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酷玩实验室
理工男神聚集的神秘所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沉默王二  ·  某大厂被爆明文存储密码,真离谱! ·  2 天前  
沉默王二  ·  某大厂被爆明文存储密码,真离谱! ·  2 天前  
一亩三分地Warald  ·  3分钟裁1000+中国员工!大厂裁员后续来了 ... ·  4 天前  
一亩三分地Warald  ·  3分钟裁1000+中国员工!大厂裁员后续来了 ... ·  4 天前  
华商韬略  ·  从TCL看产业领军企业的使命与贡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酷玩实验室

《流浪地球2》重映,我为什么建议你再看一遍?

酷玩实验室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0-01 22:00

正文

酷玩实验室原创作品


9月15日,3D版的《流浪地球2》登陆院线,同一天上映的,还有幕后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



可能有人好奇,拍电影人如何拍电影,有什么可看的?(注意断句


这么说吧,看《流浪地球2》会觉得newbee,看完纪录片才能明白为什么newbee。


如果说小破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那么它的拍摄经验,就是扯下了电影工业化那块神秘的幕布。


所谓电影工业化,就是把导演、编剧、摄影、服化道、后期、音效、宣发等各个环节,全部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从而实现电影制作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化


横扫全球好莱坞大片,就是电影工业化的产物。



而中国电影历经百年,但直到《封神》《流浪地球2》,才算真正意义上一只脚迈进了电影工业化的大门。


为什么是《流浪地球》?


为什么一定要实现电影工业化?


01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拍电影,是让梦落地的过程


其中会涉及到摄影、视觉、美术、音效、特效等跨专业合作,还有前期的投资、立项,后期的宣发、分账等环节。


这就好比你要盖一栋房子,不仅要懂环境、交通、造价,也要懂力学、工程、结构,甚至还得了解房屋装修、供热排水,每天一睁眼,就是千头万绪。


难怪土木人总是提桶跑路:)


而导演更像一个项目经理,在有限的时间、金钱下,保证每一个环节顺利运行,如期交付。


且不说别的,光是剧组的吃饭问题,就令人头大。


拿电影《封神》来说,为了解决全组8000号人18个月的餐食,剧组特地在青岛东方影都产业园里盖了个食堂,结果算下来不但比盒饭便宜,还顺带解决了小灶需求。


毕竟质子团那明晃晃的肌肉,得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才行。



何况《流浪地球》还是一部科幻大片,要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这么一组数字,可以管中窥豹:

《流浪地球2》从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历时1400多天。

剧组常驻演职人员超1900人
团队绘制了9989张分镜画稿,制作了超6000镜视效镜头。
共制作了95000件道具、服装。



如此庞杂的工程量,《流浪地球2》是怎么做的?


首先,全程预拍摄。


拍一场戏,通常要提前在片场调度好布景、灯光、演员走位,等正式开机,导演基本按照剧本走。


这就好比你考驾照先拿模拟方向盘练手,提前熟悉环境,免得上来一脚油门报废一辆车,成本太高。


而《流浪地球2》的全程预拍摄,是把电影要拍摄的分镜画面,先生成相应的数字人,然后在电脑里虚拟拍摄、走位,找到最佳调度方法,现场直接按“标准答案”拍摄。


左上角为预拍摄画面


相当于给你个VR眼镜,在家里练习倒车入库和侧方停车,上来直接整科目二了。


效率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就是制表的人脑壳大了。


到了实拍部分,还要解决服装和道具的问题。


电影中的设定大约是2044-2058年,那个时候的航天员穿什么?装备怎么设计?太空电梯啥样的?


服装和道具的设计,既要符合人们的认知,也要满足人们的想象力,最好还可以批量制作。


像航天服,航天员都开始常驻太空了,大家都见过航天服,你不能搞个常服糊弄过去。



黑鹰直升机也有记载,道具师们找了很多资料,先1:1还原了黑鹰真实的样子,然后再加工成残骸。



一些现实中没有的道具,则需要放飞想象。


门框机器人,一开始大家跳不出对机器人“拟人”的思维定势,导演郭帆大笔一挥画了个草图,才有了像门一样的门框机器人。



这么复杂精细的道具,手工敲打肯定不现实。


《流浪地球2》的道具组利用了3D打印、数字建模、数控机床、激光雕刻等技术,原来手工制作光是开模就得近35天,而借助3D打印,确认设计图纸之后,基本3-5天就能完成。


这不是夸张,现在的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造真航母都不成问题,造影视道具简直就是砍瓜切菜。


MOSS就是3D打印的


但仅仅借助新技术提升电影拍摄效率,远谈不上工业化。


02


《流浪地球2》在很多细节上,也下了功夫。


比如联合政府大楼,是剧组特别申请进入联合国大楼内部堪景,现场灯光、座椅1:1复刻,甚至连主席台下边那块石头都尽量还原了纹路。


再比如片中的训练基地,是和青岛协调,选取了停运的流亭机场作为外景地,利用了机场原来的基建和设施。


具体到基地布置,因为涉及到军人训练生活的场景,不仅有机库、安检区,还有机械训练场、设备维修区、基地医院,甚至连健身房、洗衣房都做了还原。



同时,电影中各种装备的色调,作战人员的服装搭配,随处可见的文字、图标,甚至电脑上运行的代码,也经过了专门的设计。



要知道,有些“背景板”,镜头几乎都是一扫而过,有的到成片的时候,直接被剪掉了。


费这么大劲,有必要吗?


