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丹女士,看上去是一位寻常的邻家妈妈。但她的故事绝不寻常:她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美国的顶尖私立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大儿子TIM已经从MIT毕业并在硅谷创业,小儿子Harvey则2015年刚刚考入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他的目标学校则是斯坦福。孙女士两个孩子的成功,毫无疑问与妈妈身上闪耀着的智慧是分不开的。孙女士于10月18日进行了倾情分享,下面是演讲的文字整理稿。全文较长,建议大家收藏后,打印或在电脑上仔细阅读。
各位家长好,非常高兴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共同探讨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1995年的时候我就出国了,走过几个国家,从美国、加拿大,到瑞典,又回到加拿大,美国。其实在加拿大和瑞典都拿到了绿卡,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美国。MIT一直是孩子的梦想,所以2000年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美国波士顿定居,至今已有15年的光景了。作为第一代移民,能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这种经历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在国外的生活,以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4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1、家庭教育
2、美国精英教育
3、美国顶尖高中及大学申请技术
4、波士顿学习介绍
一、家庭教育
首先,和大家介绍下我两个孩子的成长线路图以及他们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
总的来说,不论孩子在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目标,我们都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成绩来,比如体育在什么时候出成绩,学习在什么时候出成绩。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加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录取学校所必要的过程。
大儿子Tim, MIT倒过来写就是他的名字。他现在已经26周岁了,2005年被菲利普斯安多福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简称为PA)录取为11年级(这是他转过的第11所学校),2007年被 MIT 提前录取(当时申请Stanford University,正常录取)。
他在好几个国家都有过学习的经历,主要成绩是数学方面的:
• 2002年8年级获得美国初中数学竞赛 MathCount 麻州前4名,代表麻州参加200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 2004-2006年 连续三年在10-12年级期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资格 (USAMathematical Olympiad 简称: USA MO)
• 麻州AMC 12 A, AMC 10 B(AmericaMath Competition ) 第一名。
• 新英格兰地区数学比赛第一名( New England Math League)
• Gold Medal in USA Mathematical Talent Search
• 10年级暑假和11年级暑假自创暑期数学班,分享奥数比赛经验,《世界日报》做了采访和报道。
MIT申请表中,有专门的一项,是要求填写“是否参加了AMC竞赛,是否参加了USAMO的比赛,何时参加以及成绩如何”。可见这些数学比赛的重要性。而参加过AMC 8、10、12,一直到USAMO的比赛,基本上是能达到全美国前500名的水平。现在的数学竞赛学习和参与考试的孩子越来越多,考题越来越难,竞争越发激烈,美国一年大概100多万的毕业生,能达到这样的成绩,一般的大学都会录取的。
当时收到MIT的申请表时,我们特别震撼。申请表很复杂,有10来篇表格需要填写,包括个人简历,学校成绩,各种奖项,老师推荐信,作文等等。第二个感觉就是非常遗憾当初没能早点准备。这些申请表总是能想办法提前拿到的,如果当初提前拿到的话,就可以根据表格上的要求好好培养孩子。因此在有了大儿子的经验后,我们培养小儿子时,就注入了许多美国的元素。第三个感觉是很欣慰,因为大儿子非常的努力。
小儿子Harvey,比哥哥小12岁。今年被PA录取为9年级学生。他的主要成绩是游泳和计算机:
Harvey从8岁开始参加专业的游泳队训练。在美国,游泳队和私人游泳俱乐部特别多,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他们的游泳比赛和赛制也特别科学,规范到参加各级别的比赛乃至奥运会的比赛时,都对孩子每个阶段的成绩有要求。就算是同为14岁的孩子,比赛也分好几个级别。
