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主任
不是标题党,几位老师确实推荐了《暗中观察》,至于为什么我后面回答。
总之,新书《暗中观察》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
这本书整个出版过程真是一言难尽。有些正常人类可以理解,比如内容审核,被干掉了三分二,这种事只能理解了。还有人类不能理解的,原本马上就要进厂印刷了,但某出版社的领导居然不让署名“吴主任”,荒谬到不可思议。凭借个人不成熟的猜测,就是单位内斗,故意恶心人,我被误伤了。
只好紧急换了个出版社。一切都从头再来,审稿,排版,申请书号这那的,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谷雨老师说,不要抱怨慢,这本书已经飞快了。
总之,原本半年前就可以和大家见面的《暗中观察》因为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各种原因,现在至少印出来了!
先说我满意的地方。
无论如何我都想出一本书,管他什么内容,但书名必须是《暗中观察》,这是我多年上网最喜欢的一系列表情包,而且在我看来也是今天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特征。以前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叫“沉默的大多数”,就看看不发言。有了微信微博各种社交软件,人人都在观察和被观察,暗中观察。
各种官方非官方的,西装革履的正派气息,字正腔圆,xx观察,发言人都是xx领域观察家。嗨,谁还不是个观察家了,有智能手机的都是观察家。忍不住敲几个字的就是键盘侠了。谁也别说谁。下一本书我考虑书名叫,忧伤的键盘侠。
我承认书名虽然耐人寻味,有些不严肃,但内容是严肃的,尽管被干得七零八落,但其中有好几篇我至今看还是觉得值得印出来。
这个封面设计,包括所有的细节,我都非常喜欢。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牛逼的字体设计师飞龙,与他对这本书设计上的投入相比,几千块设计费(出版社没什么设计预算)可以认为是纯义务帮忙了。
我觉得啊书名和整书的设计就值回书价了,内容就是送的。
再说我不满意的地方。
被砍掉太多文章了。用的是特种纸,拿在手里显得毫无分量。其实严格说,内容也很“轻”,不仅是阅读体验上的轻松,整体上话题也不可能像大部头专著一样深入。
但每个人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或者观念转变的某些时刻,对人影响最大的几乎都是轻薄的小书,是一口气能读完,或者随便翻翻都能读进去的书,往往也是入门书。正如十一年前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通识》给我的启蒙。尤其现在微信文章分享朋友圈的点击率很低了,如果说我这里的一些品质尚可的文章能有机会让更多人看到,买一本送给你的朋友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这书让我最纠结的地方是定价。说实话,它确实有些贵,尤其是轻薄的质感和价格的反差。如果定价再便宜10块钱,我心里会舒服很多。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出版社的成本运营问题,最主要是我个人的问题,因为我不红,首印就只能几千本,跟那些动辄几万首印的书没法比。印数越多越便宜嘛。
很抱歉,我太小众了。但我们乐观的人要换个角度想问题啊朋友们,限量版这是。值得收藏。
所以这也就回答了标题里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没有他们的推荐,就凭我这半死不活的公众号流量,能卖出去1000本就不错了,出版社肯定亏了,出版社也不愿意出。所以你可以理解,没有腰封上的推荐人就没有这本书。人民群众必然纳闷,吴主任是哪根葱呢,该不会又是体制内的哪个买书号的附庸风雅的领导吧。
他们为啥推荐这本书,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愿意帮朋友,十分仗义。答案就是这么简单,我们薛老师尤其认真。
朋友们,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买买买,买两本起,买一本,送一本。看不看的无所谓了,关键是买!谁不想书架上竖着一本《暗中观察》呢?一本叫暗中观察的书在暗中观察着你在暗中观察着它。
最后无论你买不买,你点个好看,分享一下好不好。妈的,今天像我这么掏心窝子卖书的滞销书作者基本没了。请珍惜眼前人。
下面放一些实拍图,感谢逸飞的拍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