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A
股重要指数全部收涨,创业板指(涨
2.77%
)、深证
100
(涨
1.32%
)、深证成指(涨
1.20%
)领涨,其余指数中,上证指数(涨
0.40%
)、中小板指(涨
0.58%
)、沪深
300
(涨
0.62%
)。
2021年3月第四周,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周度板块涨跌互现,计算机、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纺织服装板块领涨,钢铁、有色、化工板块领跌。月度涨跌幅上,公用事业、纺织服装、钢铁、综合类板块领涨,国防军工、有色金属、化工、农林牧渔板块领跌。
上周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为7469亿,环比上周减少55亿。北向资金净流入141.64亿。
当地时间3月27日,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当天17点27分(北京时间3月28日凌晨5点27分),美国确诊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30212225人,因为新冠肺炎感染相关死亡累计人数达548800人。
两项数据与24小时前相比,新增确诊68654人,新增死亡845人。
截至当地时间3月26日19时30分,根据巴西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巴西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12404414例,较前一日新增84245例;累计死亡病例307112例,较前一日新增3650例,这也是巴西自疫情发生以来单日死亡病例最多的一天。巴西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圣保罗州当日宣布,将严格抗疫的紧急阶段延长至4月11日。
人民日报报道,印度新增确诊逾5.9万例,累计超1184万例。
据法国政府网站当地时间3月27日更新的数据,法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4508575例,与前一日相比新增42619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3天超过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达到94465例,较前一天新增190例。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大巴黎地区和上法兰西大区,重症病例数仍在持续增长。截至27日,大巴黎地区的重症病例已达到1429例,上法兰西大区则增至611例。里尔大学医疗中心医学委员会主席普鲁沃27日当天还向媒体表示,当下第三拨疫情的重症比例也要高于前两拨疫情,在里尔大学医疗中心的住院病例中已有超过一半需要接受重症监护。
当地时间3月27日晚,土耳其卫生部网站更新的数据显示,当天土耳其进行了223214次新冠病毒检测,其中30021人检测结果呈阳性。土耳其新冠肺炎累计确诊3179115例。当天新增151例死亡病例,累计死亡30923例。当天治愈18892例,累计治愈2939929例。土耳其总计进行了37657127次检测,目前重症患者1886例。
疫苗:
拜登计划上任100天接种2亿剂;巴西和印度接种持续加速;以色列和英国覆盖人口60.2%和42.7%。目前全球累计接种超过5.1亿剂。
美国当前累计接种1.33亿剂、每百人接种39.7剂,平均每天接种250万剂,阿拉斯加和新墨西哥州完成疫苗接种人口均超20%(即接种两剂)。按照当前接种速度,叠加确诊人数,夏天之前即可以实现70%的免疫人口覆盖目标。拜登在本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在其上任100天(4月底)实现接种2亿剂的目标。
此外,中国、印度和巴西疫苗接种速度大幅提升,日均新增接种分别达到282万剂、231万剂和51万剂。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1年第一季度例会于3月24日召开,央行在官网发布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基调坚持稳字当头。会议强调经济虽持续复苏但进程仍不平衡,应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研判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关注国内并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重申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结构性信贷政策继续落实推进。会议指出延续此前直达实体经济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近期国常会决定将两项政策延续至今年底),并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更多通过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等方式),而根据近期央行召开的全国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精神,未来将继续调整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重点为“稳”、“进”、“改”。
-
总量上要稳字当头,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继续“量增、价降、面扩”,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引导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前瞻性地综合考量资金投放、资产负债、利润、风险指标等因素,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金融科技水平,鼓励银行在管控风险同时,因地制宜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等。
3月29日
· 3月日本央行公布利率会议意见摘要;
3月31日
· 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公布;
· 美国3月ADP就业数据公布;
4月1日,
美国3月制造业PMI数据公布;
4月2日,
美国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数据公布;
摸底拜登重建计划:基建怎么建?税怎么加?
非常有必要。首先,基础设施状况堪忧。据ASCE最新评估,美国基础设施仍“大多低于标准”,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恶化”状况。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年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排名居全球第13位,2002年时则居第5位。其次,存在大规模投资缺口。未来十年基建总投资缺口已经达到2.59万亿美元。最后,基建支出力度远低于主要经济体,欧洲基建支出相当于GDP的5%,中国基建支出约占GDP的8%,而美国仅为2.4%。美国主要依赖地方和州政府进行基建投资,但地方政府逐渐“力不能及”。随着基建存量不断增加,州和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新增投资额自21世纪初以来一直下降。
从历史比较看,拜登基建是上世纪来美国第二大规模的联邦基建投资。上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主导了四轮大规模基建投资,投资力度最大的是罗斯福新政,公共工程类支出180亿美元,占1933年GDP的31%;投资力度最小的是奥巴马ARRA法案,基建类支出1200亿美元,占2009年GDP的
0.8%。艾森豪威尔修建州际高速公路的耗资为250亿美元,占1956年GDP的5.6%,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总投资额4000亿,占1993年GDP的5.8%。拜登基建投资的规模大约1.3万亿美元,占2019年GDP的6.1%,是上世纪以来规模第二大的投资。
拜登竞选网站上提出的计划规模为 2 万亿美元,为期10年,占2019年GDP的9.3%;其中基建投资1.3万亿美元,占2019年GDP的6.1%。计划有三个重点:
-
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现代化基建、汽车工业发展、清洁电力投资、建筑改造和住房建设、清洁能源投资、可持续农业、社区平等发展和制造业振兴共八大领域。
-
-
把制造业留在美国。防止制造业外迁与创造就业的需求是内在一致的。需注意的是,计划中各领域的投资额尚不明晰,只有少数项目提出了明确投资额。
-
对GDP的影响:10年里,每年基建支出约1300亿,按照产出乘数0.4-3来估计(马里兰大学和CBO的评估),每年对GDP的额外产出贡献约为520亿~3900亿美元,约为2019年名义GDP的0.2%~1.8%。
-
对就业的影响:拜登的重建计划在未来十年或将给美国创造超千万的就业岗位。
-
美银估计,拜登基建计划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2%至9%的GDP增长,从长期来看会使GDP“显著增长”。
-
加税是拜登竞选口号之一,大概率将履行。
-
在拜登竞选网站上明确写到:1.3万亿基建投资将全部通过“确保超级富豪和企业支付他们公平的(税收)份额”来筹集。
-
财政部长耶伦曾表示,下一个法案(拜登重建计划)的一部分支出将由加税来筹集
二、 加税有先例可寻。
1950年代以来,美国所得税
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减税多,加税少。
主要的加税有三次,一是,1968-1970年为应对越战开支而征收的“越战附加税”。
二是,1990年老布什为应对赤字增长而加税。
三是,1993年克林顿加税,这也是1950年以来美国最大范围和规模的一次加税,其目的也是为了削减财政赤字。
三、 富人税负增加,中下阶层减负;企业税负增加,但鼓励制造业回流。
拜登的加税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富有群体和企业,对社会中下阶层的税收优惠和抵免反而提高了。一方面,提高富裕群体的工资税、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等,另一方面,重新上调企业所得税率,对其他一些企业税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