在游泳之前,Harvey也尝试过其他体育项目,跆拳道、体操、篮球、足球、网球、高尔夫球等都训练过,但是最后我们觉得他在游泳方面最有天赋,而他自己也特别热爱,所以最终选择了游泳。通过这么多年的训练,他的游泳成绩已经达到了能够进到9~11年级校队的水平。当然,这也是美国学生的特点,体育特别强。现在要进好的学校,不仅是要求有体育特长,而是还需要2-3个体育特长。美国孩子一般都是两个体育方面的特长—比如跑步、足球、网球、壁球等。他们很能吃苦。周末的话,中国孩子几乎都是背着包去补习,而Harvey则是背着游泳包去训练,比赛。在波士顿体育方面的资源也好,家长也很热衷于在这方面培养孩子。美国的球场上都是孩子们在比赛,而家长们则在台下当粉丝。这种场面时常令我很感慨,美国和中国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方向和所花的时间非常不一样。
另外,Harvey在计算机方面很感兴趣,也非常擅长。他小学三年级开始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自学Photoshop, Graphic design, Flash game并应用在许多项目中,用 wwww.codeadadmy.com自学所有计算机课程。
• 七年级自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并自己设计和组装信价比好,功能超大的计算机。
• 七年级暑假,学习计算机 Ruby语言(大学二年级课程)并设计编写和如何学游泳的网站。 www.swimmingrocket.com
• 七年级作为唯一一名初中生,与高中生一起参加由IBM 赞助的为期12天的青少年创业大赛,获最佳媒体奖。
• 八年级自学电子线路,独立设计,安装完成了一个‘ 如何预防打瞌睡’电子仪器,并编写计算机程序使之驱动,得到学校科学展的第一名。
但是他学校里的功课从未落下,每门学科都达到了97分以上。学校有400多名学生,他能拿到第一名。平时除了上课就是训练,非常不容易。
因此总结下两个孩子被学校录取的因素,主要就是靠优秀的学习成绩,丰富的人生阅历、敢想敢做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优异的体育成绩而博得学校的青睐:
大儿子Tim,在PA录取11年级的时候(当时全球录取了23个学生),校方对他的评语就是:Tim在这个年龄(16岁)就有4个国家的移民和生活阅历,非常欣赏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和才华。(Tim当时同时被Philips Academy Andover和Philips Exeter Academy录取,Philips Exeter Academy的学校特点在于数学比较强,他们的数学老师都是代表全美国的数学教练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但是我们最终选择了Philips Academy Andover, 是因为希望他除了数学以外,还能在人文、社会活动、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
Tim当年被MIT提前录取,Stanford University正常录取。MIT每年只招收1300名学生,只提前录取300名男生,竞争非常大,而Tim就在其中。记得MIT申请书里有一篇作文,题目是“讲述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以及你是如何从中走出来的”。其实MIT出这个作文题,就是为了考察孩子承受挫败的能力,看看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如何坚持。
当时Tim和我们一起经历了三个国家的移民。在美国、加拿大、瑞典都各读过一年级。刚开始英语不好的时候,我们来到瑞典。瑞典这个国家本身不是移民国家,特别是90年代的时候,他们非常排外。所以Tim当时在瑞典读书时,常常被同学欺负,连下课都不敢出去玩。我们作为家长非常心疼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找老师解决问题,多鼓励他。但是现在想来,也是当时的环境锻炼了他。他现在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特别强,心理素质好,阳光开朗,很少抱怨。
MIT还有一个选择性的作文,就是孩子有哪些发明创造,主要考察孩子的创新能力;当时Tim也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申请材料里需要写:过去这两个暑假都在做什么。Tim10年级时就知道被PA录取了,于是我提议他利用空余时间去分享数学竞赛的经验、教别的孩子数学。Tim非常乐意做这件事。于是从10年级的4月份开始,他就自己编写了从2年级到12年纪的数学课程讲义,以及数学竞赛的经验并教给其他孩子。他教的特别好,我有个在大学工作的朋友评价他的讲课比大学教授教的还要好。孩子的能力和潜力是无限的,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去尝试所能做的事情。为了鼓励他,我找到了《世界日报》的记者,和他分享了儿子的情况后,记者马上对Tim做了采访。Tim在采访时说的话令我很吃惊,他说通过这段经历,对他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都非常有帮助,也建议别的孩子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分析帮助其他人。他把这些都写到了创造性的文章里,而这种精神非常的被美国所认可。
在高中阶段,Tim就形成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业的精神,这为他后来在MIT创业奠定了基础。在美国机会多,孩子互相之间影响力也特别大,他们追求社会影响力,价值观念得到社会的认可。就算学习、AP考试、数学竞赛的学校活动的时间非常紧,他们仍然很开心。08年入学后,正好经济危机,Tim不仅找到了兼职工作,而且能够做到学习、工作、创业两不误。
