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属自媒体,旨在通过传播教育常识、更新教育理念、发起教育讨论、发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大众一起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创造历史,哪吒怎么能火成这样? ·  昨天  
逆行的狗  ·  搭建属于你自己的AI知识库 ·  昨天  
逆行的狗  ·  搭建属于你自己的AI知识库 ·  昨天  
晨枫老苑  ·  战斗机换发是否需要重新研发发动机数控 ·  2 天前  
晨枫老苑  ·  战斗机换发是否需要重新研发发动机数控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阿里超预期的关键点 ·  3 天前  
信息平权  ·  阿里超预期的关键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思想网

杨东平 | 高考不是教育的终点,别把学习当教育,也别把教育当学习

教育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24-06-07 13:08

正文


教育和学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我们看到有一个现象,过去我们只用“教育”这个概念,现在很大程度上用学习来取代教育。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 “我要提醒大家,学习是自己去做的事,而教育是别人对你做的事,要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意识到,不是一个人坐在学校里上课,就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什么样的,或者什么是真实的学习,这是一个问题。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是真实的学习?


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高中,在9月份开学以后,重新做了一次考试,就是把放假以前的试卷又拿出来让大家做一遍,最后它的平均分从B+变为F,从“比较优秀”变为“不及格”。它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全美国最拔尖的学生,是不是真的在学习” 这的确是个问题, 你看他考试、作业,其实最后又还给老师了,并没有真正获得知识。


“墙洞实验”


那么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故事,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印度的学者,他做的一个 “墙洞实验” 。他在印度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重复地做一个实验,就是把一个电脑安装在一个外墙上,学生可以自己去触摸这个电脑来学习;他过了两个月以后再回来,发现这些学生无师自通,不仅学会了浏览网页、下载,还学会了英语,学会了一些生物学,学会了很多比较专业的知识。他重复地做这个实验,发现儿童可以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自学上网,学习新知识。这个极大地颠覆了我们过去对学习的认识,而且他们还可以获得一些所谓“问问题”的经验,比如说关于火山的知识等等。


在“墙洞”实验中,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问孩子们一些“大问题”,并获得了一些问问题的经验。比如你教火山的知识,你不要问:“你们找一下哪些地方有火山”,这是很无趣的问题,你应该问:“火山对于地球有用吗?”


孩子们喜欢这种问题,如果有人说火山肯定不好,就问他为什么不好,让他们思考。这个时候你不是教他们,你是在学习,从孩子那里学到新东西。就这么简单,这个方法叫“自我组织式的学习”。


——苏伽特·米特拉教授


苏伽特·米特拉教授以从事“墙洞”实验研究和应用推广闻名于世


他后来又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它称之为叫 “云端学校” ,他在开放的空间安置了计算机,只聘用了一个当地老奶奶来管理器材,老奶奶的功能就是说,“哎呀,小孩子,你们做得真好啊”,然后孩子走了以后,她来关一下门。结果发现孩子就学得非常好,也是主要通过自学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这个教授的“墙洞实验”和“云端学校”说明了什么概念呢?


有效的学习就是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第一个概念说明 自学的价值 ,因为我们这些年来大家习惯了好像坐在教室里授课才是学习,其实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自学,而且 孩子天生具有自学的能力


第二个概念是 小组合作学习 ,因为大家是一群小孩在电脑面前互相来探索,然后学会的再教不会的,合作学习。


自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其实 在一个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和离开学校之后,他全部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自学 。有效的学习就是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主要就是自学,形成了一种内驱力,最终学会学习,并且进入终身学习,都是指自学。


教育 ≠ 学习 ≠ 学校 ≠ 读书 ≠ 刷题

EDUCATION


所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教育不等于学习,不等于坐在学校里读书刷题。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学校教育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马克·吐温就说,不 要让学校妨碍了你的学习


马克·吐温


两种学习观


这背后就有两种学习观, 一种是强调系统性的完整性的教育 ——循序渐进打牢基础,按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向学科的金字塔攀爬; 另外一种是一种新的学习观,在一种现代的,脑科学、系统科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来理解学习 。刚才讲的像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社会化学习,都指向了一种新的学习。


新的学习是建立在当代学习科学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从建立在牛顿力学的世界观转移到建立在一种生物学的世界观、学习观、课程观。


在这么一种概念当中我们就意识到,人类社会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相互联系的生命系统。他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 交互——人是在交互的过程当中来学习来提高的;

  • 自动调节——人会自动地来建构,来组织。


所以我们的课程要从过去的这种具有一种封闭性的结构,走向后现代主义的开放性的结构,来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来理解学生是如何通过自主学习趋向于自我完善的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我们的人脑的结构。


学习的过程到底是一种像我们教科书所显示的金字塔型的线性的,由浅入深,一级一级往上攀登的,还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状的互联互通的结构,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


其实我们看到社会的这种生态系统,像以蜂巢、鸟群为典型,它都显示了一种无序当中的 自发秩序 ,就是在看上去似乎是混乱的无序的状态当中,它最后会形成一种秩序,这就是大自然运行的一种方式。其实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法, 非常适合儿童的学习


很多人意识到,在今天,由老师来领导孩子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孩子们更喜欢自组织的学习方式,而且他们完全可以学习自学,我们需要的只是激励而不是给他们建立很多规矩。


新的学习:以兴趣为导向、自我驱动的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