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我也很想Ta,我们都一样”|团体心理咨询:可能是你5月最特别的体验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5-10 23:03

正文



随着KY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工作坊体验日活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团体心理咨询/辅导这种形式。但是也会经常有人问:与个体心理咨询比起来,体验团体心理咨询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今天我们也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到底好在哪:


1. 价格低与一对一咨询的价格相比(通常一个50分钟左右的时段,收费在300-1500元不等,参考KY咨询师黄页),团体咨询的收费更低。


2. 互相支持的环境:团体工作坊会提供一个匿名、安全、温暖的环境。来参加同一个团体的,都是带有同样困惑和目标的人。而专业的咨询师,则会带领着大家用真实而深入的方式互动。


3. 启发和共鸣: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治疗中其他组员围绕主题的分享,也会激发出不同角度的洞见。


4. 更好的练习机会:比起一对一咨询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灵活地分组,进行人际互动相关的训练。比起仅仅和咨询师互动来说,它更接近你在现实中与人互动的状态,因此能直接地练习和体验。


以上是工作坊这种形式本身的优点和特色,而KY工作坊的参与者还有一项独家的福利:


5. 每个人都会在体验后,获得一份有针对性的【课后资料包】。资料包里有用于复习和巩固的自我觉察反馈、自我练习小贴士,有用来自我评估的专业心理测试,还有老师的影音、书目推荐,让你能够将工作坊中的学习和领悟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今年的大型工作坊体验日,会搭载KY自我探索嘉年华·上海站举办。此前的推送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工作坊套餐的销售,由于套餐的限制,小伙伴们选择困难症大爆发;今天我们会再推送一批独立的工作坊名额供大家购买,这也是嘉年华开始前的最后一次报名啦。本次推送的工作坊分为7个主题,大家可以根据主题和时间自由选择。

 

想好这个周末做什么了吗?是睡个懒觉、收拾下屋子、看几集美剧、逛一个时兴的展览,还是来红坊,和KY一起尝试真正地打开自己?



活动地点: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原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活动时间:2017年5月13-14日(周六、日)10:00-20:00

工作坊价格:180元/每场

购票方法:在每个主题下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购买通道。



主题1

遇见我:怎么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我不值得拥有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在KY的文章中,发现了自己的低自尊特质:生活中总是想要满足别人的需求,不善于照顾自己;不管怎么打扮,都对自己的外貌不够满意;当别人夸你的时候,你总觉得不自在;在冲突中,你明明感到委屈却永远都说不出口,最后还是会妥协。

 

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都指向你的核心观念——对自我品质、价值的否定。也正是因为低自尊,我们可能会放弃一些真正的好东西,反而选择一些有瑕疵的、不那么好的东西;我们还有可能会发展出强迫性的生存法则:“我要力求每件事情都做好,一旦有一件事做不好,我的自我价值就会粉碎。”


那么,如何能够突破呢?我们总是说,接纳自己是第一步,但是“接纳自己”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些核心观念往往是在我们非常小的时候就形成的,并且在日后的人生中不断地加深。倘若不借助专业的帮助,你可能会感到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如果你也陷入低自尊、无法突破自我,以下这些工作坊也许对你有用。你将会在专业咨询师的带领下,通过舞动、卡牌等等各种方式,分析你的低自尊的成因,理解你为什么难以走出,并获得一些可以用于日常练习的化解自卑的工具。


钟慎[正念+照镜子– 给你画一幅“自画像”]5月13日16:30-18:00

张文慧[身心团体-感知自尊的脆弱和坚强]5月13日19:00-20:30

刘晓瑾[舞动-找回你的力量与控制感]5月13日 16:30-18:00;5月14日 14:30-16:00

Steve Shi [小组对话-自卑的理解与化解] 5月14日12:30-14:00

蒋莲英[OH卡-你内心的困扰从何而来?]5月14日14:30-16:00

林虹杰[完形-与自己对话]5月14日 14:30-16:00




 

主题2:

找到你:越长大越孤单,怎么找到有趣的那个Ta?


小时候我们总是更容易和人亲近,但成年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找到朋友、找到爱人,哪怕是找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成了难题。


那些可以说话的人、能互相欣赏、成为知己的人,都去哪了呢?——有可能,不是你身边的人不够好,而是你不懂得如何抓住机会,从而错过了很多可能的朋友。


父母总催我去相亲,身边人都开始晒娃,为什么我还没有遇到Mr. Right?——有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会受到什么样的人吸引,又会被什么样的人喜欢?