导演郭帆曾问过刘慈欣,“科幻是什么?”


大刘的答案是,科幻就是未来的历史。你要创造一个未来的世界,就得有对应的世界观,得创造有“实感”的东西。


因此即使是科幻部分,也不是空中楼阁的想象,而是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


为此,剧组还专门请来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当顾问,研究机械外骨骼应该怎么行动,数字生命怎么思考,甚至炸月球的可行性方案……


还别说,如果真的要炸月球,《流浪地球2》里的方案可能就是最优解。



问题是你这么搞,又要花大量时间。


《流浪地球2》拍摄期间,全剧组几乎都是连轴转,有时这边已经在拍了,那边还在准备下一场的道具,郭帆更是一天只睡4个小时,喝5杯咖啡。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拼,也不工业化啊。


郭帆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每天只睡4个小时这事儿,它不对。这恰恰证明我们的电影工业化不够才会导致我们只能睡4个小时。我们想要的电影工业化的结果就是高效到尽量不用熬夜。



既然不对,为啥还要死磕呢?


我们知道,大导演往往都有自己的风格,比方说卡梅隆的技术狂热,昆汀的暴力美学,张艺谋的东方审美,王家卫的光影艺术。


这种自成一派的风格,其实是导演通过叙事、摄影、剪辑、配乐风格的统一,进行的“自我复制”。


电影工业化,本质上就是把导演的“经验主义”,变成一种可复制、可替代的“团队作业”,用最合适的团队,最专业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作品。


还是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奥本海默》的主要拍摄仅用了57天,肯定不是只靠诺兰一个人的时间管理。


《奥本海默》IMAX胶片摄影机“原子弹”爆炸实拍图


而现阶段,中国的电影工业这处在一个从0到1的阶段,很多场景、特效,之前是找国外工作室帮忙,现在则是自己去学习、摸索,只能慢慢来。


比如《流浪地球2》拍摄时用到了顶级的摄影器材泰坦,大家以前谁也没见过,连软件都不会操作,得打跨洋电话请求支援,一来二去费了好大功夫。


但这次拍完,到《流浪地球3》就能快速上手了。


这个大家伙就是泰坦


再比如,《流浪地球》跟中国电影学院搞了个合作,请一帮学生常驻剧组,每天啥也不干,就是记录拍摄现场犯了哪些错误


到杀青的时候,记录错误的纸摞起来有四五十厘米高,有了这些经验,以后是不是就能少犯一点?


03


这两年,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中国电影真的支棱起来了。


今年,有3部国产电影进入2024年全球票房Top10(截至9月27日)。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549.15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460.05亿元,占比83.77%


看起来一片红红火火,但实际上,热闹只是表象。


《流浪地球2》《满江红》《孤注一掷》《封神》,票房加起来大概150亿,但放到海外市场,即便是《流浪地球2》在北美,票房也只有502万美元。


啥概念呢?1993年上映的《霸王别姬》,北美票房是521万美元。



不是因为有文化差异、市场小众,韩国电影《寄生虫》的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日本动漫电影《灌篮高手》全球票房2.4亿美元。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电影工业化还不够。


可是,电影是一种艺术,把创作“工业化”,路子是不是错了?毕竟现在,连好莱坞大片也拉不动票房了。


说起来挺俗,但电影工业化(商业大片),首先是为了“钱”


从1994年《亡命天涯》引入中国开始算,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30年,巅峰时期,进口片票房动辄过10亿,《复仇者联盟4》更是创下了42.5亿元的票房记录。


全球票房前10的好莱坞电影


虽然中国每年在海外获奖的片子不算少,但要是赚不到钱,拉不来投资,再厉害也白搭。


其次,电影工业化,还可以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


电影是一个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包括内容创作、影视制作、发行传播、经营管理等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又包含了很多细分行业。


比如内容创作,有的是IP改编,有的则是编剧原创,编剧又有个人和工作室之分。


影视制作,又包括拍摄、剪辑、特效、配乐等等,其中拍摄器材、现场道具、剪辑软件等等,又有数不清的分支。



《流浪地球2》上映前,郭帆就曾说过,“中国制造的能力非常强,但大量人才集中在工业级的消费品上”,想做高级别的电影道具的人,几乎没有。


更进一步说,影视IP的衍生与开发,影视对于文旅消费的带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迪士尼的轮次收入模式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中国文化出海。


虽然这两年,文化出海都快被说滥了,短剧、汉服热、《黑神话:悟空》等等,都代表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但是,这些还不够。


因为真正的文化输出,从来不是某个个例的成功,而是一个体系的成功,是能够可持续的、规模化地向外输出。


对电影行业来说,只有工业化才能让中国电影大批量走向海外市场,潜移默化中输出中式文化内核,正如好莱坞大片附带的美国文化那样。


我记得戴锦华老师讲《流浪地球》的视频下,有这么一条评论:



默认好的科幻片都是美国大片,默认超级英雄都是单打独斗,这就是电影工业化的影响力。


好在《流浪地球》开了个头,它让人们知道,超级英雄不只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可以是我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这是文化自信,也是中国道路。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酷玩实验室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万里长城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