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何刚。你可能也知道,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是“创造性破坏”,也正是通过持续地创造和破坏,经济才能不断增长迭代。但是,企业家创办企业、推进创新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什么?你可以先带着这个问题思考一下。
如果你平常喜欢关注企业政策走向,你应该还有印象。2020年7月2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从这场座谈会中,你会发现,国家对于企业、企业家等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视,这是中国发展经济、推进创新的关键所在。
那么,企业家精神是如何体现的,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01.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关系?
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这些词都来源于法语。企业是有形的经济组织;企业家是可见的具体人;企业家精神,则是一种无形的因素,可以说是企业家的精气神,它通过企业家创建并管理企业、推动创新等具体活动体现出来。
你可能听过一种说法,认为所有的企业最终都是社会企业,兼具商业性与公益性。但在熊彼特的论述里,他是把办企业谋利,和搞慈善公益,两者区分开来。
他认为,追求利益,是企业这种经济组织的本质属性,也是企业家办企业、搞创造性破坏的一个直接目的。如果你理解并认同这一点,就再也不要相信,哪个创办企业的人,会对钱不感兴趣,那是忽悠。
但是,钱确实不是企业家的唯一目标,他们进行创造性破坏,是为了独辟蹊径做增量价值,挖掘别人还没看到的潜在利益。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除了看经济收益,还会看企业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
这和那些只想着赚钱的商人或者投机者套利等行为不同,真正的企业家,更注重“个人价值实现”。这就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两个方面:一是不太容易看见的“主观意愿”,二是比较容易看清的“客观能力”。02.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的主观意愿?
那怎么理解主观意愿呢?根据熊彼特的阐述,就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心理动机和内在动力,至少涉及三个方面:企业家对领地的掌控欲,对成功的渴望度以及对创造的喜悦感。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对领地的掌控欲。
熊彼特说,企业家经常“存在一种梦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常常也是一个王朝。”
正因为如此,真正的企业家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会处于不安分的状态,敢于打破惯性,不惜推倒重来,重构商业逻辑。
比如1996年苹果公司陷入困境,乔布斯回归,发现有不少研发和生产,实际上并不受市场欢迎,商业前景很不清晰,于是他果断停掉那些不靠谱的研发和生产,主动破坏了苹果的存量产品线。
随后,他聚焦于创新性的核心产品iMac,同时启动有护城河价值的全新操作系统研发。两年后,iMac的全新产品和独立操作系统华丽亮相,迅速扭转了苹果公司的困境,为新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熊彼特认为,动态失衡才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这就需要企业家发挥独特作用。因为真正的企业家,对低效率深恶痛绝,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一旦发现新机会,他们会主动打破均衡,以争取超额利润,更好地掌控领地。
第二,对成功的渴望度,或者对胜利的热情。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存在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要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越,他不仅是为了成功的果实,更是为了成功本身。
此时,利润和金钱就成了次要考虑,最多是“作为成功的指标和胜利的象征才受到重视”。比如大部分人会认为买好车好房,买游艇飞机,生活奢华炫耀,是企业家的必修课,但其实让他们做成想做的事才更重要。
第三,对创造的喜悦感。熊彼特认为,通过创办企业,不断克服困难,在冒险和考验中,最终把企业办好了,做大了,这种个人能力和才华得以施展的快乐,对企业家来说是极大的吸引。
从这个角度上看,熊彼特认为,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典型的反享乐主义者。比如任正非、曹德旺、宗庆后、刘永好,基本上没有挥霍钱财、暴殄天物的生活习惯。吃喝玩乐带来的浅层面刺激,对他们没什么吸引力;而战胜各种商业挑战,却能让他们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说到这里,你也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具备熊彼特所说的,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心理动机和内在动力?如果有,祝贺你!03.企业家精神体现为哪些客观能力?
除了内在的主观意愿,更直接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客观能力,尤其值得你重点关注,这是体现企业家价值的关键所在。
熊彼特认为,正是企业家的前瞻性、决断力和冒险精神,催生了创造性破坏。具体来看,这离不开企业家的两种关键的客观能力。
第一种能力,坚持创新的决断能力。
熊彼特认为,对企业家来说,创新就是生命线。所谓创新,就是不断从企业内部调整产品、流程或组织结构,也就是坚决破坏低效率的旧结构,不断创造有潜力的新结构。
第二种能力,顶住争议的抗压能力,也就是坚强的意志。
由于信息不充分,创新的未来是不可知的,这就像从无到有新建一条路,难度远大于顺着已有的路向前走;加上人的惰性和畏难情绪,以及社会环境的反作用,比如习俗,以及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等,这就导致在创造性破坏过程中,企业家往往面临很多争议。既有内部员工的不理解、不配合,也有外部同行的冷嘲热讽。
很多企业之所以无法通过创新考验,就是企业负责人面对压力和争议,无法保持定力,在该坚持的时候不敢坚持,结果成功只属于少数人。
所以,企业家必须要扛住压力,坚持下去,为设想中的创新组合而拼搏。
这是企业家的典型特质,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所在。你看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哪一个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无论别人喝彩还是嘲讽,他们都坚定向前,不轻易摇摆,就像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罗夫自传的书名:《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那如果你并不完全具备体现“企业家精神”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能不能培养呢?熊彼特认为,这就需要经历两方面的考验:
首先,一定要进行观念更新,改善主观意愿。如果经常在嘴上喊着要创新,结果你从内心讨厌变化、恐惧风险,更愿意停留在工作和生活舒适区,这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观念落后了。
其次,一定要培养关键能力,改善客观能力。比如说,预测能力,就是观察事物变化、抓住趋势脉络,避免方向错误;再比如说,组织能力,就是创建企业或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还有一个能力也很重要,就是说服能力,也就是要善于沟通,说服别人相信你看到的未来,并争取更多资源和资金,关于提升沟通能力,你可以阅读得到CEO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讨论就到这里,总而言之,倡导并弘扬企业家精神,将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更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新商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