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倌
博物馆 规划馆 科技馆 企业展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理狗看世界  ·  蛇,地府来客 ·  昨天  
星球研究所  ·  星球研究所2025新春招聘 ·  昨天  
北京晚报  ·  愿平安!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已致30余人失联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愿平安!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已致30余人失联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倌

湖北省博物馆设计方案

博物倌  · 公众号  ·  · 2024-08-02 12:00

正文


历史曾在这里大开大阖,时间在摧毁和空旷中保存着一个 大物质与大精神的价值特质与文化个性,书写着神话般的传奇。这些能够真正震撼我们心灵的艺术一一从华美的、感性的墓室到厚重的、风格化的青铜器,从古老的金石之声的编钟到身穿马甲的威武战马,从巧夺天工的金玉器到生动、自由的漆木器,那些超越时间而被保存下来的珍藏瑰宝,都将与历史、山河、民族的精神同在!而这切, 都深远的系结在楚文化的根脉上,都来自她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寂静与庄严,也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基于对楚文化的精妙神韵的理解与彻悟,设计师通过形式设计的语言恰当而准确的展现内容精神,以此强化陈列的功能性和艺术个性。同时,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的人与物对话和交流,注重现代科技及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形式设计的视觉秩序以及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这些基本的原则,整体空间设计和谐统一,赋予空间以生命,将虚实、动静、明暗、轻重、色彩对比等形式语言有机的结合在对内容精神的陈述当中,给予它更深刻的精神意义与哲学思考。历史在跨越无数的河流,穿越了时间的樊篱,冲断了时代的方阵后,在设计师激情的笔下用艺术的形式、高度的提炼展露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因为有了古老的大地覆盖下的挖掘,因为有了大历史、大文明下的雄浑,更因为有中华民族脉相承的血脉,才有了设计师空间上洋洋酒洒的文章!




秦汉漆器艺术展厅

秦汉漆器艺术展厅,书写历史-湖北出土战国秦汉简牍展厅,土与火的艺术--古代陶瓷专题展厅,这三个展厅都位于二层整个展厅的左侧,我们对三个展厅的展览流线做了调整,让三个展厅的展线首尾相连,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互不干扰。这样的设计,令观众参观完三个展览厅只需要出入展厅两次到三次,大大的减轻了观众参观的疲劳度。而且在空间布局上节奏性强,跌宕起伏,大大的增强了展览空间的趣味性。


序厅以一个秦汉漆器的器物圆盒为设计概念。抽取其中的元素,天花为一个倒锥体,-一 个透光的纹样作为盒盖。地面中央是一与天花相对的整圆, 大理石雕刻纹样。人置身其中宛若在一 一个宝盒里面。在立面上的处理上使用粗的艺术肌理效果,整个暗红的墙体上凹刻展标,再结合地面黝黑发亮的石材,营造出一派秦汉时期古典而又浪漫之风。


酒具与食具展厅

秦汉漆器艺术展厅的设计,在空间布局上我们结合实际的建筑内部结构的特点,有意识的将展厅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为静态的展区,一 个为动态的展区。


圆形展厅的中心区域为静态的文物展示区,这个展区主要集中展示器物,因此相对安静的环境利于观者精力的集中。也符合现代历史博物馆的展示环境。


酒具与食具展厅

在漆器艺术馆展厅的展线考虑上,我们遵循博物馆设计的基本原则,以顺时针方向布置展线。根据漆器艺术大纲中文物的特点,我们在展厅设计了一个中心区域,- 个微 微抬起的地台,四周以独立展柜和钢化玻璃围合起来,平台上方对应着一一 个四方的透光布幔造型天花,整体上是一个概念 化的秦汉人家居室,我们将陈设类文物集中安排在展厅的中心区域,这是因为酒具和食具类文物在漆器艺术中比较大。而其他偏小的文物则安排在四周。这样的展线划分有效合理的将漆器艺术展览连贯了起来。同时又紧密的结合了陈列大纲的设计。


土与火的艺术

--瓷器文化艺术专题陈列展

展厅的结束部分,我们划分出一个方形的空间。在这个区域我们定义为一个动态展示区。将漆器艺术陈列大纲中的辅助图片和多媒体互动的内容,以及微缩家具模型安排在这一区域, 这样两个区域很好的保持一定的分离, 动与静互不干扰,又彼此联系。


序厅的设计,我们引入了一个制陶的过程的概念,以一个圆形的空间与另外个圆相切, 有如将

一个陶胚放在转盘上。


瓷器陈列展厅平面布局合理顺畅,在空间设计上使用不对称的空间,以一.个方型的盒子斜插入空间,打破常规的空间设计,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开放而集中的安排文物,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土与火的艺术-瓷器文化艺术专题陈列展陶艺术专题展厅


