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内审 / 文
内审网 / 整编
我们不得不承认,内审、内控是一个小众行业。
但,我们也要敏锐的发现,内审、内控是一个充满朝气、蒸蒸日上的朝阳行业,这是趋势,更是当下国之时势。
而,内审、内控的专业人才,相对紧缺,特别是兼具多方技能、知识的综合审计人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也正是如此,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会发现内审、内控的工作相对比较好找,只要不是太差,在一线城市,往往同一时间,能同时接到多个offer,而用人部门招人时,则是相反的感觉,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选,很多并不能招来即用,还需要提供一段时间的在岗培训。
内审、内控人才的需求增长,
一方面来自于,多年以来,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保持的持续增长,中国城市化程度的迅速发展;此外,也受益于国家法制体系、资本市场的日臻成熟;再者,也受到企业家、管理层合规意识日渐提升,因此产生的企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需求。
有需求、有机会,就大有可为!
那么,从事内审、内控工作,除了必备的专业性,我们如何才能有所作为呢?
基于过去长期的审计实战,以及与同行朋友的交流,个人认为从事内审工作,我们必须时刻牢记3个关键词:
胸怀、原则、底线
。
这是我经常跟行业伙伴们说的一句话,谁都不愿意被盯着,谁都不愿意被审,所以,内审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有一种天然的隔阂与矛盾。
那么,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我们公司内审和其他部门关系还不错啊,他们很支持内审工作啊?
支持不代表没有矛盾,支持不代表内心没有抵触,外在的表现与内审的地位、威信,公司的文化都息息相关,而且,与内审团队的整体情商直接相关。
没有矛盾是好事,支持内审更是皆大欢喜。
此处要说的是,如果发生矛盾,或者出现其他情况,我们自己一定要有胸怀,我们要以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产生审计价值为目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太在意人家的态度,减少正面冲突,尽快忘掉工作矛盾。
如果一个内审人,长期将他人不好的脸色、言语、态度挂在心头,于私于公都是不利的,既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的身体,难免不会影响我们工作的效果。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博大胸怀,还在于坚持持续开放的态度。
内审,长期以来,都给人神秘、不接地气、不敢接近的感觉。我们认为,需要逐步改变这种形象,因此,我一直鼓励同行伙伴们,与公司内外建立畅通的、友善的沟通、交流机制。
在企业内部,与各部门保持深入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业务最新情况,持续输出内控、合规价值观。在企业外部,我们要与其他机构交流、特别是积极参与行业平台、同行伙伴的沟通。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常常听说
信息过载、数据爆炸
,但,我认为,对于内审行业,还远远谈不上信息过载。相反,内审人边界意识特别强烈,网上可见的内审价值信息,特别是内审实务数据还十分稀缺。这与全体内审人实际拥有的资源总量相比较,差异巨大,在与朋友们交流时,大多反馈,审计数据的保密要求比较高,不便公开分享。
对此,我不以为然,因为,数据是完全可以去敏的,比如一份审计报告,是完全可以屏蔽公司名称、具体岗位名称、姓名等的。
过去几年,我们竭尽全力在为解决该问题而努力,持续免费分享上文提到的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制度模板、流程模板等常见高频需求资料,为行业发展略尽绵力。
胸怀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出世的表现。但胸怀并不是没有度的,再博大的胸怀也应该秉持原则、坚守底线!
我对于原则的认识,在于对法律法规、制度章程、公序良俗、道德准则的遵循,这些是识别是否合规有效的标准和准绳,而且,我时常跟行业伙伴们分享,内审地位的建立,一方面,在于外部因素,来自于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于内部因素,来自于团队的专业程度、在于对原则与底线的坚持程度。
个人看来,无论发现的重要问题、识别的关键风险,责任关系到谁,即便是最高权力层,我们都要客观、公允的反映,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因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所在。而每一次基本原则和职业底线的失守,就将预示着更多丧失原则、沦陷底线时刻的到来,更代表了内审权威性、可信赖程度的降低。
正是由于我们拥有发现重大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在发现重大问题时,在大是大非上,坚持不惧“权贵”、不悯“弱小”的态度,我们的威信才能得以维持和提升。而如果说专业知识是我们的职业基础,那么,威信则是内审团队最核心的无形资产。
所以,我们需要秉持原则、坚持底线,维护我们来之不易的权威。
来源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