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头鹰教室
猫头鹰教室为小张聊科研发布课程与会议信息的专属账号,带来小张聊科研最新课程培训信息,并介绍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让您随时可以get到想参加的课程,也为学员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交流的港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猫头鹰教室

优秀结题对于再次申请基金非常重要,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5个……

猫头鹰教室  · 公众号  ·  · 2025-03-22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对于已经拿到基金项目的申请人来说,项目的结题就成为首要目标。实际上申请人在拿到基金项目结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不少,在与多位申请人沟通讨论后, 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及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

注:由于申请的项目级别、项目类型和方向不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请大家按照自己观点就行,你看到的就是对的,没必要抬杠。


问题1:项目的假说和设计思路有问题。


虽然大多数项目在假说和设计思路上没有问题,但是我也遇到过一些的项目 在一开始的假说和设计上就有问题的 。这种问题不是理论上完全不可能,而是如果能做出来就是主刊级别的发现(真的是颠覆教科书的发现……) ,而项目则是一个院级或者市级课题。

当然还有一些是一开始设计不严谨造成的, 举个例子:某项目中发现 X 基因在肿瘤中显著高表达 且预后差( 数据支持:公共数据分析,如 TCGA ),所以被认为是癌基因, 生信分析还发现癌 X 基因与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 M2 极化有关 数据支持:Cibersort等相关性分析 ,相关机制是肿瘤细胞 X 基因通过抑制免疫原性死亡(铁死亡) 数据支持:GSEA数据分析发现X基因高的样本中铁死亡通路活性显著低于低的样本 ,从而导致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和 M2 极化。 而通过抑制 X 基因,则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并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和诱导 M1 极化,从而发挥抗肿瘤,甚者是改善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

做相关研究的读者可以看出来 这个假说大致上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不错 :涉及到一个新基因 X ,还有细胞的铁死亡、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极化 ,还有一个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 再加上有 X 基因的前期基础, 从项目评审的角度来说,是有一定几率获得资助的

但是,如果仔细考虑,就会发现 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体现,而这些细节问题都是在执行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

X 基因是表达在肿瘤细胞中吗?有没有可能不表达在肿瘤细胞上呢?比如表达在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

为了让大家有个对照,我们把数据支持的证据列出来,提出另外一个假说。

这是三个 数据的证据

  • X 基因在肿瘤中显著高表达 且预后差( 数据支持:公共数据分析,如TCGA

  • X 基因与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 M2 极化有关 数据支持:Cibersort等相关性分析

  • X 基因抑制免疫原性死亡(铁死亡) 数据支持:GSEA数据分析发现X基因高的样本中铁死亡通路活性显著低于低的样本

提出的另外一个假说就是: 在肿瘤细胞驯化巨噬细胞到 M2 型巨噬细胞过程中, X 基因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被诱导表达,诱导表达的 X 基因则让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抵抗铁死亡,所以 X 基因高表达的 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比例高。

换句话说:

  • X 基因在 M2 型巨噬细胞中显著高表达( 但是在肿瘤细胞里面一丁点都不表达 );

  • X 的作用是让 M2 型巨噬细胞抵抗铁死亡,所以 X M2 型巨噬细胞正相关;

  • M2 型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正相关。

再来看一下 数据证据,是不是都符合?

  • M2 型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正相关, X 基因在 M2 型巨噬细胞中显著高表达,所以 X 在肿瘤中显著高表达且预后差 没问题吧?

  • X 基因在 M2 型巨噬细胞中显著高表达,在 相关性分析中正相关 没问题吧?

  • X 基因 M2 型巨噬细胞抵抗铁死亡: X基因高的样本中铁死亡通路活性显著低于低的样本 也没问题吧?

所以,关于 X 基因到底在肿瘤细胞、还是巨噬细胞,还是基质细胞表达?以及 X 基因是促进巨噬细胞 M2 极化,还是在 M2 型巨噬细胞中高表达(并抑制其铁死亡),就是要考虑和验证的地方。反过来说, 如果没有预实验结果排除后面这些可能性 这个项目的假说就只是证明的其中的一个可能,专家也未必会指出来,但是在执行中就会遇到问题: 比如你已经默认了 X 就是表达在肿瘤细胞的,然后你检测细胞系中 X 的表达,发现细胞系中 X 根本不表达或者表达很低,那还怎么做敲降呢?

当然这个问题是大家遇到比较多的,实际上遇到的问题多得多,而且假说和设计一开始可能未必能完全想到,有很多问题是实验完成后仔细分析才能发现的。


问题 2 :项目的研究内容太多,经费不够。


这个问题也很常见,特别是这几年比较卷以后,有很多项目的内容越来越多,假说也越来约复杂,比如青年项目基本上对着面上项目内容靠(资助经费增加也是一个合理的原因),如果假说都能完成基本都是 15 分以上的研究了,而面上项目则更加复杂化。反倒是对某个科学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这样反倒让评审专家很容易抓到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如果一个课题设计特别复杂后,可能会带来多少问题: 以常见的细胞间通讯串扰为例,常见的思路是A细胞表达B配体,结合C细胞的D受体,进而调控D细胞的E表型,最终参与F临床问题 我们列一下要考虑的问题:

  1. 为何是 A 细胞调控 D 细胞?有没有可能 D 细胞调控 A 细胞,或者 A 细胞 -D 细胞需要互相调控,这样信号在 A-D 之间不断放大才能发挥作用?

