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商业逻辑推测及建议
并非已成事实或正进行迹象
在《赢者通吃的国际工程时代》我们判断:商业生态缔造者的承包商将 Winner Takes All。
但这并不意味着500亿营收以下的中小型对外承包商便从此完全没有机会。其出路有三:
1. 与同集团的兄弟公司整合,抱团对外。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通用技术、中航工业、机械工业等坐拥多个二级窗口公司的集团,而且过程漫长、磨合痛苦。
2. 国内、国外市场双轮驱动 -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中信建设公司,如今的国内业务(尤其是PPP) 已经占据公司的半壁江山。但是,中信的实力和打法对于其他同行来讲,属于典型的 “可以复制,无法粘贴”。
3. 加大贸易与服务领域投入来抵消下滑的工程承包份额 - 这里的问题是贸易的利润率太低,而服务的体量又太小,加在一起也弥补不了工程承包的下滑。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 -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能战略入股央企承包商的外部投资者,须具备以下要件:
有钱 - 愿意以一定溢价购买中国国有资产,且在将来的投建项目中,可以提供资金支持。
有资源 - 能让被参股公司拿到海外项目
有地位 - 没有政治地位的投资人,无法和我国中央企业谈入股
有想法 - 这个得听文末音频
本身或本国承包能力比较弱 - 这样才不至于触动本国既有利益格局
这种 Sugar Daddy 在全球都是凤毛麟角 —— 其中周末刚刚带着几十份大单走的沙特王储本萨勒曼算是一个:本身是副国级干部、手握沙特主权基金+海湾地区大业主、又有着80后的大脑洞和多个巨型项目,而且沙特本国的工程承包还比较弱。
完美。
* 中东地区的承包大国首当其冲是土耳其,之后是黎巴嫩和以色列,就连科威特这种小国都有2家公司入围 ENR 250。而沙特作为该地区国土与人口大国,入选数量是 0。
那为何王储应选择 CMEC ?
CMEC 有哪些特质会成为被入股标的?
沙特之前的案例又是什么?
这会怎样影响承包格局?
戳原文 推测王储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