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2017 上海书展就将开幕,
写有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个地放在哪里?
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东一馆二层 E13-2 展位
在这里,抓紧再给大家推荐译文社的十本重点好书
明天开始!
FIGHTING!
译文社的同事们会等着大家来
当然当然,不买来看看也是欢迎的,嘿嘿
一样会受到译文展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总之,就是明天啦
好兴奋
- 1 -
《日本新中产阶级》
(傅高义作品系列)
[美] 傅高义|著
周晓虹 周海燕 吕 斌|译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如今,新中产阶级成功的兴奋为某些焦虑所取代,他们渴望新活动、新生活、新乐趣和新意义,寻找更宏大的目标。
《日本新中产阶级》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从学术角度看,该书的研究方法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拥有了解当代生活的独特的立体视角和纵深感。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成为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本书译者之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日本新中产阶级》”
- 2 -
点击封面看
《戴锦华,梁鸿,魏怡,姜妍,她们眼中翁贝托·埃科的“最后一课”》
《试刊号》
(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意] 翁贝托·埃科|著
魏怡|译
《试刊号》是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生前最后一部小说,通过一场阴谋重重的办报实验,对现代新闻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一九九二年的米兰,几名记者加入一份正在筹备的日报,《明日报》,雄心勃勃地要在新的职位上大显身手。在电视和广播兴盛的时代,报纸的滞后性不言而喻,因此,《明日报》立志讲述“明日即将发生的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在新闻领域拥有某种“预见性”。他们精心研究过去的新闻,试图编出编一份模拟的“创刊号”。而在调查过程中,种种现实却不容置疑地跃入眼前。“人们都以为墨索里尼已经死了,而自1945年以来,意大利发生的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飘荡着他的幽灵…… ”一名记者突然提出这样的假设,正当人们怀疑他走火入魔时,一天早晨,他惨遭杀害。
此时,记者们才发现,这份报纸不过是一个诽谤和勒索的工具……是身为传媒巨头的幕后老板打入政治核心的垫脚石……
- 3 -
《暗杀: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
[英] 希拉里·曼特尔|著
黄昱宁|译
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幻想秀——
“如果这里站的不是我,如果是别的什么人,那么她就死定了。”
一次偶然的历史巧合转变为一场石破天惊的政治幻想:
对真实人物实施虚构暗杀,历史永远会有别的可能……
主打短篇《刺杀撒切尔》入选BBC短篇小说奖短名单。
《暗杀》是希拉里·曼特尔2014年出版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收录了十一则短篇小说:一场失败的族裔融合(《很抱歉打扰你》),一桩令人不寒而栗、“故意杀人”的交通事故(《寒假》),一个被社会“潮流”异化吞噬的家庭(《心跳骤停》),一位处于事业瓶颈、追问写作如何干预生活的女作家(《我该怎么认你》),再到饱受争议的主打短篇《刺杀撒切尔》,一场灵感来自真实场景和感受的虚构暗杀,真实与虚构在“看不见的门”里渐渐虚化……
书展活动
刺杀撒切尔:历史与虚构的完美融合
——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暗杀》新书分享会
8 月 18 日 13:30 - 15:00
上海图书馆 2 楼报告厅
嘉宾
黄昱宁、小白、小宝、徐则臣
- 4 -
《狗样的春天》《废墟的花朵》
(莫迪亚诺作品系列)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
徐和瑾 胡小跃|译
《狗样的春天》:1964年的春天,“我”认识了摄影师冉森。我们两人有过短暂的友谊,之后他突然失踪了,有人说他去了墨西哥,带着所有的照片,没有留下一点存在过的痕迹。30年后,偶然发现的一张照片又勾连起那些尘封的往事。
其实,“我”并不知道冉森是谁。他有没有参加过二战?他真的是罗伯特•卡帕的朋友?他为什么要离开法国,再无音讯?“我”回忆起当年整理的那些照片,想从光与影的定格中找寻他的蛛丝马迹。为什么“我”突然有了这份冲动?仅仅是因为1992年的春天和1964年的一样糟糕?那狗样的春天……
《废墟的花朵》:1933年4月24日,一对年轻夫妇在租借的巴黎公寓内死去。那个晚上,这对小夫妻应该去过舞厅,还认识了一些人。这是一桩谋杀案还是自杀案?30年后,一个偶然得知此事的年轻人重新开始调查这桩陈年疑案,并试图还原当晚的情形。他渐渐发现,案件中的很多当事人,他都碰到过。一场调查并没有得到期许的答案,反而开启了更多的调查。那些挥之不去的如幽灵鬼魅般的故人,那些被时间模糊的姓名和背影,还有迟迟未至的解释。这些都是巴黎的秘密。
他能否找到案件的真相?
