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博指数
清博是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服务商。目前已有6大SaaS平台,用户数51万+,覆盖新媒体运维、产业研究分析、行业趋势洞察、融媒体运营等多项服务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11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杭州打工人有口福了!开工优惠美食汇总→ ·  22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在南湖,“西装”携手“白大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博指数

被追捧为“日本神药”的小林制药,致死5人舆论再升级,是如何惹恼中国消费者的?

清博指数  · 公众号  ·  · 2024-05-29 18:45

正文



小林制药退烧贴、消臭元、止痛丸、眼药水…… 这个名字里带着“制药”,但覆盖保健、医药、家清日用等领域的品牌,在过去十年间曾或多或少都出现在中国人家里的犄角旮旯,养活了不少代购。


然而,这家日本百年企业,却也是此次致 5死280余人住院的元凶。



5月29日,#小林制药已致5死280余人住院 登上热搜榜单第一 ,报道表示:“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28日称,确认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原料中检测到的软毛青霉酸会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样品检测还确认了其他两种此前未知化合物的存在。”截止中午2:00, 该话题在热搜榜单阅读量突破1.8亿,2.1w人参与讨论。



骇人听闻!保健品却伤人性命, “从神药到毒药”,“赶紧丢掉”,这放在21世纪是相当炸裂的存在。据清博舆情系统数据显示, 该热点话题负面占比率高达80.47%,公众负面情绪十分高涨



其实早在今年 3月份,涉及小林制药的负面舆论就漫天发酵,从清博智能生成的词云图可以看到: “谋财害命”、“毒药”、“智商税”、“全平台下架”等词语频繁出现。



半月内跌下 “神坛”? 公众到底在指责小林制药的什么?


01

小林制药跌下神坛
事件发展全脉络


3月22日,小林制药发布通告,因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 决定紧急召回3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 ,总计30余万份。



随即,该事件持续发酵两周余,我们 运用清博舆情系统的专项分析功能 ,迅速拉出 2024年3-4月份涉及“小林制药”关键词的分析报告 ,截取事件脉络,我们清晰看到,从“红曲成分”到对该企业保健产品质疑,到中消协风险提示“请立即停用日本小林制药有关产品”,再到持续有人伤亡以及工厂查封及波及3.3w家企业,足以见得该事件影响深远。



事件期间,除了涉事保健品, 无数网友更是对该企业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批判 。网友表示,“立竿见影的那是毒药 ,对小林止痛药、小粉丸进行了批判。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时被禁用的参天眼药水,当时舆论也是一片哗然。



另外还有网友表示,很多迎合犄角旮旯需求的产品,各种痛帖,各种清洗液就是智商税。尽管除了保健类目其他类目暂未发现风险,但却 在全网引起了一股“小林制药”抵制热潮。




02


“躬匠”精神?
“日本制造”口碑严重滑铁卢

此前,在大阪市举行的记者会上,小林章浩就给民众带来的困扰鞠躬道歉,并表示: “必须承认产品设计和品质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但在生命安全跟健康面前,大家显然不买账,此次热搜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本药妆,可以不是药,也可以不是化妆品? 从概念层面,含糊不清的定义,被网友指出就是智商税。



早在从核污染开始,日本制造就已经被大批量抵制,更有人表示:“从日本第一次宣布排污开始,便等同于日系化妆品被‘宣判了死缓’。”其他领域也是一样, 一次又一次造假、作弊、召回等事件,让“日本制造”的人设崩塌


随之,一而再再而三的躬身,让用户不再容忍,也将日本制造拉下神坛。



去年双十一,彼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陷入核污染水排海丑闻,日本化妆品销量则在天猫平台跌幅超60%。可以预见的是, 今年618,属于日本制造的产品销量必然又是一个新的低潮


03


质价比消费热潮
我们不再需要“小林们”

在2024年,随着经济环境和零售市场的持续演变,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和精明,他们开始更加注重性价比。因此在今年618期间,一个比性价比更精准的词出现了—— 质价比


质价比的精髓在于, 用更优惠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产品 。我们来看小林制药的“爆款”:液体创可贴、盒装洗眼液、去“鸡皮肤”毛囊药膏、水果味口罩……需求十分细致,在某一段时间而言,确实颇具“效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