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农民展示领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图)
11月29日,农业部对外发布,我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省份已达28个,确权面积11.1亿亩,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2%。
给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实际上为土地承包权出具了一个资产证书,有利于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这一资产进行抵押、流转和买卖交易。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介绍,农业部将从明年开始探索土地确权在土地流转和抵押融资等方面的转化应用,推动土地确权红利释放。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凤章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表示,随着农村土地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越来越强,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使土地权受到的保护越来越稳定。推动农村承包地确权,推进土地流转,有益于盘活土地,建立土地市场。
此外,农业部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还宣布,这次全国实测承包地面积15.2亿亩,比全国第二轮农村耕地承包时的测量数字多出了1.56亿亩。
至于多出的原因,张红宇的解释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受技术条件约束和税收政策影响,农民宁愿将自家的土地面积往小的说,也不愿意往大的说。通过此次确权登记颁证,更加真实地统计了全国现有承包地面积。
张红宇也表示,农业部明年将重点结合各省份实际,开展统一摸底调查,解决确权后的遗留问题,确保试点平稳收尾。
2015年,知学学院开启第一次休闲农业课程,3年间,100多位老师,600多位同学参与;走过了北上广深、
江浙、
成都、日本、台湾、德国、荷兰等地学习了100多个不同类型的案例。
2017年,国家关于“田园综合体”发布了一号文件,同学们希望我们能针对“田园综合体”举办更专业更落地的课程,在新课程准备推出时,国家又推出最新政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延长不变,
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将极大促进农村土地增值和田园综合体的长久发展。
12月8-10日,欢迎新老同学相聚北京,与日本、台湾、大陆的政府专家和一线操盘手围绕田园综合体的落地运营进行分享交流。
打造田园综合体,信息量最全的一堂课
政策、三农、产业、文旅、社造、电商、社区、
金融、农业+、案例
... ...
●中粮农业生态谷●
都市农业、高端产业及田园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卫星城
●田园东方●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台湾桃米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营造,永续经营的标杆
●三瓜公社●
“互联网+三农”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典范
●日本mokumoku六产农场●
最完整农旅产业链的六级产业农场
●台湾永龄生产型农场●
郭台铭“永龄慈善基金会”台湾最大持续盈利的生产型农场
●前小桔创意农场●
精细化导向的创意都市农业
●分享收获CSA农场●
首家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CSA农场
●尤尼森林学校●
自然教育课程为项目带来大量客流的森林学校
●日本山法师自然学校●
依托酒店和农场的自然学校
▼
01.日本六级产业化最成功的休闲农场
Mokumoku农场
在田园综合体中如何建立完整的农旅产业链
小森老师是MOKUMOKU株式会社的联合创始人,曾任MOKUMOKU手作农场部长,区域产业制作所董事。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认定为六次产业化规划师,在mokumoku的十几年的工作中,
对六级产业农场的顶层设计,整体布局、活动体验、盈利模式、管理体系都有很多经验。
学习点:农园的功能区布局;创新亲子体验和场景设计;先进的会员共享机制
案例:
日本mokumoku农场
Mokumoku从成立到今年整整30年,在区域人口数量只有10 万人的城市,却做到了每年50 万观光客流量,年营业收入52 亿日元。该农场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而成;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的农庄,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现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网络购物于一体的第六产业化最成功主题农场,形成一个循环的商业模式。
▼
02.
