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捡书博士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每晚9点,翻一本书,想一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NaturePortfolio  ·  西工大:脊椎动物肺脏的起源和演化 ...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2 天前  
研之成理  ·  董绍俊院士JACS | ... ·  2 天前  
社会学研究杂志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25年非事业编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捡书博士

“重义气”是最好的社交名片

捡书博士  · 公众号  ·  · 2020-01-14 20:45

正文





0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个人的生活、感悟、兴趣、爱好都会在无意间,透过朋友圈、微博,成为一种“社交名片”。

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打造着自己的“社交名片”,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些文章专门教人怎么打造一个高端的朋友圈。

要发带滤镜,构图良好的照片; 不能够发太多文字,否则会失去神秘感,配文要精炼博学……打造出了自成一派的“现代社交学问”。

可实际上,这些表面的“社交名片”只能维系住短暂浅薄的关系网,交浅不会言深。

真正能够成为“社交名片”的是一个人身上自然流露出的品格。 这意味着别人能否与他相处,更意味着是否能和这个人久交、深交。

02


什么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所要具备的“社交名片”呢? 我们可以从“巨伯请代”的故事里找到答案。

东汉时期,颍州有一位荀巨伯,听说远方好友得了重病,立刻策马起身,日夜兼程赶去探望。

此时正值胡人打进友人所在的城市,居民纷纷外迁,人人见荀巨伯要进城都劝他赶紧离开。

手无兵刃的他本可以逃,可心里却想: 朋友重病,我好不容易来探望他,怎么能就此回去呢? 于是逆着人潮,一路向朋友家奔去。

就连朋友在感恩之余也劝他离开,保存自身,以免被胡人所害。 但他却坚持留下照顾朋友。

当胡人破门而入时,见荀巨伯在给好友喂药喂水,都被他的义气感动,感慨一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离开城市放弃抢掠。

03


“重义气”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名片。 到了现在,义气更是成为一个识别朋友的标准。

微电影《重义气的湖南人》里就有一个这样的桥段。

男主角本来过着平凡人的小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母亲患上了脑梗塞需要做手术,10万元的手术费用超出了他的想象。

都说医院是听到的最多祈祷和哀求的地方。 男主角在医院的长廊上无处打通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可大多数人都爱莫能助。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朋友文博来了。 他刚刚买了辆新车,一日三餐都系在这辆车上,自然是没有余钱。 即便这样,文博还是向别人借了些钱,送来给男主角救急。

还开着那辆他用来谋生的货车,载着男主角去大伯家借钱。

两人借遍了熟悉的人,也还差4万块钱。 这么紧要的关头,男主角不愿连累兄弟,假意自己能搞定。


可做兄弟的哪能这么轻易被骗走? 正当男主角求医生先做手术的时候,文博带着钱来了。

这次的“巨款”,是他卖掉新车攒下的。 但怕兄弟内疚,他始终隐瞒着这个秘密。

什么叫做义气? 这就是。

锦上添花谁都做得到,但雪中送炭真的太难了。

花花世界各有所图,有人图财,有人图名,只有真正的兄弟,图的是一个义字。


真正的兄弟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不会把他对你的帮助挂在嘴边,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深交。

就像片尾的字幕写的那样,义气未必有豪言壮语衬托。 它是一手付诸行动的手,和一颗竭尽所能的心。



04


《重义气的湖南人》讲的是湖南人的故事,全部根据当地的真实事件改编。

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故事的男主角,因为一句对兄弟的承诺,就在兄弟过世后主动承担了照顾他家庭的责任。

一个城市里两个家,对于大部分的中年男人来说是根本扛不起的重担。


但因为一个义字,落到身上的担子,再难也要扛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