Harvey是很典型的美国式成长,三维空间发展—学习成绩+体育方面+计算机。他在7年级SAT成绩就2060分,所以当时拿到这个成绩以后,就靠国家天才奖(National+International talent Search)的认证,也是在今年被8年级被 Phillips Academy 和Milton Academy 录取为2019 届学生。
接下来大家分享下孩子们的成功因素。
我这两个儿子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一个中国的风格,一个是美国的风格,他们的特点和特长完全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也有差异。但是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个是家教很严格,不允许浪费时间。在美国有这个条件,每天下午2点就放学,放学后,孩子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学习、锻炼,这也养成了他们做事高效的特点。
他们的第二个共同点就是:非常的成熟,有理想有目标,身心都很阳光,这也是学校乃至社会所需要的。
另外第三个共同点就是拥有超强的自觉能力,Tim在9年级就把9-12年级的课程都自学了,这种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也是读大学所必须的,否则入学后也会非常痛苦。我们参观MIT时,看到校园有很小的消防栓,这不是用来浇水的,而是比喻MIT像消防栓一样,一旦打开,知识是海量的,源源不断的。常常是教授课上讲一点,而留的作业和项目等就需要孩子自己去找大量的资料来完成。这些习惯和能力都是一辈子收益的。
第四点就是,在他们成长中,特别强调社会实践。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孩子可以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实践中长大。Harvey在4-8岁时,我让他去给杂志、产品等做广告,刚开始孩子觉得挺有趣的,但是作为一份工作,一天让他笑个几百次,他就烦了,不配合,而我们非常的坚持,以此锻炼他的责任感,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其实不论孩子在学校里有多优秀,最终都是需要到社会上去检验的。我主张商业理念和教育理念相结合,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刚刚讲到的是成功的内因,外因同样重要:现代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老师、伯乐、粉丝、CEO. 需要说起的是CEO的这样一个角色。有本书叫做《我的角色是父亲》,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怎么能够为孩子设定目标、设定方向,同时作为CEO,得对这个行业本身、以及活动和标准有所了解。非常理性的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把孩子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现在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家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国内,教育理念一般都是不输在起跑线上,散养、放养,推着孩子往前走。其实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美国申请学校时,申请文书也都需要写教育理念,写家庭、学校、社区是如何培养你的。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
* 中西方教育和文化的优势相结合,科学,系统,有目标,有方向性地培养孩子,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成为21世纪的精英人才 。
*加强智力教育的同时,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加速成长。
加速成长方面,我们做的还不错。孩子的能力很令人佩服,Tim在20多岁时创业,就能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投资者、每小时800美金的大律师等各个层次的人打交道,侃侃而谈,非常的自信有胆识。
在家庭教育实践方面呢,除了学习,还需要培养孩子们数学,计算机,游泳,乐队,创业,英语阅读与写作。给大儿子Tim找了一名钢琴教师,除此之外呢,其他都是靠他自己去学习。小儿子Harvey,给他找了两个老师,游泳的私人教练和英语老师。很多人都会认为在美国的中国人,英语肯定没问题,中文反而是问题。但其实中文是问题,英文也是问题。大儿子Tim在PA的时候,其他科目都是6分,但是英语总是4分,即使花费了比美国同学多5倍的时间写作文,但是仍然很难拿到6分。在美国英语写作是非常难的。 有了大儿子的教训呢,在小儿子Harvey四年级时,就给他们找了个英语老师。这名英语老师是位高中老师,曾经还做过报纸的编辑,所以她的讲课不仅仅是关于语法等学术方面的,还会涉及时事。我们让两个孩子一起学习,常常是正方反方辩论,老师做总结。这对孩子们的写作等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这在Harvey在7年级的时候SAT能考2000多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学生到美国,英语的确是问题。