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准早知同鸟喙
在上一集,我们谈到越国大夫范蠡在辞官归隐前,给同事大夫文种写了封信,信中说: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当时,我对“鸟喙”的解释是说,它的本义是指鸟的嘴巴,但在这里倒不是说勾践的嘴巴很像鸟
嘴,而是说他的鼻子很像鸟嘴,就是那种又长又直的钩形鼻子,俗称
“鹰钩鼻”。
后来有读者留言,问为什么鸟喙不是指勾践的嘴巴,而是指勾践的鼻子?有没有什么根据?嗯,是这样,我早年读史书的时候就查过相关参考书,脑海里就认定
“鸟喙”
是指鼻子,所以在撰写文案、录制视频时没有多想就直接说了。
由于有读者留言
问到,我还真怕自己记错了,所以又再去查阅参考书,果然好几个注解《史记》的版本确实都是这么说的,譬如,请大家看下面这张图:
但是,我最近在翻查资料的时候,感觉好像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可能“鸟喙”还是应该指嘴巴,而不是指鼻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晋朝有个思想家叫葛洪,这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位大宗师。他写了一本书叫《抱朴子》,抱朴子就是葛洪的号。在《抱朴子
·杂应卷》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抱朴子曰:“……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
——《抱朴子·杂应》
老君,就是太上老君,是道教信奉的尊神。道教把春秋时期那个写《道德经》的老子神话,就成了太上老君。所以,抱朴子说,太上老君的真实形象,我们这些信徒要经常去思念。
老君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这是在说他的身高。黄色,这是在说他的面容颜色。鸟喙,这个我们回头再讨论。隆鼻,就是说他的鼻梁很高。秀眉长五寸,这是在说他的眉毛。耳长七寸,这是在说他的耳朵。
额有三理上下彻,理是指纹理,彻是指通彻,这是在说他的额头,有三条纹理上下相通。
足有八卦,就是说他的脚上有八卦。
且不论葛洪对于老君形象的描述在尺码上是否准确,有多少夸大的成分,至少他的描述是很全面的,也很讲究顺序。
如果鸟喙是在指老君的嘴巴,那么描述顺序就是先从整体上说面色,是黄色。
接着从下往上说,嘴巴是鸟喙,鼻子是隆鼻,眉毛是秀眉,有五寸长。
耳朵,就更不用说了,是个大耳朵,有七寸长。
本身老聃的“聃”字就是大耳朵的意思嘛。
说完耳朵,接着再说额头上的纹理。
这个行文方式,是非常合理的。
可如果鸟喙是在指老君的鼻子,那这段文字就变得怪怪的了。就变成先说老君的鼻子是鹰钩鼻,接着再说老君的鼻子是高鼻梁。虽然鹰钩鼻和高鼻梁未必就不能长在同一个人的脸上,但是这样的行文方式确实让人觉得怪怪的。
因此,我认为葛洪在《抱朴子》这段话里的
“鸟喙”应该是指人的嘴巴长得很像鸟的嘴巴。当然,事实上老子是不是真的鸟喙,那我们就不
得而知了,可能葛洪也是瞎猜臆想出来的。
又由于葛洪生活的年代距离司马迁比较近,也就四百年左右的时间,而我们现在距离司马迁都两千多年了。所以,我现在还是倾向于认为《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里说的“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里的“鸟喙”应该是指勾践的嘴巴长得很像鸟的嘴巴。
好,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昆写的《题淮阴侯庙》:
题淮阴侯庙
宋·钱昆
筑台拜日恩虽厚,
蹑足封时虑已深。
隆准早知同鸟喙,
将军应起五湖心。
仅从诗的题目《题淮阴侯庙》,我们就可以得知,这是一首写韩信的诗。
“筑台”指的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事,在《笨蛋,问题在战略》
这本书的《汉中对策》一章和《姚尧精读资治通鉴三
秦失其鹿》的《韩信拜将》一章,我们对此都有详细剖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蹑,就是踩的意思。蹑足,就是踩脚,这里说的是韩信灭齐后致信刘邦,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刚看到信时非常愤怒,当着韩信使者的面破口大骂,是由于张良、陈平在旁边暗中踩了刘邦的脚,才让刘邦及时醒悟过来,
改口说韩信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这个在《笨蛋,问题在战略》这本书的《鸿沟议和》一章和即将出版的《姚尧精读资治通鉴四
楚亡汉兴》这本书的《三分天下》一章,我们对此都有详细剖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筑台拜日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已深”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在筑台拜将之日,刘邦对韩信有着非常厚的知遇之恩,可是在蹑足封王之时,刘邦对韩信的猜忌顾虑就已经非常深了。
第三句“隆准早知同鸟喙”。隆准,意思是高鼻梁,这里代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上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鸟喙,那当然就是指越王勾践了。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高祖刘邦和越王勾践其实是一种类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