台湾最大且持续盈利的
生产型农场
永龄农场
生产型农场运营及盈利模式解析
秉持初心,生产优良食品,由最初推出的“无毒虾”系列商品到增加水产、鸡肉、猪肉等健康食品,并生产坚持原味,不使用人工色素、甜味剂及防腐剂的「初心无二」中式点心糖果。
2015年接手经营因八八风灾而成立的「永龄农场 ﹣高雄杉林有机农业园区」,不仅致力推广有机食材,更鼓励永龄农场的厨娘参加全台原住民厨艺比赛,不定期举办各式生态导览及农事体验活动,让原本一个亏损到生产型农场逐渐盈利。
学习点:生产型农场的盈利模式、如何将持续亏损的有机农场扭亏为盈
案例:台湾永龄农场
鸿海集团郭台铭董事长创办之「永龄慈善基金会」协助政府进行灾后重建的打造「三生一体」生产,生态,生活的农业园区。目前由「吉品养生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园区规模共计 54 公顷,每年生产 300 多项农作物,铺货至台灣最大美式卖场 Costco、有机连锁通路棉花田、圣德科斯、诚品百货专柜等线上与实体通路。
从2015年白佩玉老师接手后基金会补助由原来每年5,000万台币减少到 3,300 万台币,2016年减少到850万台币,2017年达到损益两平并开始获利,持续朝向园区设立之初所设定的BOPT(建设、操作、获利、转移)的路上前行,并希望透过系统化的输出,搭配云端智慧技术,打造台湾有机农业的下一个盛世。
▼
03.创建中国第一个CSA农场
CSA如何玩转田园综合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师从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现任好农场app的CEO;2008年联合创建了中国第 一家CSA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2009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世界农场主论坛,2011年创建江苏大水牛市民农园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武进试验区,2012年参与创建济南溪地都市生态农园和北京分享收获CSA,2013年参与创建中建-分享收获实验农场。
学习点:CSA的会员招募及管理服务、农业生产规划、
CSA产品设计及服务体系
案例:分享收获农场&好农场
分享收获
是一家以推广生态农业、产消互信为使命的社会企业,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综合发展为目标。分享收获通过自己组建物流 , 将基地生产的健康蔬菜、肉、蛋及符合分享收获标准的合作生态农场(农户)的农产品直接配送到会员家中 , 并且组织各种会员社群活动推动消费者与农场之间的互信团结的关系。另一方面,分享收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已经在多所学校开展食育教育公益课程
好农场
可为生态农场管理提供 saas服务和电商渠道服务,目前已经汇聚了全国460多家有机生态农场,构建了中国最大的有机农场主社群。
▼
04.上海第一的都市农场
前小桔创意农场
都市农业创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黄老师是一个国家注册规划师,长期从事城市规划、项目策划和房地产开发运营,2011年开始专注研究生态产业,2013年怀着对都市生态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梦想,在上海青草沙畔选择了一片老橘林,以柑橘为主题,按六次产业的理念,做柑橘的“真好吃、真好看、真好玩”,通过多次国内外柑橘和生态体验农业的考察,实现了上海柑橘买到15元/斤的高价,同时开发了柑橘的衍伸品,书写《前小桔历险记》的文化产品,实现柑橘的全产业链发展,在魔都打造一个国际柑橘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生态体验园。
学习点:六位一体产业链的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园区运营、精致农业与田园综合体的合作模式
案例:前小桔创意农场
前小桔,源于上海青草沙水源地畔的柑橘产业品牌,桔园占地356亩,共有六大主题园,以“科技·环保·创意”为核心理念,打造柑橘产、研、创、销、教、游六位一体产业链。旗下拥有创意桔园、柑橘科研示范基地、网络桔园三大产业平台。集聚中、韩主流柑橘科研机构和科技资源,致力于在适宜柑桔栽培的北缘区打造柑橘精品品种,推动柑橘科技、文化、创意的创新发展。
▼
05.