我有朋友从深圳到美国学习历史非常吃力。一个是词汇量,再来就是思维方式。除了背单词储存词汇量以外,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在培养孩子方面,我最看重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从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视课外活动的能力培养。我认识一些父母陪读,方法不是很对,他们只是人陪在孩子身边,但是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读书时如何讲重点,如何精读,如何泛读。有的书是每天都读一遍,直到孩子能记住复述出来,有的则是每天读一点。英语学习,精读很重要,不然的话记不住也白看了。
向大家推荐一些我们小时候用的教材:
* 数学: Math Olympia ; MathCount ; Art of problem solving ; AMC8/10/12/AIEM /USAMO;新加坡数学
*科学:Bill Nye Science Guy; Spectrum Science(Excellent tool for Standardized Test Preparation)
* 英语:阅读,理解, 词汇,写作。《WordWisely 3000》 ; 《Spectrum Writing 》 《 SpectrumReading 》
二、美国精英教育
现在和大家谈下“美国精英学校重视非智力因素“这个话题。我经常去学校参观,总是会问招生官他们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每一个招生官都会说:要有特点的、有特征的孩子。
那么什么是有特点呢?首先,激情非常重要,小孩子不论是游泳锻炼也好,还是创业等,都需要他们自己非常的投入,有激情。而这点是最难得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激情。另外,创造力、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这块很重要,特别是同情心。PA录取得五条标准,为首的就是为人Nice, 接下来是Smart, cool,motivation, contribution. 如果学生光有知识没有人格是很难进PA的,而光有人格没有知识也是不够的。虽然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但是都是围绕着“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来展开的。这也是学校长久不衰的原因。
从私立高中大学的升学标准,看中美教育的差别。在中国,基本上就是标化考试成绩,而在美国则涉及到一系列的要求:
1)平时成绩GPA:GPA是高中段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2)SAT或ACT (SSAT或ISSE);
3)学校及数学和英语老师的推荐信;
4)学生作文;
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可展示学生在所属的社区的影响力和贡献,也可预示学生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和潜力;
6)领导能力:作为领导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感、创新能力以及号召能力都是具备领导力的优秀品质;
7)创造力;创造力一直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8)特殊才能:体现学生才能的多元化。
9)高中AP课程(大学预课课程);学习能力
10)面试;
11)家长陈诉书 (美国高中申请)
原来申请大学都是用commonapplication系统,在两周之前呢又有一个新的申请大学的系统出现了,叫做“联盟”,已经有83所学校包括斯坦福等名校都在这个系统里。“联盟”是线上的一个平台,为高中生们创造一个新的线上平台,来存放和展示整个高中的各类作品。等到了12年级时,孩子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纪录,也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加合适的学校。这也使得孩子们在进入高中后,就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他们要在高中学习什么。同时。这大大的提高了申请资料的可信度,但是对中国孩子而言,申请学校就更难了。
这是一个新的申请模式,这个平台明年1月15号上线,7月15号就可以使用了。
现在,看看下一个话题:MIT录取考虑的因素。
第一重要(very important)
个性/人品
第二重要 (Important)
GPA成绩, 申请作文, 课外活动, 面试, 推荐信,高中成绩记录 标准化考试, 天赋/能力
可考虑 (Considered)
班级排名, 志愿者工作, 工作经验,地理位置,种族/族裔地位
不考虑(No Considered)
第一代大学生, 居住地 , 种族/族裔, 校友。
如此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人品,人格魅力。并且MIT不考虑校友等关系,主看实力。大家可以在Findingschool的网站上查看各个学校录取考虑的因素,哪些条件是最重要。
常青藤教育的目标是:智力是先天的,人格和品格是后天培养的。这也是美国的精英学校所追求的。
