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孝杰
编辑 | 袁畅
私募销售市场里,FOF组合(基金拼盘)近年几乎销声匿迹!
回看数年前,基金拼盘还是财富管理市场的热门。据说有,“助力”投资者享受多位明星投资经理服务,并帮助分散投资风险的神效。
更有销售业者,依托稀缺的明星产品份额,以组合基金招揽投资人,“以一换十”,资金也趋之若鹜。
然而,种种“精心设计”在权益市场整体的回撤之下落得并不好看的结局。
但就在市场几乎遗忘FOF组合基金之时,一家中国顶尖投行的财富管理部门却重启推介之手,且出手之快、之重震惊业界。
它们究竟想干什么?
来自业界的一份产品材料显示:上述顶尖投行推介的是一份名为“
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FOF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以下简称中证500指数FOF)的产品。
产品本身属量化私募FOF,据说已借助一些渠道开始接触高净值投资者。
从名称可以看出,这只产品有着好几层嵌套机构:除了带有FOF组合基金字样,本质更是一个信托计划。
更为重要的是,这只产品的核心是量化策略,且是近年格外火爆的500指数增强策略。
后者是不少量化大厂此前在业界旺销的产品。
02
已牵扯多家知名量化私募
给上述产品再简化一下:
这个FOF就是把为了战胜中证500指数的量化产品捆绑在一堆,做的组合产品。
相关材料还白纸黑字的写道:
本产品拟投资标的备选池内
包括但不限于衍复、宽德、乾象、诚奇、世纪前沿
等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管理人发行的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产品
上述机构多数系当今百亿量化阵营中第二梯队的私募。
03
组合投资逻辑在何方?
类似的做法,固然是走了历史上FOF产品的经典市场策略——热门私募打包、
但亦不可避免令人有以下担心:
其一,作为业内最热门某种程度也是最拥挤的量化策略,中证500指增后续创造超额收益的空间共有多大?
其二,量化策略大厂普遍执行的是“背对背”和“黑匣模式”,即互相不知情对方操作情况。
在这种互不相知的情况下,作为FOF管理人,FOF管理团队以组合模式去做投资,究竟能起多大的分散风险作用呢?
换言之,FOF分散投资的各家量化产品,如何避免底层策略的趋同或一致化呢?
如果不能避免,那么组合投资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逻辑之外,相关产品的收费可能也是一个考验。
众所周知,FOF产品多数逃不过“双重收费”的做法,即FOF管理人需要收费,其投资的底层私募机构也会收费。
这会比直接投资私募产品有更多一层收费。
事实上,一些代销渠道已经“实诚”的提示了相关可能,在材料的投资风险说明中,部分条款提及:
“
产品可能需要承担双层费用
,即本产品费用及本产品所投资的标的资管产品需要承担的费用,例如管理费、投资顾问费用(如有)、保管费及业绩报酬(如有)等,以上费用在计提时将会影响本产品投资的资管产品的净值,从而影响本产品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