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围绕上年度涉网约车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向网约车行业主管行政机关发出今年首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该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得到了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采纳,近日向法院复函反馈。这份复函,不仅让司法建议“落地有声”,也充分彰显了人民法院的履职能动性。
走访调研挖根源 全面分析找症结
近年来,网约车以其便捷和高性价比成为普通大众的出行选择,其在便利群众出行、弥补城市运力不足、促进城市交通网络化管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尔滨”
火爆出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网约车作为新兴的交通出行方式也成为冰城形象的“流动名片”。但网约车违规运营现象仍屡见不鲜,据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统计,仅2023年就审理了涉网约车公司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案件157件,相关网约车平台公司被予以顶格罚款。高额罚款虽然可以对网约车公司起到一定的震慑警示作用,但对于真正约束网约车行业规范管理成效不明显。
为了从源头促进网约车行业的有效合规监管,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行政审判庭聚焦症结,先后走访了网约车行业主管行政机关和网约车公司,结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公布的相关数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市网约车行业整体规范化程度,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行业门槛较低,违规运营普遍。网约车行业发展早期,交管部门对新业态监管较为宽松,大量人员在缺少资质的情况下涌入网约车行业并运营至今,主动合规意愿较低;第二,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自律性差。网约车市场经过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运力饱和,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网约车平台对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的清退工作进展缓慢,仍向不合规车辆派单;第三,处罚形式单一,监管实效不彰。网约车行业行政管理主要依赖行政处罚,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合规化监管方式。
精准把脉“开良方” 复函反馈“有回音”
针对以上问题,法院从压实清退整改措施、畅通办证绿色通道、健全红黑名单机制、加大企业教育力度、建立企业合规化“体检”制度等五方面,向网约车行业主管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为其有效合规监管网约车行业提供共治“方案”。
司法建议发出后,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纠治整改。一是压实清退整改措施,加大约谈频次。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网约车平台不合规车辆线索,推送属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督导,同时约谈相应平台公司,对存在严重违规经营问题或经约谈拒不整改的将会同其他部门进行联合约谈,责令限时整改。二是畅通办证绿色通道,为网约车运营打造宽松、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对相关运营申请材料按照时限审批,保证高质高效。三是加快推进立法工作,建立考核机制。将网约车相关管理内容纳入重新制定的《哈尔滨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草案)》中,待条例正式出台后,行政机关将结合有关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网约车平台公司日常管理及其他行政审批的重要参照依据。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持续监督各地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加大对平台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以能动履职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的重要做法,有助于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法院的司法建议和行政机关的主动复函则是对区域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共建共治的体现,不仅为网约车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也让网约车这张“城市流动的名片”在助力“尔滨”文旅发展中发挥更充分的链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