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现在还有人会仅仅用“阶层固化”这一视角来解读《人生七年》。78岁的导演,63岁的“孩子”,56年的跟拍,这部纪录片传递给我们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1964年开拍的初衷。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拍生命的纪录片。它用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视角,展现人生的全貌:出身、童年、家庭、教育、婚姻、子女、自我、事业、晚年……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纪录片,我愿意把这一票投给《人生七年》。
作者:蝎子号;本文来源:公众号“新新家长”(ID: xinxinjiazhang)。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作为“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一的《人生七年》,今年6月推出了第九部,《63UP》,分成上中下三集播出。
56年前那14个英国7岁孩子,如今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他们用整整一生来验证“阶层很难跨越”的社会现实。
这14个来自英国底层、中产、精英阶层的普通人,给我们全方面展示了一生的轨迹。导演每七年跟踪记录一次:从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一直到今年的63岁。
《63UP》不像前几部那样充满冲突,人生大局已然有了定数,反省和谅解是最重要的主题。幸运的是,几乎所有参与《63UP》拍摄的人,在回看人生时,都与自己和环境达成了和解。
走过了少年时的天真浪漫,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中年时的困顿迷茫,他们都迈入了平和冲淡的晚年。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他们每个人都收获了丰富的人生。随着年龄增长,观众聚焦的不再限于影片最想讨论的阶层固化问题,而是这部纪录片展现出人生短暂,以及幸福的真义。
实现跨越阶层确实非常难,事实上14人中只有一人真正实现了阶级突破,他是出生伦敦农村的尼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之后成为了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不过,当我们以人生美满幸福的角度来评价他们时,会发现有好几个人都生活得很成功。
阶层跨越不跨越,人生的梦想是不是实现,对这群63岁步入暮年的人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精英阶层褪去光芒,底层洗去一身锈,中层在拧巴的人生中找到平衡。说起自己这一生的得与失,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触更令人动容不已。
而我们能从别人的人生中学到什么呢?
有些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寻觅方向。
《人生七年》展现出来的事实就是,那些一直都很明确自己要什么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或幸福。这也许就是精英家庭能给孩子最重要的财富:对大方向的精准定位,是这些人少走弯路的重要原因。
《人生七年》中,来自精英阶层的“三剑客”约翰、查尔斯和安德鲁从7岁起就开始看《金融报》和《观察家》了。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要进私立中学,大学不是牛津,就是剑桥,毕业后从政或是当律师。
精英阶层的三剑客
半生过去了,他们都预言了自己的人生:结婚、生子、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他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他们重复自己走过的路。活得清醒,看得明白。
他们从不曾否认,财富和资源给他们一个更高的起点,但同时他们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在帮助弱势群体中寻找自己人生的价值。
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可能是精英阶层通过教育掌握的技能,但对其他人来说,却是一种天赋。
《63UP》中第一个出场的是托尼。他是来自伦敦东区贫民区的孩子,观众对这个矮个子的调皮男孩印象深刻。
他对自己的生活做了精准的“预言”:7岁时,他说要做个骑师 ,14岁就去马场做了学徒帮人打下手,14岁他认为如果自己没有马术天赋,就去开出租车,28岁他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21岁时托尼想做父亲,28岁时他有了2个孩子。托尼的3个孩子跟他们的父亲一样,很早结婚生子甚至离婚,他们没有读大学,从事蓝领工作,托尼夫妻养大的孙女在酒吧打工。
年过60,托尼还在为生计奔波,他的出租车事业遭到Uber的冲击。但即便如此,托尼一大家子都过得很幸福,夫妻俩感情和睦,他们也很享受被一大群后代环绕的感觉。
托尼和妻子,63岁
托尼从7岁开始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他知道自己与精英阶层就像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做自己想做的事,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把握生活中的小确幸。
他喜欢打高尔夫,跟他同样阶层的人打便宜的场子,偶尔客串舞台剧,不抱怨,不计较。60岁后,托尼一家决定搬到远离市区的远郊居住,这里有一个马场,他喜欢马匹一如7岁时渴望成为骑师。
“你发现我其实什么都没变,从7岁到63岁,还是那个小男孩。”托尼对着摄像机镜头说。
《人生七年》中出现了四个女孩,其中有三个来自贫民区。她们的人生起点类似,过程类似,但之后却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三个女孩中,现在过得最好的是苏。20岁时她跟所有贫民区出来的女孩并没有不同,指望靠男人和婚姻获得人生的稳定。她早婚,生子,20岁刚出头就离了婚,艰难抚养孩子的几年中,她并没有沉沦,勇敢面对。
40岁时苏遇到了现在的男友,两人在一起二十多年,但并没有结婚,当然也不拒绝婚姻。她对自己现在的感情状态很满意,彼此扶持而又互相独立。
同样在40岁时,苏决定重新起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此后她进入伦敦大学法学办公室从事文员工作。苏的兴趣爱好特别广泛,热爱唱歌、交友、戏剧、聚餐。她同样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工人阶层,他们是精英阶层”,心平气和地接受人生剧本的不同。
从外貌上看,63岁的苏跟40多岁时并没有太大不同,气色好,眼睛明亮,时常发出爽朗的笑声,她浑身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即便在面对汹涌而来的衰老。
苏,63岁
而另一个贫民女孩林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没能活到63岁,58岁那年因病去世。和苏不一样,林恩一直都是一个性格反叛又略带阴郁的女孩,直到28岁遇到现在的丈夫,她才短暂绽放出一些光芒。
7岁时的Lynn和56岁时的Lynn
林恩的生活始终处于焦虑的状态,她本来是三个女孩中最可爱的一个,笑容甜美。但42岁那一集,她迅速衰老——脸上少有笑容 ,尽是愁苦和不安。
林恩一生从事社区图书馆工作,她热爱给孩子们读故事书,这些跟她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甚至智力低下的孩子。
但这份工作很不稳定,因为经费的问题她常常会担心自己失业。
58岁一场小小的意外,成了压垮林恩人生最后一根稻草,她的病情迅速恶化,离开人世。
为了纪念她微不足道的一生对儿童阅读事业的贡献,东伦敦区有了一间以林恩名字命名的小小图书馆,这成为她困顿一生最后的安慰。
即便来自精英阶层,人生也并不会一帆风顺。坚毅的品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任何人都意义重大。
“三剑客”中的约翰1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不得不出去工作来支持约翰在私立学校的学习,此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牛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最后成为皇家律师。幼年丧父让约翰的家庭出现下滑,最后让他进入精英阶层的,还是他的顽强和勤奋。
约翰,21岁
正如约翰所说,富裕的家庭环境除了能给到孩子金钱上的资助,更多是对他们观念上的影响,意志品质上的锤炼。
来自乡村的尼古拉斯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今天,教育依然是实现阶层跨越,改变人生的最有效途径。
尼克来自伦敦农村,从小对物理和化学充满兴趣,想要研究月球。考上了牛津大学,他成为了理论物理学家,在威斯康辛大学里谋得了终身教职。从贫穷的乡村男孩一跃成为精英阶层有头有脸的人物。
很遗憾的是,在最新一集中,这个美好的谦虚的,唯一跃升阶级的尼克患上了晚期喉癌。
尼克,63岁
导演问起他对疾病的看法,他说他不担心自己,他担心自己再婚的妻子和朋友们难过。不过目前尼克的病情应该还比较稳定,网友在威斯康辛大学的官网上查到了尼克将在秋季开课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