因为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想申请教会学校,所以来这之前我就打电话给学校问了下他们的招生要求。招生官说了一些成绩上的要求后,特意补充说小孩一定要关爱社区、关爱社会,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这大概就是他们对中国孩子的要求吧。
关于中美教育的典型差异,以下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中国教育最好的呢,就是有知识点。把知识点分析的很透彻,我们也利用这一特点使得孩子学习得更快,把知识点记住应用做题。在美国知识教的比较慢,还常常抓不到重点难点。
美国高中特别考察孩子的好奇心。Harvey申请PA的作文中,有一篇是要求写你的特点。Harvey当时写到他喜欢计算机是因为爱玩游戏。他发现游戏好玩都是因为计算机编程的结果,于是他就自己学着编辑做网站,自己编程。如此看来,好奇心的确是孩子成长的源泉。
同时,美国教育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融会贯通的能力。美国学校每年级都会有科学展,Harvey在8年级科学展上,展示了一款自己设计的产品,这个产品的功能是可以防止孩子打瞌睡。工作原理是如果孩子打瞌睡了,戴在其手上的产品就会震动,从而把孩子叫醒。当时他在没有任何硬件和软件知识的前提下,自己学习编程,买了一堆电线小插板等从小零部件开始做起。我一直担心他做不出来老师也没法打分,他说只要有想法就算最后没能做出来也没事。美国的孩子的确具备实践的设计思想,当然,这也归功于美国教育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空间。
当然美国中的课程设置更加人性化,因材施教:首先,根据孩子的能力: 可选不同的难度的课程,如基本课程,荣誉课程及AP课程; 另外,根据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科,只有数学、英语、历史是必修课,其他学科如科学、艺术、外语等有很多选修课。
给大家做个参考,美国课堂到底学什么:
1、必修课程:
美国高中课程比较广泛,基础必修课程有英语、自然科学(3门:如生物、化学、物理或地理、环境、辩论)、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学、心理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
2、选修课程:美国高中的选修课程特别多,一般美国高中均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学分。常见的选修课程有:
v 行为艺术(合唱、戏剧、舞蹈、电影、乐队、管弦乐);
v 视觉艺术(画画、雕刻、油画、摄影);
v 职业课程(木工、金属加工、汽车修理)
v 计算机/商科课程(文字处理、编程、图像设计、计算机俱乐部、网页设计);
v 体育(美式足球、棒球、篮球、网球、田径、游泳、水球);
v 新闻/出版(校报、年历、电视制作);
v 外语(一般是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v 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健康(家庭经济学、营养学、幼儿发展)
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一般修读18-23个学分就可以活动美国高中毕业证书。
美国精英教育的精髓,就是多元化和特征化。多元化也是差异化。在中国比较强调流水线,同质化。这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就会显得没有特色。在美国,我看到有的孩子特别喜欢研究,研究历史、领导人,研究皇帝,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有的孩子研究殖民地,甚至写了一篇关于《殖民地的优势》的论文,正反面批判性的思维非常有特色…孩子的特点非常重要,而作为家长,必须知道孩子的特点并让他们发挥出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优势,挖掘校内外课外活动,形成他们的特色。
在美国的话,课内外活动包括各式竞赛,社团活动、体育艺术、创业等。美国学校所举办的竞赛,数学竞赛是最难的,化学和生物相对容易些。如果以后希望在大学学习化学相关的专业,就建议参加化学方面的比赛。我在美国做了十来年的房地产,也可以说是阅房无数,几乎99%的美国家庭都有钢琴,但是不是这种国内常见的立式钢琴,要么是比较古老的立式钢琴,要么是电子琴,美国更强调的是音乐体验。在美国孩子学得比较多的是爵士乐,管弦乐,如果要申请高中的话,长笛、萨克斯风相对而言更有优势些。
而和学术无关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孩子找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有助于孩子成长、成熟。有位PA的孩子,一到学校就成了孩子的中心,非常成熟,我就去问他爸爸这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领导力这么强。他爸爸说从小就带着孩子参加董事会,很多工作上的问题都会和孩子商量,所以孩子对社会实践、公司运营、经营都非常了解。
选择创业,对孩子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很高,因而美国大学对创业也非常认可。美国创业夏令营的特点是授课的老师不是教授而是一些实战家。我的小儿子Harvey,7年级参加了当地IBM赞助的夏令营。这个夏令营适合高中生,但是我仍然鼓励他去参加。Harvey由于年龄还小,虽然课程都能跟上,但是自信心不足。今年10年级,他又参加了这个夏令营,非常有收获。看到他发来的照片,小伙子俨然已经成了团队的核心人物。
