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景读书
风景读书沙龙以旅游为出发点,由作者亲自为您读书,带您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运营、实操案例等。我们要做的是专业课的阅读,有声,有色,有味,有趣。
51好读  ›  专栏  ›  风景读书

在地与在场——乡村、艺术与民宿

风景读书  · 公众号  ·  · 2018-04-24 07:00

正文

风景读书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微信号, 每天七点,陪你读书!


▼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共读13天

今日共读目标 乡村和民宿与我们的日常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化和影响力,这是我们艺术的价值,结合在地和在场的基本线索,有更多的探索,让我们的乡村在浓厚的中国文化和国际化的语境下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产出更好的产品,实现我们更大的收益和乡村振兴以及国家的文艺复兴。 今天我们 将分享补时文娱/实验性文娱综合体创办人、 吗呐/新媒体艺术平台董事长张庆红 在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上关于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意义。

张庆红

补时文娱/实验性文娱综合体创办人

吗呐/新媒体艺术平台董事长


之前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跟艺术相关的事情,而且是偏当代、新媒体艺术、科技等等这些,似乎跟乡村复兴、民宿关联度不是特别高。


实际上,当我们在谈乡村复兴、城市升级、生活升级的时候,我们会越来越强烈的发现有一个东西是永远绕不开的,跟我们的关联度会越来越高,其实它就是所谓的艺术。


今天我想聊的主题,就是谈一谈我们的工作跟乡村复兴,跟民宿的关系,或者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做什么,我认为,我们在乡村,在中国特别有底蕴,有历史,有文化的场合里一定要谈本土、本地的东西,要谈人的东西,谈我们过往的东西,所以起了这样一个主题。


接下来我在正式讲这个内容之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实我同时在做很多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跟艺术相关。下面这张图,就是很多年我们一直在构建一个系统,就是艺术和商业或者产业转化的生态系统,这张图就是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构建的这样一套系统,每一个logo的名字是一个团队或者是一个专业公司在做所有艺术相关的功能模块,我们从最中心的CAC,这是中国第一家专注做新媒体艺术的学术非营利机构,我们做各种研究、公共教育项目,推动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做很多国际级的项目。



MANA也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的新媒体艺术行业的媒体、内容创作者,资源聚合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国内国际的艺术家以短视频的方式上传他们的作品和应用案例的分享,所以如果大家想了解国内国际最新领域有哪些应用场景,哪些新的创意,都在这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有点像借宿在中国民宿领域的地位,它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分享和聚合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行业媒体。



旁边的date,也是中国第一家专门做艺术与科技、设计混合的线下活动组织平台,所以我们整个构建了一个系统。



最后有一个团队,补时,其实是我们面向消费者,面向日常生活当中做了一个产业链,跟艺术相关的领域涉及三方面:艺术、设计、电影。怎么转化成跟日常生活相关的?我们打造一个面向终端的,你可以想象成咖啡馆、电影院、餐厅、酒店,实际上我们做了一个从学术到专业,从专业到商业转化,从策划到实施,从实施到运营的一套完整系统。



因为可能对于新媒体艺术,大家可能并不一定特别了解,简单来讲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就是艺术和科技。如果说艺术和科技,大家可能经常在讲,实际艺术跟最新的科技结合创造出来的作品,我们可以把它通俗称之为新媒体艺术,所以这里的新媒体,其实指的是新媒介,创作的材料,创作的手段,这个材料和手段是什么?是跟最新的科技有关,所以用这种创作出来的作品,我们可以通俗认为它是新媒体艺术。


有时候说新媒体是微博、微信,但这个新媒体不是指微博、微信,实际上是指科技。这是一家非常国际化的机构,我们有国际的顾问委员会,都来自于国际顶尖的策展人、学者、大学教授等,我们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五个方向,都是艺术创作领域和当今最新科技紧密相关的,在这里你能找到物联网的线索,你能找到大数据的线索,你能找到人工智能的线索,这些线索怎么转换成艺术作品?包括怎么运用这些艺术和学术资源,帮助很多艺术家去创作最新的作品,这是我们实验室在做的事情。


另外,刚才我讲到了MANA这个团队,其实是很重要的平台,可以认为是我们艺术内容的生产系统和商业产业转化系统的对接平台,之前这两个系统,其实信息是不对称的,艺术家找不到需要他的人,我们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艺术内容,但没有地方可以对接,所以我们MANA就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同时起到了行业推广的对接作用。


