及同一套房子,2个月从775万直接飙涨到980万。


社科院前阵子发了篇《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商品房价格增幅可能会同比下降,预计增幅在5%左右。

就这,还引发了公众舆论的广泛吐槽,我记得当时这条新闻下面,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

“一边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一边继续炒地皮涨房价,拜托你们能不能逻辑自洽?”

(二)

“中国楼市最大的风险就是房价下跌”。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著名房地产专家、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说的。

实际上如果你了解中国目前的土地经济模式,就会觉得他这句话说的,很对。

看完腾讯财经对易宪容教授的专访,我只能说易教授挺敢说的。比如在投资客喜迎房价暴涨的当下,他直截了当地指出:

“中国的土地是公有制的,也就意味着土地的供应可以是无限的。北京的房价高达十几、二十几万一平,纯粹是炒作。 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并不能支撑房价的合理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长期将房价暴涨的源头归功于房地产开发商,是不客观的。你说房地产开发商都挺黑心的,我没什么意见,但如果你将高房价的背后推手只单纯地指向地产开发商,那就真有点冤枉它们了。

不扯别的,数据最真实。很多人都以为房地产是一项极为暴利的生意,可你知道开发商从拿地建房子到最后卖给你,他们能赚几成吗?

公开的数据是,中国TOP80的房地产企业平均利润率仅有13.86%,中位数为13.13%。


这个数据当然说不上惨,但稍微对商业模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利润率绝对称不上暴利(举个例子,我们公关行业的利润率一般能在50%以上)。

中国老百姓习惯把推高房价归功于地产开发商,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的确不懂土地经济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是,这些利益相关方,可能只有地产开发商“好欺负”。

事实上,你掏空6个钱包贷款买一套70年使用权的商品房,赚的最多是地方政府,其次是银行,最后才是开发商。

(三)

过往20年,很多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维持运转,尤其是实体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卖地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来源,甚至可以加上“不之一”这三个字。

这里就不做过多解释了,你只要明白,一个城市房价暴涨,背后账面收益最大的其实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各种税)就可以了。

而众所周知,房地产具有高杠杆的属性,实际上你去看任何一个房企上市公司的杠杆率,都高的吓人。

所以国泰君安经济分析师孙建平就说过:

“房价下降15%,房地产企业的净利润就会下降40%。”

因为作为高杠杆生意,房企的一项重要支出,就是融资成本。

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征是,房价越涨,老百姓越买,房价越跌,新房越无人问津。因此,一旦房价下跌,就会直接导致房企现金流紧张,出现资金链危局。

如果你听过万达王首富和恒大许老板这两年的故事,想必能对房企脆弱的资金链有直观感受。


而房企的背后则绑着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益,中国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里的贷款(包括开发商性贷款、土地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早已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银行存量房贷出现风险,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可不是P2P暴雷所能比拟的。

而金融机构的风险,均可能由房价下跌所导致:

比如房价下跌可能导致众多房企资金链暴雷破产,这直接将导致天价的债务违约,拖垮银行。

比如房价暴跌可能导致众多购房者直接放弃还房贷(燕郊腰斩的房价,就出现了类似的个例),一旦这样的违约大规模出现,后果同样是一场金融灾难。

所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前不久在署名文章中直接写道:

“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 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这实际上就是在直言不讳地表示,要高度警惕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易宪容教授提到了一个数据:中国房产总市值65万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欧盟+日本总和。

可以说,无论从任何角度评判,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都已经吹的足够大。

更重要的是:泡沫,已经大到不敢让它破的程度。

中国楼市只涨不跌,是多方共谋的一个“不健康”结果。因为房地产身上“绑架”了太多的利益相关方,这些利益错综复杂,又在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形成了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易宪容最终还是给出了“按照现在的趋势,(2021年)房价还是会上涨”这样的答案。

这是易宪容教授的答案,如果你要问我2021年房价走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