选择的课外活动最重要是自己有兴趣,而不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我有个朋友的女儿特别有爱心,领养了几个孩子,不是说带回家来养着,而是每个月每个孩子得付130多美金的抚养费。我朋友说这是你答应人家的,得花你自己的钱去资助他们。于是他女儿就利用空余时间去打工,有时候都不参加我们组织的party,把时间也拿出来打工挣钱。她高中的时候就跟着教会去非洲给穷人盖房子,回来后立志以后要做医生给穷人地区做贡献,思想境界非常高。
三、美国顶尖高中及大学申请技术
关于申请美高技术上的环节,我将就我前段时间参加Groton学校的小型讲座资源分享给大家。Groton是全美国排名前5的私立技术高中,从8年级-12年级,一共300多名学生。和PA的不同点在于,非常的贵族,对孩子的背景要求挺高的。被录取的国际学生,标化考试成绩要求是:五年SSAT平均:2244(范围: 1947 - 2382);五年TOEFL平均:110 (范围: 95 - 117)。除了成绩,申请人能做的还有很多:输送学生的学校、学校的学习成绩、英语水平、课外活动、面试、特殊才华、有意义的文书、最关键的是暑期(以上是Groton招生官给出的标准)。
而招收的学生要求是:
1、在学业上准备充分;
2、具有优秀的品质(比如:目标明确、努力勤奋、热情、自信、训练有素、合乎道德);
3、在某方面展示特有的能力。在听说能力不错的前提下,对国内孩子的口语能力也有要求。
学校对体育活动比较认可。像一些比赛如果没能拿到名次,可以提供录像网址和教练的推荐信,这对于证明申请人的意图与能力很有帮助。
在学校面试,不仅仅是招生官面试,而且教练也会面试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特点、平时训练的时间等,也会介绍所在学校的训练方式等。所以如果孩子有体育特长,在预约面试时,建议也同时约下相应的体育教练。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什么样的中国学生会被录取:
1、中国学生,SSAT:2322,全A,中国私校,发明家,科学和数学强,击剑是主要的课外活动,参加美国暑假预备申请班,面试时有点“吹牛”。
2、中国学生,SSAT:2262,多数A,在美国上预科准备学校,推荐信扎实,网球打得好,面试印象佳。
什么样的美国学生会被录取:
1、美国学生(路易安娜州),SSAT:2187,私校多数A,在私校中参加演出和体育活动,面试结果强,推荐信说其有很强的个性
2、美国学生(南卡罗林纳州),SSAT: 2298,多数A,住校,推荐信强,参加多项课外活动,多样性的对象,没有参加校园面试
以上也可以看出,招生官/学校更倾向于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当分数不高的时候,面试显得尤为重要。
在前面常常提到美国的夏令营(Summer Camp)。接下来给大家讲下美国夏校(Summer School)。夏令营主要是玩,而夏校更偏重于学术方面。美国的夏校,有些都有几十年历史,而且学科丰富。对中国孩子来说,更希望参加学术性强的,而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像PA的夏校, PA的老师教学,包括哲学课、历史课、数理化等以及一些创造性的课程,非常的丰富,还有课后的作业,一共五周,每周有六天上课一天自由活动。对孩子的提升非常快。
夏校有针对初中学生的,也有针对高中学生的,但是都需要申请。像哈佛大学、布朗大学都有夏校。布朗大学的夏校,既有针对初中的,也有针对高中的。很多夏校的内容对申请大学、实践活动非常有帮助。都是教授上课,孩子能学到不少东西。也有很多专业的夏校,像MIT有个数学夏令营,非常难申请,如果能进去学习,基本上被MIT录取的几率就是99%了。
孩子的时间非常宝贵,国内组织的一些夏令营等对孩子的帮助并不大,反而浪费了时间。选择有质量的夏校非常的关键。
下面给大家谈下申请学校的面试情况。
在美国,无论是申请社区学校,还是教会学校、私立学校,无一不需要面试。像在Findingschool上,很多人咨询哪些学校好。这些问题问的不是很理智,因为适应我们的,不一定适应你们家孩子,被录取的都是个案。而且现在因为考试作假,也越来越难被学校录取,所以对面试要求特别严。如果只是通过Skype面试的话,首先态度上就给人家的印象不好,而且对学校不了解,对申请也没有利。
原Fay School的招生官,曾在白宫工作,是小布什夫人的演讲培训老师。他提出的以下几点需要大家在面试时引起注意:
Ø 面试内容;学业,体育,爱好,家庭;
Ø 学生压力非常大,认为面试官问很难的问题,学生要给予完美的答案;
Ø 在面试之前要通过网站对学校有很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Ø 面试之前的参观环节就应该注意,有良好的行为举止;
Ø 面试时一定要拥有积极的态度,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微笑
Ø 面试的问题和内容要打分并直接报告给录取委员会;
Ø 记忆的故事和例子不是答案。学生能适应回答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成功;
Ø 申请人一定要事先准备一些故事,个人经历来展示个人的质量和魅力;
Ø 怎样在面试的环节打5分?准备+练习;
Ø 最好到学校来面试,一个家庭做为一个团队;
Ø Skype 面试也不错,但面试时的学生背后的布景很重要;
Ø 面试官的话题经常回避学生所擅长的;
Ø 面试家长。家长也要做好面试的准备。
Ø 面试后一定要写感谢信,与面试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