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上午九时,一支由八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调研队到达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茅湾村,对当地农民工以众筹模式开发乡村旅游的历程进行了调研。
2016年11月,该村10名返乡农民工筹资100万元,成立重庆齐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吸引56户村民土地入股,经营面积达800多亩。
说干就干——返乡农名工撑起美丽乡村建设一片天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带头人刘成洋刚40岁出头,却有着10余年的公司管理经验,返乡前已做到公司的片区经理,年薪达到30万。然而,2015年底,他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回乡创业。刘成洋在采访时表示,他早就有回乡创业自己单干的想法,但在2015年底才终于下定决心。刘成洋表示,在外工作10多年,错过机会太多。曾经老板也邀请他一起干,可是他犹豫到最后的机会溜走。这让他明白,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去做,不能白白让机会溜走。
10年在外务工的经验不仅仅是拓展了刘成洋的见识和人脉,更是带给他宝贵的管理经验。刘成洋表示,从一起合作到现在,还未与合作者发生过争执。在饭桌上社会实践调研队的队员观察到,返乡农民工彼此之间皆是称兄道弟,气氛十分融洽,如同一个不可分割的团体。刘成洋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经验,将10名农名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团体。不仅如此,他在外务工时看到的东西,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被他运用在茅湾村的乡村旅游建设当中。从一开始的众筹模式,到后来推出的全天然无污染富硒水稻,再到现在正在建设之中计划在7月底开放的真人CS场、狩猎场、露天KTV和野外露营场地以及农家乐等等,无一不是刘成洋在外见识后借鉴过来。
(真人CS)
机不可失——利好政策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刘成洋在采访时表示,目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阶段,国家政策的支持、领导给予的帮助让他更有奋力的势头。2015年,刘成洋返乡,后来又努力吸引共10民农民工以众筹的模式抱团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队采访了蔡家镇党委书记刁福久和蔡家镇副镇长吴宁。刁书记和吴副镇长对于茅湾村合作社乡村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技术上都给予刘成洋等返乡农名工极大的支持。副镇长吴宁曾在旅游区工作,在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上给了刘成洋很多点子,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给予刘成洋技术上的扶持,前段时间还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邀请广州美院的朋友来帮助刘成洋规划茅湾村的民宿。副镇长吴宁如是表示,茅湾村是个市级贫困村,它更需要发展更需要扶持。刁书记对茅湾村合作社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经常派人有时甚至亲自前往茅湾村视察工作,了解相关情况。在采访时,刁书记表示想要破除农村发展困境,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的年轻人。今后农业的出路在于像刘成洋这样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子女如何接过接力棒的问题。
蔡家镇的领导班子不仅仅是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抱团成立的合作社,更是希望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返乡,从而带动茅湾村的建设,破除农村发展的困境。
定位明确——在旅游商业化的趋势下另辟蹊径
茅湾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景中村”:该村山清水秀、植被丰富,周边环绕着国家5A级景区四面山风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清溪沟等景区。如果和四面山竞争自然风光,按景区打造茅湾村没有竞争力,爱情天梯和中山古镇都是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地方,客源市场不同。
所以蔡家镇茅湾村的定位为乡村旅游,走和另外两个景区的不同的路线。在蔡家镇茅湾村,能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吃住学玩,融为一体。目标消费群体广阔,有追求原生态风光的观光客,需要科普教育和农事体验学生、追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者等等。旅游商业化的现象近年来愈发严重,而蔡家镇茅湾村无疑成为一股清流,努力保护乡村的原始面貌,因地制宜,寻求乡村特色发展的道路。另辟蹊径的定位使得村子还未开放接待客人,就已经有了1000多名人数的预定量。刘成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的理念就是原生态。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都是原生态。去年他种植的无污染绿色水稻卖到了25元/斤的高价,但种植规模较小,而今年他扩展了水稻的种植规模,力图打造无公害、富硒的健康产品品牌。
(生态稻田)
蔡家镇,以众筹的模式打开了新的乡村旅游建设之路。精准的自身定位,满腔热血的返乡农民工再加上大力扶持农民工创业的领导班子,为茅湾村搏一片光明前景。
文字:向海瑞
图片:人从众傘暑期社会实践队
排版:雷雨薇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官方微博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