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知识分享成为热词,各种网络公开课、微课、订阅课程层出不穷,这些课程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不少便利。在某罗提出的所谓“国民总时间”的概念下,不但努力学习变成了一种缓解个体焦虑的方式,就连学习的过程也变得让人焦虑和等不起。似乎所有的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用的知识,简言之,就是“上干货”心态。
昨天,我参加了一个论文写作的网络公开课,主讲人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是一次时长为两个小时的课程,讲师刚刚讲了15分钟,做一个开场铺垫和带入,就有人在评论区大喊:
上干货!
干货在哪里?
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上干货啊!
啰嗦那么多干什么,上干货啊!
意思就是,我花时间在网上看你讲课,你就别耽误我的宝贵时间了,把你的看门的本事亮出来吧。这种颇有些“一日建成罗马”的味道。我将这种人暂且称之为“干货党”吧。
干货党,是那些摒弃了所有的背景知识、寒暄客套、进入情境、铺陈预设的过程,也不要什么理论关联、个人思考和情怀等,干货党需要的就是,你告诉我,一二三,怎么做?你告诉我,把一个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你告诉我,写一篇好论文需要几步?你告诉我,写一笔好字,需要几步?……否则,不要耽误我的时间。在干货党那里,他们的时间宝贵,容不得半分浪费。他要的不是知识的丰满体,他要的只是知识的木乃伊!
例如,如果他在听论文写作的课程,他不想听什么期刊分类介绍、审稿流程介绍等,他需要就是怎么写好一篇论文,越细化越好,越具体越好,最好具体到题目的标点符号怎么加,摘要的每一句怎么写,正文每一部分的标题怎么写,最好手把手教给他一个模板,他只要把资料套入进去,就成为一篇好论文了。
再比如,如果他想学习统计学,他不想听什么原理,不想听什么概念解释,他只想让你告诉他,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就够了。他只想让你教给他,面对一堆数据,用什么标准化的方法迅速做出模型,写出文章。
在干货党看来,要什么理论解释,要什么背景介绍,这些都是废话!
干货党永远是一种等不急的心态,如果把学习的过程比作爬山,干货党需要的是缆车,5分钟达到山顶;如果学习是游泳,干货党需要的是快艇,3分钟飙到对岸;如果学习是植树,干货党需要的是膨大剂,恨不得一天之内长成参天大树。他们既不关心爬山的时候,如何规划路线、如何避免荆棘和危险,他们也无心欣赏路途中的美景和乐事;他们才不关心游泳的时候,如何换气、如何协调手脚、如何做出优雅的动作,只要能到对岸,用什么方法都成;他们才不关心植树的时候,挖多深的坑、小树苗怎么扶正、如何浇水。
他们的学习需要的只是一个快捷键,仿佛按下那个快捷键,就能马上获得成功。其实,这世上也根本没有快捷键,要的人多了,自然有人提供。那些鼓吹提供干货的人们,不过是用貌似充满条例和逻辑性的干巴巴的知识来取代一个丰富的、有深度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商业诉求面前,永远有人在推波助澜。
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干货党所需要的快捷键,恰恰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学习永远是一个内在的感悟和练习的过程。你订阅了那么多课程,看了多少?一切的课程和他人讲述,不过是督促你学习的一种方式,妄图通过这样的课程来获得所谓的干货,只是一种一厢情愿。
一盘回锅肉,如果没有辣椒配菜,如果没有油盐酱醋和各种作料,如果只给你上一盘干巴巴的肉,你吃得下吗?那还叫回锅肉吗?同理,知识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是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表现形态的。一万小时定律虽然有些刻板,但也说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投入大量思考的过程。如果只有外部灌输,没有内在自省,那些所谓的干货,即便吃到肚子里,也要消化不良,吸收不了。
在此,给干货党们一个忠告,哪有那么多干货?任何一个专家的知识都是经年累月学习和思考的结果,他肯定有对你有用的知识,但这种知识是深深嵌入到他整个的知识体系中的,强行拿出干货,犹如取人心脏,取熊胆囊,不可为也!
学习,还是老老实实,摒弃干货心态。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对于直接上干货,您怎么看?
欢迎文底留言
评论点赞前二的学粉将有书籍赠送哦~
(点赞数截止到明天中午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