- 5 -
《福尔摩斯症候群》
[法] J·M·埃尔|著
杨松河|译
瑞士山区,贝克街旅馆,4天前的雪崩切断了旅馆和外界的联系。待消防人员破门而入,只发现11具尸体。死者身份很快查明,他们是来参加福尔摩斯研讨会的专家。
世界上存在着一群奇怪的人,他们都是福尔摩斯的骨灰级粉丝,深信福尔摩斯真实存在。这次齐聚贝克街旅馆,就是要通过发表论文,争得唯一一个福尔摩斯学教授职位。论文千奇百怪:有说亚森·卢平是福尔摩斯私生子的;有人认为贝克街的女房东是福尔摩斯的秘密爱人;还有人宣称自己是福尔摩斯的重孙……研讨会就在严肃而又荒诞的氛围中进行。
一场雪崩,一个密室空间,11个福尔摩斯粉,无人生还,凶手到底是谁?
书展活动
与《福尔摩斯症候群》作者 J·M·埃尔的三次亲密接触
8 月 20 日 13:15 - 14:15
上海书展中央大厅
《福尔摩斯症候群》签售会
8 月 20 日 19:00 - 21:00
西西弗书店·大悦城店
《福尔摩斯症候群》作者分享会
8 月 21 日 16:00 - 17:50
思南公馆
J·M·埃尔与中国作家小白对谈会
- 6 -
点击上图看
《李宗盛|审视摩挲这些旧物,意味着自己与人生某些部分的和解与释然》
《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生活月刊》编著
什么是你心目中的“珍物”?这是一百个人心目中的答案,也是一个时代的文艺图景。
“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作序力荐“这本蕴含深情的小书”。全书作者及受访者囊括了中国文艺界各领域的精英人士,包括小说家金宇澄、导演贾樟柯、作曲家谭盾、舞蹈家林怀民、杨丽萍,艺术家徐冰、王澍,摄影家阮义忠、吕楠,学者阮仪三、陈燮君、钱理群……他们都以一件珍贵之物为契机,回望生命中那些细水长流或惊心动魄的时刻。
每一件珍物配有精良的摄影图片,真实呈现光影细节,你能在这里看到时间的痕迹。图文汇聚于此,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当代中国文艺景象。我们期望,能通过关照“人”与“物”的生命联系,在这一充斥着“消费”与“丢弃”的当下,重拾 “惜物惜情”的美好传统。
谨以此书,致我们值得热爱的生活。
- 7 -
点击上图看
《我希望为100年后的读者记录转型期的中国》
《东北游记》
(译文纪实系列)
[美] 迈克尔·麦尔|著
何雨珈|译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我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 8 -
点击上图看
《从纳粹、中情局到穆兄会,背后的历史》
《慕尼黑的清真寺》
(译文纪实系列)
[美] 伊恩·约翰逊|著
岳韦|译
纳粹、中情局、穆斯林兄弟会,
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前德国分社社长,
追踪欧洲伊斯兰激进运动70年!
慕尼黑清真寺与恐怖活动有着令人不安的联系。对慕尼黑穆斯林的争夺,给西方带来了一种致命的意识形态。
伊斯兰激进主义,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暴力的思想体系,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在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中,西方直接体会了这种暴力。而它的历史更为久远,困扰了世界各国好几十年。
没有人能说得清西方对穆兄会既迷恋又排斥的心态。最著名的伊斯兰激进主义组织就是穆斯林兄弟会,正是穆兄会,把清真寺变成了一个实现党派目标的基层政治组织。而穆兄会在西方的几乎所有活动,都起源于运作慕尼黑清真寺的那一小群人。
- 9 -
《花非花:王小慧对话周国平》
王小慧 / 周国平|著
一位是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许多散文名篇,感动了无数读者,为人们欣赏、感动和珍藏。他就是周国平;一位是跨界艺术家,她的传奇故事,她的艺术成就,她追求自由实现自我的旅途,都让她产生强大的磁场,成为青年人的偶像,使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无数的追随者。她就是王小慧。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是哲学家与艺术家的对话,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本书由周国平设计了大纲,“人生”、“人性”、“艺术”是贯穿全书的关键词,他们谈阴与阳、灵与肉、得与失、重与轻、虚与实、意与象、魂与艺、种与收……
书展活动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暨签名售书
8 月 20 日 16:00 - 17:00
友谊会堂一楼
嘉宾
周国平(哲学家、作家)、王小慧(艺术家)
- 10 -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
黄卫|著
沈利|绘
《地球小孩天气书》是一套全力打造的中国原创气象科普绘本,集云数据、艺术和科学于一体,介绍了与我们的生活切身相关、每天都要感受的气象相关的知识。本书分6册,分别是《天气说》《大风吹》《下雨了》《雷电颂》《辨雾霾》《历寒暑》,共有300余个科普知识点,400余幅纯手绘水彩画作,12个科学小实验,6幅儿童画的气象画。
本书得到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级教师裘腋成、科幻作家叶盛、绘本艺术家蔡皋等各界专业人士的联合推荐。
书展活动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作者分享及签售会
8 月 19 日 19:30 - 20:30
西阳光篷
嘉宾
黄卫(本书作者)
另外,8 月 19 日 - 26 日,《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书内原画将于上海市长宁图书馆 3 楼展出。8 月 19 日将在长宁图书馆3楼举办《地球小孩的天气书》原画展开幕暨拍卖会。报名请长按下图二维码。
8 月 20 日将特邀小花园艺术工作室的掌门人葛老师,开辟专场来为大小朋友做一次专业原画导赏活动。报名请戳文末阅读原文。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