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还是大人,都是真虚了才能补。
而一般的孩子,吃喝正常,精神好爱玩耍,都不怎么虚。
孩子出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虚弱的表象,很可能是上面这些不合理的喂养方法及饮食习惯,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引起的,而这并不是虚。
我们仔细去看这些孩子,往往还精力旺盛、脾气暴躁、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而这些,都是亢奋的实证表现,并不是虚!
给这些不虚的孩子随便服用滋补中药,譬如有些爸妈直接给他们服用蜂乳、花粉、鸡胚、蚕蛹等滋补品,刚开始孩子可能真会食欲增加、生长加速,但日子一久,却可能会出现性早熟、肥胖等更糟糕的后果。
孩子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迫切,所以亟需功能完好的脾胃来运化。
但孩子往往又更容易因为“饥饱失常“,导致脾胃损伤。
所以中医认为,小儿的许多问题都是脾胃功能未健全引起的,进补也要脾胃先行。
脾胃康健,滋阴温阳之物才能经过运化,最终被吸收;脾胃不健,则虚不受补。
老中医有一句:善查病者,必查其脾胃之强弱;善治病者,必先顾其脾胃之盛衰。
听上去玄乎,也是要重视小儿脾胃之意。
健脾药材有许多,一般常选性平和又是药食同源者,如:太子参、西洋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山药等。
说到补,中国妈妈总是会想到人参。
但孩子是“纯阳”之体,不能乱吃人参。一般认为,西洋参和太子参为上品。
西洋参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
太子参则入心、脾、肺三经,可以补肺,健脾胃,药性秉和,尤其适合小儿。
△《饮片新参》里提到,太子参“补脾肺之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因此,对于自汗、纳呆、倦怠、消瘦、体衰或虚咳痰少、口干咽燥等虚症的孩子,选用养阴益气的太子参,就比较合适。
1. 如果觉得孩子有进补需要,建议爸妈先让中医师为孩子辩证后再选择合适的滋补药材或产品,不要自己随便补;
2. 进补过程,最好以稀粥、米汤等为孩子先养肠胃,既保护脾胃,也利于吸收。
3. 冬天,强烈推荐孩子“进补“的,还有维生素D,有时候孩子们只是缺少了点阳光来促进钙的合成而已。
ID:mum-n-baby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噢↑↑
简介:由拥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妈妈级编辑倾力打造,更专业的育儿知识、更开放的互动话题、更有温度的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