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乙巳蛇年元宵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包括赏圆月、逛花灯、猜灯谜、品诗词和吃元宵等,并配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引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元宵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文章介绍了元宵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包括赏圆月、逛花灯、猜灯谜等,并说明了这些习俗的意义和由来。
关键观点2: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介绍元宵节的相关诗词,展示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绝美意象,表达了文人墨客对元宵节的青睐和眷恋。
关键观点3: 元宵节的美食和文化活动
文章介绍了元宵节的美食——元宵,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吃元宵、猜灯谜等,体现了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氛围。
关键观点4: 元宵节的意义和祝福
文章最后强调了元宵节的意义和祝福,愿人们乘着和煦的春风,满怀希望,奔向美好的日子。
正文
万户千家今夜好
张灯结彩闹元宵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
我们迎来
乙巳蛇年元宵节
制图:张晓静。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被称为元宵节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而今年这轮元宵月
最圆时刻在12日21时53分
正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皓皓明月,温润如水
人间烟火,温暖幸福
元宵节又称“灯节”
这一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看花灯、猜灯谜
是世代相沿的习俗
大家通宵达旦
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不愿空羡天上星光熠熠
中国人把星河搬到人间
长街花灯明如月
万里烟火耀比星
灯月交辉
映照出人间繁华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
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
都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
制谜、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
又饶有兴趣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不猜灯谜
怎么能叫过元宵节?
戳图看元宵灯谜↓↓
↑点击图中谜面,看你答对了吗?
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对元宵节
格外青睐眷恋
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
绝美意象
惊艳了时光
也惊叹了心灵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