总是感叹在KY学习了一身与人相处的本领,但却没有人可以实践,那么,在人群中,怎么能找到那些三观一致、彼此欣赏、可以交往的人?

 

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可以考虑以下几场工作坊:

 

孔延风[游戏+诗歌-发现有趣的灵魂]5月13日14:30-16:00

李鑫[舞动+绘画-我会受什么样的人吸引?]5月13日 14:30-16:00

林虹杰[游戏-怎么才能遇见你]5月14日 10:00-11:30;19:00-20:30



 

主题3:

学习爱:如何才能拥有爱的能力?


在生活越来越高效的今天,爱情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我们仍然愿意投入感性、愿意付出试错成本的事情。但是,你真的拥有爱的能力吗?为什么明明对一个人感兴趣,却接触一段时间后就想逃?为什么被伤了一次心之后,就很难再认真起来?看了那么多KY,到底怎么样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呢?

 

当你决定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永远都是一场冒险:你交出了信任,也赋予了对方伤害你的权力。因此,真正的爱情总会让你感到脆弱、焦虑,它也永远是对你旧的自我认知的挑战。因而,我们恐惧伤害、又渴望幸福,因而总是站在爱情的门口徘徊。

 

如何才能突破自己,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去爱”的位置上?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对【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感兴趣,可以尝试以下工作坊:

 

臧韶华[绘画-解读爱情的真谛]5月13日16:30-18:00

赵中[小组对话-爱情是什么?]5月13日14:30-16:00;5月14日10:00-11:30

胡佳威[小组-如何正确理解“性”]5月14日 19:00-20:30




主题4:

情绪管理:如何在压力状况下,反而表现得更好?


昨天的文章刚刚分析了我们的“情商”,即辨识、整合、理解、调节与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


一个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的人,无疑会获得更高的生活幸福感。但我们都是凡人,难免会被焦虑、愤怒等等“情绪小人”所控制,特别是在压力的环境下,更是考验我们情绪管理能力的时候。况且,好多人都是“慢性忧虑者”,整个人生都处在“持续焦虑”的模式中,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停止焦虑。

 

如何能够和你的情绪做朋友,在压力状况下反而表现更好?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可以带着你的压力和困境前来。这一系列工作坊可以帮助识别困扰你的核心情绪是什么,运用时下最流行的卡牌、舞动、正念、对话等等各种方式,帮助你获得缓解压力的实操方法。


时华[正念-真正地“觉察当下”]5月13日16:30-18:00

刘晓瑾[舞动-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5月14日 10:00-11:30

陈艺之[舞动-拖延症的你,是被什么困住了?]5月13日10:00-11:30;5月14日 16:30-18:00

蒋莲英[OH卡-从压力中“脱困”]5月13日14:30-16:00;5月14日12:30-14:00

黄勇[正念-从身体走近内心]5月14日10:00-11:30

林虹杰[绘画-你的内心压力源是什么?]5月14日16:30-18:00

李鑫[舞动+OH卡-用身体应对压力]5月14日 19:00-20:30




主题5:

人际沟通:告别“人际无能”,学会表达与和解


你是一个“人际无能”者吗?


我们无法孤立于世,“关系”是人生饶不开的话题;但任何两个人的人格、情绪、偏好都会存在差别,个体的自主性与他人的联系性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所以我们经常会苦恼,为什么明明彼此相爱,却还是会不停地吵架、消磨感情?为什么和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感觉永远无法理解彼此?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明明说得很清楚,之后才发现对方的理解南辕北辙?


误解和冲突天天都在发生,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你和他人的冲突可能一直是在某种模式中的,是这些模式,在限制你与他人的沟通。更何况,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不仅没有学会“沟通”,甚至都还没有学会基本的“表达”。


以下这些工作坊,会分析你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形成因素、思维模式、个人局限等,帮助你看清这些模式在如何影响你的人际互动。

 

陈必军[水墨涂鸦-看见关系中的冲突与误解]5月13日 10:00-11:30;5月14日 16:30-18:00

楚奇[观影+场景模拟-爱情中的冲突与和解]5月13日10:00-11:30,12:30-14:00;5月14日12:30-14:00

王亦君[身心团体-化解愤怒,你需要情绪独立]5月14日 14:30-16:00

许玥[对话-学会表达感受与回馈]5月14日16:30-18:00

罗彬彬[绘画-放下成见,学会沟通]5月14日 16:30-18:00;19:00-20:30




主题6

梦与催眠:潜意识想告诉你什么?


