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行业从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1)通过补贴的调整,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成本降低,倒逼动力电池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对行业发展长期利好。(2)考虑到投产周期1-2年左右(若厂商现在宣布扩产,投产均在2020年之后),目前龙头扩产投资本身是朝着无补贴时代去的。我们认为二者将促进电动汽车的性能提升和价格下降。2018 年之后各车企加速投放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爆款电动车型,产品具备“科技”和“智能”特点,供给端的好产品有望推动产业从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长期看,消费意愿的提升将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需求的持续增长。
图表9:补贴逐步退坡,锂电龙头扩张备战无补贴时代
补
动力电池降本增效,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提升。
贴的下降倒逼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的成本构成部分,其价格每年均较大幅度的下降。
以宁德时代的电池售价为例,2015、2016、2017和2018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平均售价分别为2.28元/Wh、2.06元/Wh、1.41元/Wh和1.10元/Wh,2016-2018年价格的降幅分别为9.7%、31.6%和22.0%。
但考虑到投产周期1-2年左右,目前龙头扩产投资本身就是朝着无补贴时代去的,因此这方面的负面影响较小。
同时,随着电池企业技术提升和规模增长,其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品质提升,
使得电动汽车的
性能
和
性价比
同步提升
。长期看,消费意愿的提升将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需求的持续增长,
景气度有望传导至设备端,设备供不应求将为未来趋势。
图表10: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价格与成本逐年快速下降
市场担心动力电池降本将压制设备公司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单位投资下降来自效率的提升,设备供不应求将扭转2018年行业价格战的情况。
我们认为,针对目前的行业情况,
不如将“
单GW投资额降低
”理解为“
单位投资额的设备效率更高
”
:过去几年,设备技术不断进步,效率提升2-3倍,使得电池单位投资大幅下降60%以上,而
这正是
行业健康发展的印证。
电池企业设备投资价格和盈利能力敏感性分析模型的基本假设:
1、 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锂电池单价逐步降低。
2、 随着设备效率的提升,单GWh的设备投资额会逐年降低。
3、 项目总成本=设备投资+土建成本+厂房成本等;设备投资会降低,但是土建成本和厂房成本较为固定,单GWh为6000万元左右。
4、 对设备价格变动的假设为:乐观假设,降价幅度小;悲观假设:降价幅度大。
通过我们的模型可以看到,过去几年设备的技术不断进步,效率提升2-3倍,使得电池单位投资大幅下降60%以上(从4亿元到未来的2亿元)。
按照目前单位投资价格和考虑2023年电池价格下降40-50%(从1.2元/Wh到0.6元/Wh),对设备价格变动的假设的中性假设下,电池行业的投资回报率ROI仍达28%,成本回收周期是3.5年。
图表11:电池企业设备投资价格和盈利能力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