我分成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有一个网站,有很多视频呈现的作品。我们有自己的公众账号,每天会有分享,比如最新的大型专业活动和作品内容。这可能是新媒体艺术领域的第一新媒体大号,但因为是专业领域的,所以可能大家不一定熟悉,但如果将来想了解一些新趋势,这是一个案例分享的好平台。



其实线下是非常重要的,像我们做这乡村复兴论坛这样的论坛,我觉得对产业推动、资源对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线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行业发展的平台,所以我们的data平台,data的英文字母就是约会意思,所以我们是面对面的平台,是中国专门做艺术、创作者和受众人群,内容和应用端,做这种头脑风暴的平台。


我们做过的项目中,有小型几十人的,有几百人的大型线下活动。实际上,在当前民宿发展的过程当中,初期是一个网红,是一个打卡,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风景,当我们去的多了之后,过了新鲜阶段,其实要靠内容支撑。我觉得艺术可以跟各行各业,跟我们日常生活相关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生产系统,这是我们另外一个专门做展览团队做过的一些展览,乌镇艺术节、上海展览等等都是由我们团队合作完成的。



我们创作团队做过的项目中有比如敦煌、比如跟中国传统音乐表演怎么去做新媒体的交互,演出的创作,未来这种形态在本土文化怎么跟现在国际化的语言相结合,形成一个年轻人能够接受,能够快速去理解的,同时充满艺术性、文化性也有娱乐性,也有酷炫的感觉,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语言形式来推广我们的文化。


在地化


回到刚才的主题,我们来讲一讲乡村与艺术的关系。首先,我觉得中国跟任何一个国家比,我们文化的多元性,历史的悠长,甚至我们每走出几十公里,就有完全不同的风貌,比如同是客家人却听不懂客家话。我们在谈文化、艺术的时候,我觉得永远不能离开在地的问题,就是本土。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怎么样结合本土现有的东西来思考、构建这样一套系统,其实我觉得在地是三个东西:空间、人、环境。环境当然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基于这三个,我们可以做什么样的艺术活动?不管是展览也好,做公共的艺术装饰也好,或者传统艺术怎么用新的形态去呈现,怎么样基于这些文化和历史的素材,通过再设计来做文化的外在形态的更新,而不是文化精髓的更新,因为文化精髓的部分不是我们可以更新的,那是一个历史规律性的东西。但我们在传承、传播、转化,在把一个虚的和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化成生活日常,怎么样设计介入,比如山山做了非常多民宿的项目,但她做的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消费的东西,这样的民宿会被消费者接受,戚山山受了非常好的高等教育,是哈佛的高材生,她学了一些国际化的语言,通过文化的深度理解,结合这些自然环境在地的元素,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作品。我觉得我们在做乡村文化的时候,这种在地性的把控非常关键。


美术馆酒店


举个非常成功的例子,我们今天在乌镇听了大地艺术节北川富朗(音)的讲座,他是国际上做大型艺术节,不是城市艺术节,是基于乡村的,两个非常经典非常知名的案例。



第一个是在日本的东南边,一个群岛的地方,在做艺术节之前,这个艺术季每三年做一次,之前是没有人做的,非常穷,年轻人都出去了,只有老人在的小渔村、小岛,但做了这个大地艺术节之后,现在就变成了全球的旅游圣地,全球艺术爱好者必须去打卡的地方。这一季的大地艺术节在日本新泻(音),交通极不发达,冬天暴雪的地方,是日本重要的大米产地之一,非常传统的状态,但通过这种艺术季的介入,让本地的活力再次激发,几乎变成了IP,去看展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植入什么样的内容,怎么样结合在地的元素、本土的文化内涵,怎么样构建一个既本地又本土又国际化的,被本地消费者和国际消费者接受喜爱的方式,我认为,这对我们乡村的复兴跟艺术是非常好的借鉴案例。



比如前两天在乌镇北川的讲座,人山人海,非常多的人,也看到了非常多的政府、相关文化机构摩拳擦掌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时间点到了,我们在讲特色小镇,我从文化角度关注,其实特色小镇我一开始就关注,我也参加了两三个特色小镇的课程,花了很多钱去了解,当然特色小镇第一个最重要的特色一定是产业,毫无疑问的,不是房地产。 第二,特色小镇怎么样增加温度,这个温度的东西来自于文化的力量,而文化的力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中国有非常好的素材和土壤,但是我们现在的语言有问题,语言就是传承的问题,就是面向年轻未来的受众人群,他们出生于互联网时代,一出生就是一个国际化的背景,我们有很好的文化,但我们仍然用非常传统的手段去教育和传承,显然会发现很多无效的部分,很多失效的东西,再加上现在教育系统有很多亟待完善的部分,所以像这种艺术节的形态,其实是结合在地的东西,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发挥价值的空间,而这个部分是之前我们在所有的特色小镇里,实际上现在的特色小镇还处于刚刚开始的几年,大家还在一些国开行融资的层面,政策层面,设计层面等等,我觉得文化真正的介入,一个有效的文化形态,有效的文化产品怎么做出来,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当然,我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在座这么多,我们有不同背景的,有非常厉害的,有既能干实事又有格局又有文化又能装逼的人,还有政府的官员,也有很多商业精英,我觉得大家应该共同去寻找一个属于中国乡村复兴,大文化复兴的一条线索。