土与火的艺术

-瓷器文化艺术专题陈列展

青瓷白瓷青白瓷器专题展厅

为结合整个展厅的展品特征,我们在展厅的立面上使用较素色的艺术肌理效果,地面结合清水砖,突出陶瓷艺术的素雅,含蓄的艺术风格。


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 青山窑考古现场的模型复原,我们将原来要求的复原两个瓷窑改成复原一个,将另外的一个以剖面的形式展示,再结合一些未完成的的陶胚,配合着光电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视觉感染力。


《书写历史一一书写历史-湖北出土战国秦汉简牍》

我们在战国秦汉简牍展厅的设计中,根据脚本的要求定义为个 大书房的概念。这里的大的书房概念 是秦汉时期的文人墨客的书房,粗犷的实木横梁和立柱将空间分割成若千个细小而狭长的空间,再借用细细的竹帘将空间隔断、透过竹帘若隐若现的展品:结合精心布置的园林小景,结合书房与庭院相融合的空间,散发着浓浓的书卷味。


尾厅


《郧县人一一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
《屈家岭- - 一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 化》
《盘龙城--长江中游青铜的文明》
表面来看虽然是三个独立的展览,但是从宏观上看,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展览体系, 它们分别代表着古时湖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因此,在总体构思上,我们将借鉴“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将此三个展览有机的结合起来,力求做到首尾相连,过渡自然,希望观众在看完这三个展览后,能对长江中游湖北地区古人类发展的整体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

步人序厅,天花与正面墙体的自然裂缝渗出白光,象征人类诞生时的灵光。自然裂痕的地面上镂刻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和侧墙纵向的天然岩石塑型、粗矿的岩石前言起营造出种洪荒远古的历史氛围,吸引观众去探求远古人类发展的历程。倾斜的毛面黄洞石墙体上有序的镂刻世界和中国所发现的著名人种,简明生动的勾画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脉络。巧妙镶嵌在两墙裂缝中的“郧县人”三个字, 不仅与整个展厅的内容浑然天成,同时也明确了该展览的展示主题。



展厅的内部空间设计以古朴为美,墙面采用粗糙的肌理材质,如实的反映历史的远古之感。


我们将曲远河地貌环境和郧县人制作工具、狩猎结台起来,通过远景的油画创作和近景的人物、道具塑型制作1:1的场景复原。在场景中我们还采用声光电效果模拟远古人类打制石器、钻木取火的情景:生动的再现远古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


《屈家岭--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

在《郧县人》展区的结束部分,我们将沿用序厅的纵向天然岩石塑型营造出一种延伸的震撼气势,同时,向观众传达-种延续的信息一-经过几百万年的漫长发展之路,长江中游地区的人类已经从旧石器时代进人到了新石器时代,由此,自然的引申出《屈家岭》陈列。


展厅内,我们以-种仿陶上:的肌理作为主体墙身,营造出种烧制陶器的氛围,用浅白亚麻布衬托文物,使文物既融人环境又能相对突出。


《盘龙城- -长江中游青铜的文明》

“盘龙城”作为个 人类初期文明的缩影,无疑是这次三个展览中的重点。当观众从《屈家岭》展厅走来,步入盘龙城的圆厅,首先印人眼帘的是反映人类从最初的蒙味步人文明所经历的艰辛过程的主题浮雕。沿缓坡而上是个抬高的玻璃架空层。在梁空层下我们复原了的盘龙城的局部发掘现场,观众走过盘龙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拂去历史的尘土、逐步进入那个神秘王国的过程。幽幽的暗藏地光和通透的玻璃护栏,更加增强了这层神秘感。


步出序厅,进入到一个虚拟的宫殿空间,质朴的实木立柱,有意压低天花形成的虚梁结构,仿夯土地面和版筑夯墙,再加上悬挂在墙上:的盘龙城遗址照片,都让观众有种身处远古宫殿的时空错位感,


在展厅的内部设计上,我们强调简洁。中心展柜以简衬繁,突出盘龙城青铜文物的精美。在城市与宫殿的模型展区,我们首先复原整个盘龙城的概况,然后在其旁边重点放大复原盘龙城一、二号宫殿所组成的宫殿群:立面是宫殿发掘现场的遗址平面模型,通过遗址现状和实物复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盘龙城的城市格局与宫殿形制。


梁庄王墓展

梁庄王墓展序厅:由于整个展厅的面积比较小,所以在序厅的设计上,我们采用半通透的方式。以一个个类似佛龛的造型,并列在序厅两侧的斜墙上。传达出密宗的建筑风格,在拱卷内设置-整块玻璃, 上面用透明的喷画, 在灯光的照映下,流光溢彩,展现出当时社会一片浮华的景象。



- THE END -

对于这个设计,您有什么感想

欢迎点赞留言!


近期热文:
企业展厅ppt策划设计方案22套合集
国外多媒体互动装置艺术视频案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