引来超级客流的自然教育学校
尤尼森林学校
田园综合体中的亲子自然教育设计
宁波尤尼森林学校校长,日本NEAL自然体验师、英中教育(UCE)市场总监,英国森林教育3级认证老师,德国体验教育导师。
学习点: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如何为项目带来客流
案例
:宁波尤尼森林学校
宁波尤尼森林学校在引进英国和德国森林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将6年整体课程体系推广到宁波国际学校和民办小学。同时设计开发了亲子感官实验室、艺术滋养课、万物密语等课程,在天宫庄园实践,课程深受中高端客户认可,并为景区及田园综合体项目带来大量的流量。
▼
01.台湾社区总体营造标杆
台湾桃米生态村
生态共和国-桃米青蛙村的演绎
曾任《人间》杂志记者的廖嘉展老师,1999年台湾大地震后随即与新故乡基金会投入灾后重建事务,以区域价值再造的模式推动生态城镇愿景发展;2008年设立纸教堂新故乡见学园区,朝向社会企业,参与地方共同治理的非典型商业运作模式。廖老师是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先行者,将理论与实务落实,具备温润的人文情怀。
学习点:社区治理的多方协力模式、生态城镇的建立、社会资金与当地居民共生系统的打造
案例:台湾桃米生态村
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社区凭借着极为丰富的生态资源及产官学各界的援助,从过去典型的传统农村,转型成为结合生态保育、观光休闲的生态型重生社区,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等得到极大改善,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
▼
02.美丽乡村电商第一村
三瓜公社
电子商务,让乡村更美好
陈民利老师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传统企业转型、电商人才培养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实践。
学习点:
电商驱动乡村产业重塑,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安徽三瓜公社
安徽“三瓜公社”在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半汤镇的三个空心村里,通过生态农业电商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正在尝试走出一条“互联网+三农”探索农村未来发展的道路。
▼
课题一:中粮农业生态谷
“农业+产业园+小镇”下的中粮农业生态谷打造模式
加入中粮集团11年,曾参与投资运营多个大悦城商业地产项目、写字楼项目和住宅地产项目。任中粮农业生态谷创新小组组长,深度整合内外部资源、创造田园综合体新的商业模式。
学习点:农业生态谷的构建模式、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打造模式、资源的整合及借力
案例:中粮农业生态谷
中粮农业生态谷,总占地面积约17200亩,其中产业用地约1400亩,配套生活用地约5600亩,农业种植用地约10000亩。以“两链联动、产城融合、职住一体”创新开发,打造中粮健康生态城。以一级开发、农场作为支撑型业务,以产业园为主导型业务,以健康小镇为战略型业务,形成各业务均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创新业务模式。
中粮智慧农场已于15年10月开园,目前开园的一期面积为1178亩,内设“一心六园”—— 即“智慧农业中心,以及花田漫步、牧场悠歌、乡野记忆、田园拾萃、林间采薇、伊甸寻芳等六大室外主题园区”。
▼
课题二: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创新
于华老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和国家一级建造师,全程参与田园综合体的模式研究、无锡田园东方项目的选址、策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主持了无锡田园东方项目的全部设计工作。
学习点:田园综合体的商业模式、田园综合体中三农参与模型、田园综合体的实践经验
案例: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是以新田园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田园综合体为商业模式,以文旅产业为主要业务,开展田园小镇及其它生态文旅项目开发、运营。
▼
课题一:田园综合体PPP模式系统解析
李涛老师曾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处工作,现任北京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熟悉并擅长投融资模式、区域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作为项目主持人参与贵州省镇远古镇PPP项目、邵武市和平古镇PPP项目等。并为青海、新疆、江省、河北、贵州等地方政府与企业进行PPP模式及业务实操培训讲座,获得高度好评。参与北京斋堂特色小镇、北京长沟特色小镇、甘肃苦水小镇、湖北贡茶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的咨询或规划工作。目前,承担河南和辽宁各一个田园综合体的策划工作。
课程大纲
1、ppp模式设计重点、流程及操作要点
2、田园综合体+ppp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田园综合体ppp的运作模式
4、田园综合体ppp的合作主体及收益
5、案例介绍
课题二
:产业基金在乡村旅游中的运作模式与案例分享
唐老师拥有20年的旅游行业从业经验,曾任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集团企业发展总部总经理。长期从事战略研究及产业投资相关工作。对中国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研,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认识深刻,拥有旅游项目策划、规划、投资分析及运营管理的丰富实践经历,具备旅游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的丰富经验。
课程大纲
1、乡村旅游中
建设资金整体解决方案
2、产业基金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
3、项目案例解析及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