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寒,民间有谚语讲“小寒胜大寒”,可以说小寒后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因此驱寒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就非常重要了。
从饮食上来说,天冷最适合吃些温热的食物,有助于祛风散寒。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多选择羊肉、鸡肉等温热之品,阴虚的人则更适合吃鸭肉来滋补。忌食生冷、黏硬的食物。
另外由于天冷后大家常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所以要注意新鲜水果、蔬菜的补充,避免出现上火、便秘、维生素缺乏。
下面给您推荐几个适合用的食疗方,有暖身补益的作用。
点击图片查看茴香更多功效和吃法△
茴香是蔬菜中少有的温性食材,有
温阳补肾、理气散寒、开胃
的作用,非常适合冬季食用,尤其是和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群。
生姜红糖水虽然驱寒保暖效果很好,但是专家建议它更适合感冒的情况下饮用,平时可以喝些桂圆红枣茶即可。冬天饮用可以
滋补气血,养心安神
,也有助于散寒。
做法:
红枣和桂圆剥开去核,热水冲泡焖5-10分钟,放入少量冰糖调味即可。如果担心上火,可以再加几粒枸杞。
这道汤被称为
“驱寒第一方”
,当归甘温补血,和羊肉是绝配,可以温中补血、驱寒止痛。
食
材:
羊肉250克、当归45克、生姜75克(不喜欢生姜的味道可以换成30克草果)
做法:
羊肉切块焯水,然后放入滚开的水中,加入其他食材,煮到羊肉软烂后,调入少许盐即可。
点击图片查看路老的醋泡姜做法和功效△
生姜有升阳散寒的作用,尤其对上焦的阳气不足效果很好,专家推荐醋泡姜的做法,用醋中和生姜的辛温。
阳虚体质、胃寒怕冷,以及女性经期腹痛都可以每天吃两三片醋泡姜来缓解。
著名的国医大师,99岁的路志正路老坚持吃了20多年,脾胃功能有很好的改善。
在起居方面,此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每天多睡一小时,可以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从最近到立春前,入睡前都别忘记泡脚。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特别是经常熬夜的人,睡觉之前更加不要省却这个步骤。
做法:
川乌、草乌、桂枝各40克,熬水40分钟,倒入盆中,每天泡脚20-30分钟。每副药可以重复加热使用3次。
功效:
每天睡前用这个方子泡脚,不仅能温经活络,还能缓解足跟疼痛,对于改善睡眠也有一定帮助。
在泡脚的时候,水位要没过
复溜穴
,复溜穴位于内踝最高点上三指宽处,是脚部常被错过的
活血暖足
的重要穴位。泡脚时水没过这个穴位,就能起到刺激作用,泡完后还可以按摩一下。
腰腹是全身最不耐冻的部位,因为人体的脏腑大多集中在腰腹部,人体的皮肤和脏器都是寒冷的感受器,对气温的降低比别处更为敏感,如果腰腹保暖措施做的不好,或者由于吃了寒冷的食物刺激,很容易引起寒邪直中脏腑(又称中寒)。
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 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
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运动量不宜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跑、体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