我们请北川在中国引进大地艺术节,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我个人还是强烈以为中国的这种所谓大的艺术节,一定要中国人来掌舵,因为文化、血缘、精髓的东西,真正在地化的东西,不是老外能做的,北川基本的工作都在日本,他的逻辑也在那边,根源上未必匹配,这是刚才讲的,有这么多的小岛,每一个小岛上都有艺术家留存永久的作品,艺术季的时候有各种展览,所以每当开艺术季的时候,酒店定不到,不要说民宿,根本不是贵的问题,是能不能订到房的问题。



上次我们计划去,日程一改再改,因为订不到房间,我们什么时候订到房间什么时候去。这种时候其实你不会在乎它的价格贵还是便宜,产生的转化力、IP打造、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度,都是传统形态不能比拟的价值。



这是花开妻有之前做的装饰作品,在乡镇的公共空间做的艺术作品,比如右上角的稻田,实际是以前的水稻,沿着河道艺术家做的作品。左上角是喜欢斑点的老奶奶的作品,右下角是结合本地的文化、农业做的相关的作品,前面的文字是诗和农耕雕塑的结合。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在场


刚才讲到在地的问题,讲到文化传承的问题,还有一个在场的问题,这件事情需要我们在这里发声,我们怎么让本地人回来,让外地人过来,我们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我觉得就涉及到一个乡民跟游客的关系,我们用什么样的事件在地发生,让人过来,我觉得在地,就是你的内容在场的问题,内容在地,得有人在场才行,其实在场并不是缺席,我们在考虑缺席的问题,我们在想,我们的文化、历史、产品、商业,我们想要的人在现场吗?他缺席了吗?我们应该用什么形态,什么事件,让他们主动过来?因为在场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传统技艺怎么去用更多的形态,无论小论坛也好,小工作坊教人去做,有很多很多的方式,比如传统手做和技艺的问题,传统都是卖东西挣钱,我们可不可以教东西挣钱?自己做的东西自己拿走,比如类似这样的小的方面,我们可以用更新的方式,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多人在做,就是怎么样系统开发产品化,但它又是基于大的艺术语境,我们讲是大文化的语境,基于这种大文化的语境,我们去做产品的转化开发,实际上有很多,民宿、公共空间怎么做内容,传统节日怎么去做,比如我们客家这边有非常多传统文化的东西,舞狮或者其他的等等东西,今天早上我听到吴教授讲的关于风水的问题,比如我们客家文化,旅游过来,你付20块钱,我教你怎么去看风水,其实是非常入门级的东西,但它是文化力很强,极易转化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东西,其实风水仍然也可以跟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变成一个很酷的东西等等,我觉得这样去结合,把人吸引过来,让该来的人不要缺席。


关于在地、在场,我回到很现实的,其实人如果来,就要有合适的空间,让这些人能待下来,所以我觉得,来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冲着旅游、休闲来的,或者是比如我们的乡村跟农业有关,或者我们刚才新做的东西,由艺术衍生的东西,不一定是物件,我更希望它是一个事件,为了一个艺术节,为了某个表演,为了大咖,他愿意追星过来。实际国际知名的大咖有非常多的粉丝过来,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喜欢斑点的老太太,如果老太太到这来做一场讲座,她吸引来的是国际粉丝,都是高端人群,这些人群对本地品牌的传播、消费力等等,无论是品牌还是转化都非常强。


这些人来了之后,我们从商业来讲,如果来了就走,显然我们是非常不划算的,只有住下来才会有更多的商业转化的层面,我们的乡民、商业才会有更多的转化,更多的营业收入。所以其实在这当中,一个战略度非常高的节点,实际就是住的问题。