  2. 为何是 A 细胞,而不是其它细胞?甚至是 D 细胞自己?

  3. 为何是 A 直接到 D 细胞,有没有可能 A 细胞通过另外一个 X 细胞,再到 D 细胞?

  4. 为何是 B 配体和 D 受体?其它的配体 - 受体对呢?不是配体 - 受体介导的细胞间作用呢?

  5. B 配体和 D 受体在 D 激活中主导还是参与?作用有多大?(同样的道理, A 细胞在 D 细胞 E 表型中的作用有多大?)

  6. 而且一般来说配体与受体的关系是“多对多”的关系,那为何是 B1 配体和 D2 受体,而不是 B1-D1 B1-D2 B2-D2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问题还可以提很多,有人会说: 我怎么能排除所有的可能性呢?这是不可能的。 我部分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如果这些问题不提及,文章的审稿人和评审专家会不会说设计不严谨呢?


问题 3 :一开始就卡在某个关键步骤,导致花掉大量经费和时间。


虽然一个课题要做的内容会很多,但是也要讲究策略,就像一个课题要有关键的预实验才能立住一样,项目执行中就像是探险,有的阶段是平坦的大路,也有的阶段要跨越高山趟过河流。经费就是你的体力,采用什么策略决定了行程是否顺利。当然,如果你有直升飞机(大家可以想一下: 在科研项目执行中的直升飞机可以是什么 ),就不用考虑这么多了。

道理我就不多说了,讲个例子吧。

有位申请人之前申请的项目是肿瘤干细胞方向的,大致上是与肿瘤耐药、转移相关的一个主题(时间大约在 7 8 年前了)。 Ta 项目拿到后第一步就是想从肿瘤组织中分选出肿瘤干细胞,然后开展后续实验。结果花了 2 年时间,经费花了 2/3 ,细胞还没有分选够(肿瘤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太低了),所以后续结题也受到了影响。反过来看, 如果这个课题以干细胞为检测指标,而不是以干细胞为工具细胞,项目执行上就会梳理很多

再举一个例子:某个申请人的项目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动物模型,这个部分照说是要放在项目申请书中体现项目在执行中没有问题的,申请人在申请的时候用的合作对象团队的图,不过后来因为情况变化,需要 Ta 自己构建动物模型。所以 Ta 建动物模型也摸索了很长时间,导致最后也是不能顺利结题。

回过头来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有 Plan B ,也就是说要大致预估整个项目里面哪些技术难点可能会被卡住,而哪些是风险较小的阶段, 不能在没有 Plan B 的情况下死磕一个技术问题 ,这个与现实结题有关。


问题 4 :启动过晚导致时间不够。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申请人的放松导致的,大部分的心态是:项目拿到后可以躺平一段时间了,所以项目不着急开始。等单位通知要准备项目进展和中期的时候,才开始着急,所以只要心态上不太放松,基本问题不大。


问题 5 如果没有很好的创新性,项目执行时间一定不要拖太长。


这个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 是项目确实执行不顺利,导致时间拖的比较长;这种情况属于科研风险,比较好理解;

2. 是想憋一篇大文章,目的也是有大文章后能继续申报更大的课题。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好理解,不过 需要考虑到几个风险 ,比如 文章被抢发、研究领域关注点变化 等问题。文章抢发很难避免,毕竟一个领域内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哪些, 当然如果担心文章被抢发,就可以有意识的在执行前就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做的这个课题被抢发了,我的创新点在哪里?即提前想 1-2 步从而调整设计的内容 。这种情况在以“临床样本 + 组学检测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中经常遇到,特别是取样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很容易撞车: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做组学,组学数据还没有分析完就已经被抢发了,这时候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因为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科研产出的期望肯定是很高的,但是图谱( Atlas Landscape )已经被报道了,所以就要从分析上多动动脑子,找出来与已发文章不同的创新点来,这个在单细胞测序里面非常常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领域关注点的变化 ,比如非编码 RNA 领域的变化:比如有的项目拿下来的时候是研究非编码 RNA 的,但是后来发现有些杂志不认可国内医院的非编码 RNA 的研究了,反倒是一些高分的期刊对这个方向的研究还认可(当然工作要做的很漂亮才可以)。这里有个 时间差的问题 需要考虑:

  1. 平时我们关注某个“热点”一般是从顶刊或者大子刊的文献里面看到,或者是从推文、组会等获取到,而 一篇大的文章执行都要有4、5年的时间 ,除非是在会议上以非发表数据( unpublished data )的方式了解到;

  2. 了解这个热点到申请项目和获得资助 一般至少有个 1 年的时间,对于不是特别关注领域科研进展的同学来说时间可能要到 3 年甚至更长(算 2 年);

  3. 最后是 项目执行时间 ,按照 3 年计算。也就是说文章投稿的时候从顶刊的文章出来已经大约有 5 年了,这 5 年中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包括杂志社对该领域关注点的变化。

我们就先说这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大家还遇到过其它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你对项目结题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作者



-广告-






“小张聊科研”团队郑重声明:我公司对外联络的渠道为企业微信及企业邮箱,请大家认准@解颐生物的企业微信,及@joyebio.com的企业邮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