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脑海中循环上演某段短暂的经历,并将自己的思绪禁锢在此。
例如:我不应该跟父亲吵架,他总是对我这么耐心。杂音经常将我们困住,让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陷入僵局。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小声音,愉快地(或唠叨)讲述我们的生活。因此,
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精神层面的疾病。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经常将注意力转向内心以理解它们。但是我们经常被卡住,为其反复思考,忧心焦虑。
杂音指的是那些让我们深陷其中,并且无限循环的负面思想。
通常来说,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反复排练同一件事情,而不是想出一个客观清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你会发现那些负面思想开始阻止你去做成其他的事情。
脑海中不断回放过去糗事,越想越懊恼;
不停设想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为其焦虑;
......
并且大多数人甚至
能意识到
自己正在被卷入杂音的黑暗漩涡中。
当我们经历负面情绪,并试图分析自身的感受时,我们通常会狭隘地放大自身体验,并将其他可能让我们感觉更好的事物自动排除,这导致我们深陷思考和感觉的负面循环。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是一种自适应反应机制——通过自我反省来解决问题——在特定情况下偏离了轨道。
通过
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 Ethan Kross 的实验研究表明
,正在经历杂音的人、他们的
自我参照加工系统
会比平时更加活跃。
自我参照加工系统这是皮质中线附近的一组区域,当你让一个人做大脑扫描,并让他们随心所欲思考时,这个区域就会亮起。他们的想法自然而然地转向与自我相关的经历。所以这个区域和思考自我相关。
它会让我们很难思考和表现良好。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任何特定时刻,你的专注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杂音上,那么能否成事,只能靠好的运气了。
它也可能产生社会后果。
当我们经历杂音时,它通常会导致我们关系中的摩擦加剧。我们喋喋不休地跟朋友吐槽自己遇到的问题,传播负面情绪;又或者当我们经历高度的负面情绪时,我们经常会猛烈抨击其他人,把情绪发泄到他们身上。
杂音让你经历压力并延长它。
压力本身不是坏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会变得很糟糕。
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人。但最有效的方法综合运用不同策略。
来看看Ethan Kross 教我们如何控制碎碎念。
也就是通过直呼自己的名字或使用「你」「她」「他」这种非第一人称代词跟自己对话,例如,把“我可以做成这件事“,换成“xxx(你的名字),可以做成这件事”。实验证明,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有助与我们远离杂音的困扰,为自己面对的问题提供更具建设性的建议。
这些人不一定是你最亲近的人,但他们是在我遇到困难时善于帮助我的人。
这一方式可以巧妙的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杂音解脱出来,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且不用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上。假设你正置身于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象中,是不是就能立马从自己的小视野中跳脱出来,转换到一个更大的视野想问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