因为之前我看过一些案例,一个非常好的展览,一个非常好的景点,但他们的收入不好,为什么?都是一日往返,他们不住在这里,你没有更多的消费点,没有转化率。如果你有一间上房,他就能住下来,而且住的体验很好,那他的转化率、口碑传统、美誉度就会好很多,如果你有一间好的上房,他就会来,所以我觉得在场的问题,其实民宿,特别是初期高端民宿头部资源的作用,这种引领和转化的作用,它是一个非常强的转化器,所以围绕民宿这部分,我终于把艺术圆到民宿上来了。


在这个部分我们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未来民宿下一步的卖点,初期我们有很好的设计和概念,但这一步过去了怎么办?要通过艺术创作更多的内容,艺术永远是更新状态,艺术的活动、展览一直都是更新的,我会为了一个新的内容、作品会重复来,我们商场讲复购率,如果你只是打一次卡,那你未来的持续性发展会有问题,你怎么让他重复来,形成某中黏性,形成某种社群的构成,以民宿文化产品来构成这样一个忠实的粉丝群体,那你的更新就很重要,显然和艺术肩负着非常强的更新内容,更新的系统能力。


所以我接下来要提到美术馆与美术馆酒店的问题,我们现在跟夏老师正在策划两个项目,一个项目现在已经准备进场了,在南京的一个项目,会做中国第一家美术馆酒店。有人问了,美术馆酒店和艺术酒店是什么区别?艺术酒店没有问题,绝对不是说贬低艺术酒店的概念,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因为艺术酒店,可能我们室内的设计非常有艺术调性,很酷炫,或者我们在一些公共的,甚至房间里面会放一些艺术品,我们看过往的,或者现在看到的,艺术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我想美术馆酒店,首先从空间上来讲,这个酒店在美术馆里面,非常好理解,先有美术馆再有酒店,所以它其实很难复制,做酒店的复制不了,你做不了美术馆就做不了美术馆酒店,所以为什么我们可以和夏老师一拍即合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就是做美术馆、学术研究出身的,所以我们可以做。


关于补时的项目,我们做了快两年的时间,有商业运营的经验,有转化的经验,首先是美术馆的酒店。第二,这个酒店是作品,可能是一个展览,它的公共空间不是我们单纯的走廊,我们可能会邀请艺术家,所以你在房间里看到的将是艺术家的原作,这也是我们和日本那个酒店本质的区别,那个酒店里放的是艺术家板块,实际上是复制品加衍生品,美术馆酒店的概念可以认为,你住在展览里,你跟作品住在一起,或者你睡在作品上,或者你成为作品,成为展览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里面我们会找很多非常有创造力,非常开放的艺术家做非常实验的项目,这是很好的教育与引领,这是未来我们认为跟借宿会一起打造的民宿领域的新品类,我们暂时定义为美术馆酒店或美术馆民宿。


美术馆酒店的概念是美术馆和民宿的交集,大家看下面的三张效果图,有可能今年你可以看到会真实发生,这三张效果图是戚山山设计的,第一个酒店今年下半年就会出来,它是一个美术馆和酒店的综合项目。



实际上,我刚才讲了艺术节,讲到艺术,讲了很多东西,但我觉得所有的东西,包括民宿,一定是跟我们的日常形成一种机制,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化和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是我们艺术的价值,所以希望后续大家可以在这个方向上有更多的,结合在地和在场的基本线索,有更多的探索,让我们的乡村在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国际化的语境下,在这两个基本的语境下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更好的产品,实现我们更大的收益和乡村振兴以及国家的文艺复兴,谢谢大家!


风景读书,陪伴你的风景旅途!



Tips: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从4月2日开始,我们将共读的是《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请各位书友记得每天阅读我们的推送哦!


读书打卡:新年,新规则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书友们注意啦,关于如何打卡:


1、将每日风景读书推送的文章不设分组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给风小景或风景读书会员群均可,可以每天一发,也可以月末集中来发。 打卡时间仅限每日早7点-晚24点


2、打卡签到本着自愿的原则,小景主要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呦~


3、针对当日忘记打卡的同学要记得“补打卡”哦(补打卡:将遗漏打卡的所有天数的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截图给风小景,当月补打卡次数 最多1次 ),不然风小景也会督促大家打卡的哦!


关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奖励:


1、坚持每日阅读并 不设分组转发朋友圈,连续打卡签到累计一个月 的同学将会 获得2018年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100元的优惠券 。详情请咨询风小景。大地风景研究生班报名链接:http://mp.weixin.qq.com/s/ca3E6crZhosUSEs9h5F75g


2、欢迎大家在 共读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区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 感,获得留言点赞最多者, 我们也将选出 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 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200元优惠券。



“风景读书”将与您共读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果您想跟我们一起读旅游行业的经典书籍

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咨询风小景


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是风小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