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开学要上二年级的同学,请关注公众号:绿色圃二年级资源。直接点击下面公众号,关注即可!
忘记在哪本书上看过一个专家的观点:教材编排应该将10~20各数的认识编排成一个单元。
觉得很有道理,毕竟10是个两位数了,但转念一想,又似乎不太合适,因为关于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基本运算,先认识0~9,再认识10~20,也不好编排,再说人们平时数数往往也是数十个数起步,数学了逻辑和生活的逻辑要很好结合,确实不好处理。
人教版新教教材的做法我觉得是值得赞赏的,因为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在11~20各数的认识编排中第一课时编排了一节“10的再认识”,我以为,这算是对原教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改编与调整,甚至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吧,也能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
(原教材)
“再认识”这种说法其实在人教版教材当中从未出现过的,似乎是借鉴了北师版教材的提法。比如分数的学习,人教版三年级叫“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叫“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而北师版三年级叫“认识分数”,五年级叫“分数的意义”,只不过五年级教材分数部分前两课时都起名为“分数的再认识”。而关于北师版的“再认识”,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小数的再认识”和“平均数的再认识”,无论哪种命名方法其实都体现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材编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关于10,增加一节课,起名为“再认识”,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已经学习了10的认识和加减法,所以叫“再”。
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换个视角,从更高的占位来认识这个两位数,更为深入地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
新教材的编排先
沿用原教材10根一捆编排初识“计数单位”的同时,介入了计数器认识数位,在计数器上体会“10个一是1个十”,而原教材在数写法学习时才使用计数器。
同时提出两个学生视角的好问题来引导学习和理解:一是以“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来理解位值以及0的占位作用,二是以“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也无形中区分了“数字”和“数”。
《国家云课堂》中小学生预课视频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汇总资料
小学
数学
一年级上册汇总资料(多版本)
小学
英语
一年级上册汇总资料(多版本)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