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券商中国
致力于提供最及时的财经资讯,最专业的解读分析,覆盖宏观经济、金融机构、A股市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等财经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500亿英镑市值蒸发,阿斯利康CEO出手!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多股涨停! ·  5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平行趋势不可靠, 范式变了,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券商中国

上市银行不良分布全景图:这些地区、行业的风险正在暴露

券商中国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6 21:44

正文


截至目前,13家在A股上市的全国性银行中,已有11家公布2016年年报,包括五家国有大行,以及除华夏、兴业外的其余六家股份行。

虽然这11家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继续增长,但无论是从增速,还是不良贷款率的变动幅度来看,银行业不良企稳的态势渐渐清晰。

从行业及地区分布来看:一方面,资产质量风险继续在产能过剩行业暴露,尤其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较为集中,但不良增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已有数家银行华东地区(主要是长三角)不良状况企稳甚至下降。

而不良贷款的分布结构,也对各行信贷投放策略有着明显影响:不少银行选择压缩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存量贷款,同时加大对交运仓储、电热燃水、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行业的信贷投放;而随着沿海发达地区资产质量企稳,银行也大多选择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信贷投放。


采矿业不良贷款整体增幅逾50%


数据显示,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仍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与整体经济形势关联较密切的行业,但这两个行业全年不良贷款增幅却较2015年有明显下滑,各行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不良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不良的比例也普遍较年初有所下降。

从批发零售业不良增长来看,去年仅有工行、浦发和平安3家银行增幅相对较大,其余银行该行业不良贷款企稳,其中中行、建行、民生行业不良贷款甚至较年初出现下滑。这与2015年各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激增的情况截然不同。

制造业亦是不良重灾区,甚至是多数银行不良新增规模最大的行业。从绝对规模上说,四大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已接近2700亿元,远高于其他银行,但制造业不良较高的农行、建行该行业不良贷款全年增幅均低于3.5%,其中建行制造业不良贷款较年初略有下滑。

当然,这并非行业趋势,股份行制造业不良新增幅度仍在20%~50%之间,整体增幅虽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风险继续暴露的态势没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采矿业贷款风险的加速暴露。除缺乏行业分布数据的交行外,其余10家银行采矿业不良整体增幅超50%,民生、平安、浦发3家股份行该行业不良增幅甚至超过200%。

行业不良数据的变化,也与银行对公信贷策略互相影响。数据显示,除缺乏数据的交行外,其余10家银行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贷款余额均较年初整体压降,其中仅有民生、平安继续增加投放制造业贷款。

此外,各行较为一致的增加对交运仓储、电热燃水、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行业的信贷投放,以及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投放,而这些行业不良率普遍在1%以下。以工行为例,该行去年对前述基础设施行业贷款投放较年初增加近2000亿元,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增加投放近千亿。


长三角地区信贷回暖


从不良区域分布来看,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仍然是不良贷款重灾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也是银行信贷资源投放的重心。

但新的变化正在发生,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风险暴露和处置后,商业银行在这些区域的不良资产状况开始好转。在不良增量区域结构中,已有数家银行在沿海区域的不良企稳甚至下降。

记者梳理发现,四大行及招行、中信等银行长三角地区不良状况的企稳和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工行、农行、建行、中信4家银行长三角地区贷款不良率、不良额均较年初出现下滑。当然,也有民生、平安等银行在该区域资产质量仍在下滑。

而随着长三角地区不良企稳甚至下降,该区域信贷也在回暖。除交行、浦发缺乏区域分布数据外,其余9家全国性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信贷增量均较2015年有所增加,以招行、中信为例,两家银行去年在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量较2015年增量至少翻番。

同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地区不良特征及信贷回暖的趋势与长三角地区大体一致,而环渤海地区虽同为沿海地区,但由于产业结构的问题,仍处于风险暴露期。

经济发达地区信贷回暖的另一面,则是部分地区不良抬头。从银行已经公布的年报数据来看,中西部地区不良正在加速暴露。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去年末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接近翻番至100亿元以上,西部地区不良增幅更是在166%以上。

招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该行2015年不良贷款增量62%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2016年则有52%的增量不良集中在西部地区,招行在西部地区的不良额也较年初增长八成至160亿元,占该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的1/4以上。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