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6-3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给泰缅边境断电不到24小时,泰国总理访华了……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6-2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突发!特朗普要裁撤美国教育部!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AI+新能源专业:究竟是“天坑”还是“毕业即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留子只谈留子”,原来是真的...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1-18 22:31

正文

来源 | Panopath留学过来人
ID | Panopath_liuxue


从《心动的信号》播出到结束,大家都在调侃 这究竟是心动的信号还是心动过的阶级 ,感觉不是来相亲的,是来出道的。吐槽的吐槽,真情实意磕cp的真心磕,毕竟节目最怕的就是没有热度。


这不就来了!


节目的结束并不代表着话题结束,男嘉宾彭高在11月7日发文:




离开小屋后我和青雅接触过一段时间。7月底我们最后一次私下见面。后续因为拍摄我们也有见面。11月,经过双方共同商议和理智思考,我们认为朋友关系是对我们过去、现在关系的合理延续。




(source:微博)

翁青雅也在7号同步发文:



在我们共同商量后,决定接下来会以朋友身份相处。




(source:微博)

至此,这对cp以be收尾。


磕的观众一脸懵, 女方粉丝说男方是凤凰男,分得好!男方粉丝大骂女方是男方优秀履历过往中对唯一“污点” ,撕起来的杀伤力是一点也不比流量小生小花们小。




Be的原因猜测

虽然一切有迹可循,BE的结局并不意外。但是网友还是炸开了锅,开了很多分析帖。

虽然恋综本就真真假假,有人演戏炒热度,有人假戏真做这都太正常了。感情问题也有很多因素决定最后是否在一起, 但经济问题是大多数人考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虽然中大+交大是我们普通人的择偶天花板,但是对于本硕都是英国留学生的女方来说,难免不够看。

女方

V S

男方

本科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体与传播专业,硕士伦敦大学传媒学院

本科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除此之外,网友还对此做出了推测——

网友分析——从青雅的角度
  • 女方的家庭条件主要是依仗亲戚,真正有钱的是家中亲戚。

  • 女方家庭不只一个小孩。

  • 再加上按照青雅大学毕业后基本在旅游可推断她大概率不是他们家主要财产的继承人 (一般主要继承人毕业之后就会开始准备继承家业的事情)。


(source:小红书)


而彭高的优秀更多是建立在教育体系内的, 不太能有效结合女方的家庭资源做到1+1>2 (或者说也不愿意) ,那么这样下来两人在经济实力,家庭背景方面不算门当户对,会有非常多因素需要考虑。

有人说:

背景经历干净简单的中产做题家大厂程序员被无实权无接班能力看似清纯动人”白富美“当成餐巾纸,吊了一整个恋综用后即弃的故事。

(看得出来这位朋友对恋综真情实感付出了,很愤怒很激动......)

“寒窗苦读多年的pg理所应当被会玩会生活的她吸引,但反过来 pg对她来说就是索然无味一眼望到头的 。”

(source:小红书)

所以双方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都会影响其性格,择偶标准自然也是不一样的。阶级本身没有什么对错,毕竟谁也不能决定自己在什么家庭下, 但这也是无法避开聊的问题

也有人站在女方的角度分析:

“几代人的奋斗托举,才到这个阶级层次, 但凡清醒一点的家庭,都会找门当户对的,不会向下兼容。

(source:小红书)

如果真的向下兼容, 男方是否可以承担这个成本?女方是否愿意调整消费观念?两个人的消费水平是否在同一水平?......

(source:小红书)

话糙理不糙了。


简答的例子——女方自己买的玩偶🆚男方送的玩偶:


虽然这说明不了什么大问题,但至少能说明 一些消费方式上的差异

确实,有时候恋爱关系里面的门当户对也同样很重要。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所以某一方考虑这个因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留子只能谈留子”

有人甚至感叹: 从彭高翁青雅的BE里看到一场巨大的阶级割裂。

一个是从小从应试教育一路厮杀到顶级985到大厂的学霸,一个是从小就有家里给的明确规划出国留学回国无忧无虑生活。

(source:小红书)

博主说:



这大概是一个性转版的《傲慢与偏见》 ,一个因纯粹、理想主义而略显笨拙的小镇做题家和一个追求松弛、自由但又极其现实主义的富家女之间的一场错位的追逐实验。只不过现实世界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happy ending。 当一个有纯粹理想的人献出赤子之心,却发现这只是一场不自量力,这种精神的摧毁是可怕的。





对女方而言,她会多次被感动,也会多次明白到双方之间阶级的差别,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家庭差距可以是浪漫的杀手,也可以是试金石。

所以——
留子只能跟留子圈子谈恋爱,date APP上国内也只接受清北吗?

这个话题在某书上也是很多人讨论的,虽然留学生谈恋爱一言难尽....但还是有很多人倾向于找到相同背景经历的另一半发展。


所以为什么说留学生谈恋爱只适合找留学生呢?是因为崇洋媚外吗?也不是。
留学生大部分有比较先进的性别观念 ,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的女生如果回家乡发展,很难找到观念相似的男性。

比如留子很多男生也会基本生活技能,洗衣服、洗碗、做饭、整理房间等事情都不算什么特别的“加分技能”,远离父母,远离熟悉的文化,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人格和生活层面都独立经营,相对有更多独立锻炼自己的机会。

留学生对于人情事故相对不感冒,而大部分一直在国内生活的同龄人十分重视这一方面。

(source:小红书)

(好了,有人说中国学生会除外23333)


大部分留学生认为休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赚钱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赚钱 。所以无法在某些话题深入沟通,一聊就要吵起来。

(source:小红书)


就像这位网友说的,无关其他事情, “多年留学经历是在年轻时候的重大经历,改变了「三观」和「认知」,所以找同经历是完全没错的。这些经历也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心态.....

与其说是学历筛选,不如说是生活背景和三观的同频。 虽然不能完全肯定这个标准之外就没有适合自己的人,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踩雷的几率。




「学校」也筛选「学校」

其实留子的恋爱逻辑很像是申请学校,就以英国申请来说——谁说只有感情中才会筛选对方条件的,学校也同样筛选学校。

很多学校都是优先考虑海本或者本校生 (这里面本地学生又优先于外地生) ,然后再考虑国际生 (国际生里面也仍然有优先级) 同样的成绩和经历,不同的bg最后申请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比如英国院校是有自己的list的, 玩的是卡list局

简单来说,英国的大学除了看重成绩之外也十分注重背景,很多英国大学都有自己偏爱的中国院校list,是硬性门槛,你的梦校可能就因为你的本科学校不在List之中而把Offer给其他GPA均分比你低的竞争对手。

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公平,第一学历秒一切的感觉。但是这也是大学给自己减少踩雷几率的一个措施,也能理解。

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 帝国理工学院
商学院只接受211以上,均分至少8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