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浙江温岭一起套路贷案件的受害人贾某,自杀前留下的一段遗言。
警方对贾某实施套路贷犯罪的团伙成员抓获后,在统计受害人时发现,该案中共有6名受害人,因为还不起垒高的债务,每天都被软暴力催收滋扰,而选择了自杀。
“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这样一些“三无”的小额贷广告近年来充斥着网络平台,而这些小额贷平台的背后很可能是充满陷阱的套路贷。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在甘肃兰州,记者也找到了掉进网络套路贷陷阱的受害人。
今年30岁的小丽是一名微商店主,2017年底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她在急需用钱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网络小额贷平台的广告。
受害人 小丽:
当时脑子里只想着要还银行信用卡的钱,所以就点进去了。
贷款平台名字叫做“现金白条”,注册完以后,允许授权读取我的通讯录,还有我的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还有我的肖像采集人脸,最后出来的时候额度是3000元。
虽然借款额度是3000元,但打到她银行卡上的钱只有2400元,剩下600元被对方以综合服务费的名义扣除了。
按照约定14天后,小丽需要偿还3000元。
但到了还款那天,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称小丽还款失败。
受害人 小丽:
告诉我说是他们的财务在升级,要不就尝试线下还款,然后他就给了我一个支付宝的账号,我就把这3000元又给打过去了。
过了两分钟不到,这个客服又给我打过来,说是还款的时候,我是不是没有备注好姓名、电话,从支付宝让我再转一次。
几次重复还款下来,小丽银行卡上仅剩的12000元全部转完了。
无奈之下,小丽只好又从其他平台借钱。
和现金白条一样,这些平台每次都要收取30%的服务费。
而且,还款期限从14天缩短到了7天,一旦不能如期还款,每逾期一天利息就要收10%。
如果不想被催收,可以再掏服务费申请延期还款。
小丽说她之所以在多个平台借钱,原因主要是这些小额贷平台的还款期限太短了,手上的资金根本周转不开,而一旦逾期没还,就会接到催收电话或短信。
一年多的时间,小丽从网贷平台共借了80万元,实际到账40多万元,但各种费用算下来却要还120万元。
越来越大的债务窟窿和没完没了的催收电话、短信,让小丽每天精神崩溃,几次准备自杀。
受害人 小丽:
我妈妈的手机每天都会接60多个骚扰电话,然后催收电话就打到我老公那儿,我老公接起来就骂。
我就觉得,只要我这个人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据受害人介绍,他们借款的一些平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个名字,而且好几个平台,明显是同一家公司在管理。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运营这些小额贷平台?
他们和催收公司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2018年12月,兰州警方在网络巡查中发现,网上一些打着美食、养生等旗号的APP,私下在从事非法小额贷业务。
在对这些网站的后台数据进行分析时,警方发现这些穿着“马甲”的APP,几乎都存在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而且数量多达400多万条,那么这样海量的用户信息是做什么用的呢?
甘肃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王俊峰:
下载的480多万人(的信息),不是每一个人都符合放贷团伙的放贷条件的,他们分析出结果了以后,认为你有能力偿还这些资金,或者你有固定的人脉圈子,能够影响到你、逼迫你来还钱,才开始放贷。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甜兔”“节气猫”“红番茄”等20多个涉嫌套路贷犯罪的网贷平台,它们的运营主体都指向杭州的两家互联网公司,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是一个叫王某的人。
给受害人打催收电话的,则是分散在安徽、河南等地的多家催收公司。
放贷公司和催收公司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联系却非常密切。
甘肃兰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队长 贺小东:
催收是网贷真正的核心,没有催收,就得不到所谓的这些巨大的非法获利。
放贷公司采取了新的一种方法,把催收公司外挂出去,既要有专业的人员帮放贷公司催得更好,同时要避免把催收公司挂靠在主公司里,暴露它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套路贷犯罪团伙的这个特征。
经过对数据内容的分析研判,警方认为这是一个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套路贷、非法经营、“软暴力”催收于一体的涉案团伙。
2019年3月,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兰州警方和杭州警方联合行动,将王某和他控制的两家公司的骨干成员全部抓获。
警方查获大量现金、金条和名车豪宅,冻结涉案资产10亿多元。
随后,4家催收公司也被警方一一查封。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经营的这种7天或14天的短期小额贷项目,因为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也被业内人士称为“714高炮”。
这是现金贷转移到网络后的一个新变种,而经营这个产品的公司几乎都没有放贷资质。
那么,这些非法小额贷平台是怎么变成套路贷的呢?
犯罪嫌疑人王某,原本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2017年开始,他与人合伙做网络贷款业务,2017年12月,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对现金贷业务进行限制监管后 ,他的公司业务也被迫叫停,直到2018年6月,他们又找到了一种逃避监管的新型网络小额贷产品。
王某的公司对这些小额贷APP进行了伪装,比如将APP做成AB两面,A面是美食、天气等内容,B面则是小额贷业务。
因为审核不严格,这些从事非法放贷业务APP很容易混入各大应用商店。
犯罪嫌疑人 王某:
使用AB面的方式,一旦审核通过之后,服务端开关进行切换,就可以变成一个金融类的、贷款类的产品。
和一般贷款产品相比,714高炮最大的特点就是放款速度非常快,这也让很多受害人急需用钱时,习惯性地找这些APP借钱。
王某等人为了防止受害人赖账,不允许他们在同一平台长期借钱,而是不断开发新的APP来引诱受害人多头借贷,垒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