想尝试“解梦”吗?为什么你总是在梦中寻找洗手间,或者掉进水里?你总是在做的那个噩梦代表什么,梦中的性又代表什么?

 

在精神分析大师那里,是解读心灵的重要材料,它源自做梦的人内心的想法,只不过这一想法有可能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是一座垃圾场,堆放着人们不承认或者看不见的欲望。

 

另一种与潜意识有关的临床咨询方式是催眠。它常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被赋予神秘色彩。事实上,催眠绝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穿越前世的魔术,它是处于睡眠和清醒之中的一种独特的现象,也的确被用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催眠师的暗示会越过我们的意识,直接与我们的潜意识进行交流:当由意识带来的外在信息被屏蔽之后,这些暗示会触发我们最原本、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情。


因此,如果你对深入挖掘自己的潜意识感兴趣,可以来尝试【梦】与【催眠】这两个主题的工作坊。


在梦的团体里,咨询师将结合卡牌、绘画等手段,带领大家回忆和分析自己的梦,发现梦境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催眠工作坊里,大家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现场体验科学的催眠过程,学习从潜意识的投射中认识和改变自己的情绪的方法。


钟慎[诗歌+绘画-梦里的欲望与情感]5月13日12:30-14:00

王挺[催眠-从潜意识中认识情绪、管理疼痛]5月13日12:30-14:00;19:00-20:30;5月14日12:30-14:00

丁安睿[金鱼缸观察-性梦与噩梦]5月13日19:00-20:30;5月14日10:00-11:30

刘婧恒[卡牌-通过梦来探索你的潜能]5月14日14:30-16:00



 

主题7:

我与父母:成年后的你,可以重写你的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已经广为人知,对临床/咨询心理也有一种最为常见的调侃,就是所有问题都要归咎于原生家庭,说“一切都是童年的错,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但的确,对一些人来说,家是一生中最难的一道题。已经长大的你,读过很多书,看过外面的世界,取得了不错的学位,甚至已经在工作上获得了肯定。你感到对自己的世界越来越有掌控力,好像已经找到自己的节奏,并朝着一种越来越好的生活靠近。可是,只要一和家里有接触,这种掌控感会立刻分崩离析。美国当代精神导师拉姆·达斯(Ram Dass)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已有所悟,回去和家人呆上一个星期吧!”


有时你会觉得,你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在物质上熟悉,精神上却无比疏离。和父母有关的问题让你一想起来就烦,你能做的只有逃离,不是去改变,更不是去拯救。从中逃开,似乎这是你唯一的希望所在。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头脑中和记忆中的家庭,往往是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形成的。我的家庭在我的一生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它所呈现的样子?你和父母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永远不要对不够幸福的生活习以为常,成年的你,可以重新尝试将父母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去理解,你也有可能回过头来改变你和父母的相处方式,改变你们家庭内部的动力。以下工作坊会运用卡牌投射、绘画、游戏等方式,唤起你成长经历中对父母的感知,增进你对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方式的认识。

 

钟慎[游戏+心卡-我与父母的关系]5月13日14:30-16:00

孔延风[意向绘画-我眼中的父母和自己]5月13日 16:30-18:00

王永芬[小组对话-和父母相处的困扰与修复]5月14日12:30-14:00



当然,如果你还没准备好改变自己,可以先购买79元的通票,来现场看看再说。通票包含:10小时不间断演讲+互动游戏+乐队LIVE+免费占星塔罗紫微斗数桃花测试+KY定制自我探索工具包+限量版抓娃娃机手气比拼+免费VR自我探索游戏+吃喝玩乐创意市集,还可以在现场领取价值66元的自我探索工具包一份哦!

(大通票现场购票价: 99元/人)



嘉年华倒计时,我们上海见~



购票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或者长按各类主题下方二维码选择购买,门票售完即止。请保留售票短信、二维码作为入场验票凭证。


活动地点: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原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活动时间:2017年5月13-14日(周六、日)10:00-20:00


推荐文章
一个梅特涅主义者  ·  为什么说默克尔是人类文明的罪犯?
7 年前
书海陶然  ·  GIT版本管理:Git Flow模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