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男子火海被救,2年后跨千里跪谢恩人 ·  22 小时前  
什么值得买  ·  这个节电小玩意,骗了多少农村老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进军动保,药明生物意欲何为?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1-05 17:50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 1175-2 期文章
来源:华义文随笔

上周,药明生物官微发布PawBio品牌,宣告进军动物保健赛道,不禁引发行业热议: 此举是战略性主动为之,引领行业新方向?还是,在一片红海的人用药市场实在是找不到出路的无奈之举?








其实,做腻了人用药之后,总有些躁动的心想尝试扩大适用人群,比如消费健康,或者扩大适用物种,比如动物保健和植物保护,甚至就选择生命健康以外的领域。但,这些跃跃欲试的想法真正付诸实践的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并不是最初料想那样可以实现降维打击。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新领域的生态圈和业务逻辑有着本质差别,前期充分调研还是十分必要的,以前积累的经验只能在有些方面可以迁移使用。


说到药明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药物研发链条上基本上属于全面铺开,全方面涉猎,做到无一死角。更厉害的是大多数做得很成功,包括之前风生水起的DDSU虽然现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带来了大量CRO业务;即便现在行业不景气,好在也培育出TIDES板块,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更厉害的是孵化出来的药明生物,以及再度孵化出来的药明合联,都是行业领导者,也都成功上市。


此番进军动保,是不是药明系发现的又一个风口呢?又该如何借鉴人用药的经验?以下尝试分析一下药明生物会面临何种局面?


首先看一下动保市场


有一则消息有一些劲爆: 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婴幼儿。 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这种类比有其道理,但细究之下还是有差别的。相同的是宠物和婴幼儿在表达方面都是欠缺的,但不同的是婴幼儿属于发育不完全,而成年宠物则不是。此外,人种差异相对较小,且主要考虑三四种即可,而宠物物种则是非常繁多,就拿狗来说,犬种有几百种,体型也是相差巨大。



不过,这种类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宠物药市场潜力。根据 《2021中国宠物医疗白皮书》 数据,驱虫药销售额占比约 25.1% ,宠物疫苗市场占比 22.5% ,接下来就是抗感染药物,尤其是用于经济动物。直到2022年,勃林格殷格翰的犬用口服驱虫药超可信系列产品全球净销售额为 10.64亿欧元 ,成为兽药史上首个重磅产品。可见,兽药市场远远小于人用药。此外,考虑到药明生物所涉猎的是抗体和融合蛋白等大分子业务,截止到2023年只有三款兽用抗体药,用于特异性皮炎、瘙痒和骨关节炎,属于刚刚起步。这块市场会风起云涌吗?



国内兽药市场是被仿制药主导的,新兽药寥寥无几。前些日子,格格巫和礼蓝联合研发的礼舒替尼用于控制犬过敏性瘙痒,是继2016年欧博方的维他昔布之后的国内第二个一类新兽药,与人用药上市品种的数量根本没法相比。而且,格格巫是广州因明的子公司,属于主营人用药,兼做兽药。当然,因明的人用药还没有批准的,这么说来还是兽药跑在前面。化学药都如此稀少了,生物药就更别提了。


然后看一下客户群体,也就是生意从哪里来


这就需要调研一下动保生态圈的基本情况。相对于人用药而言,动保领域玩家少且竞争格局相对固化。外资品牌主要是 硕腾、礼蓝、默沙东和勃林格殷格翰 ,国内大型兽药企业包括 金宇、瑞普、普莱柯 等,当然也有一些人兽药兼营企业,如 海正、齐鲁、哈药、丽珠 等。


借鉴人用药的经验,前些年CRO行业的兴起就是由如雨后春笋般的biotech所推动的。那么,动保biotech会有多少呢?刚刚起步,也多是从人用药转型而来,也在摸索阶段,暂且还远没有到雨后春笋的情形。


接下来,要谈谈兽药法规


前面提到这么多年才有一款新兽药批准,除了市场动力不足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新兽药的注册法规相比人用药不见得就宽松。


2020年9月,国内出台了 《人用化学药品转宠物用化学药品注册资料要求》 ,为加快相关药物研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显然,除了分子结构本身之外,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另外开展,并没能将人用药研究资料直接拿来就用。2022年底,美国批准猫糖尿病的SGLT2药物Bexagliflozin一开始是研发用于人的,只是后来因为研发进度远远落后于人用药同类产品从而改变策略转做动物。


此外,与人用药和医疗器械不同,兽药在国内暂时还没有MAH制度,换句话说就是产品持有人必须是自行生产。此外,兽药GMP有别于人用药GMP,两者是不能共线的,也不便在同一法律主体下。所以,药明生物提到其符合中美法规,但并没有说具体哪些工厂会专注于兽药。如果是现有工厂,那可能就不得不面临抉择:放弃人用药GMP。


法规风险是没法无视的,尤其是对于药明而言。之前,分段生产的法规限制给药明合联独立运营带来不利影响,最终有碍客户项目,而且药明合联也不得不增加投资建设抗体部分产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