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突发!青海地震 ·  3 天前  
揭幕者  ·  太火!警惕! ·  3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最近被删除的2篇重要文章!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债市大盘点:如何坚守理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29 12:18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让债市跌入深渊的,是机构间的违约事件。


岁末,又一年。


2016年的中国债市,令人癫狂,又让人迷茫。在此轮牛市行情的第三个年头,投资者经历了4月份大型国企集中违约带来的触动,6月至10月间收益率大幅下行、“职业生涯只剩下100BP”的疯狂行情,又在年底将至之时,遭遇了“一个多月跌掉差不多两年涨幅”的浩劫。


年初至今,中债总财富指数已跌至负值,一年心血化作泡影;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在最近两个月里,划出了一条峭壁般的向上曲线;交易员则已放下对年终奖的期待,寄望于“缩水的年终奖能换取职业生涯的延长”。

从非理性繁荣到恐慌性下跌,或许对全市场都是一次深刻反思的机会。


鲁迅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为了让人们“不忘却”;梳理债牛尾巴年的重大事件,作为一份对债牛回忆的同时,或许亦能留下一份“为了忘却的纪念”。



四月凛冽:违约打破“刚兑”信仰


2016年年初至4月份,市场划出一条V型曲线。


2016年1月份信贷数据高企之后,市场普遍将之解读为年初信贷冲量,难以持续。在经济继续下行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下,“资产荒”继续驱使资金通过直接或委外的形式快速进入债市。


直至3月份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全面向好,市场方开始意识到政府刺激经济的颇具成效。市场观点亦迅速切换画风:经济U型反转、过热和通胀的观点不绝于耳。


若仅是基于基本面的调整,影响并不会太大,但让市场始料未及的是:在高层对“打破刚兑”容忍度提高之际,信用债开始集中出现违约,叠加营改增等利空因素,一、二级市场均受重大冲击,信用风险蔓延至流动性风险。


2016年4月份,地方国企东北特钢陆续公告多只债券无法兑付,其存续期债券总计数十亿元;央企中铁物资则直接暂停168亿元债券的交易。在很短的时间里,央企、地方国企的投资信仰受到打击。雪上加霜的是,存续期债券超过180亿元的中城建公告揭示自身“非央企”的身份。


信用风险集中爆发,带动利率债市场到期收益率上升。其导致的结果,除了让信用债踩雷者欲哭无泪、投资者获利回吐,还传导至一级市场。整个4月,118家发行人取消了债券发行,总规模达1144亿元,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一时间,投资者风格大变,从“什么都敢买”到“什么都不敢买”。诸多投资机构年初制定的收益目标,亦在此轮调整中成泡影,不得不对全年目标做出调整。



盛夏戏言:“职业生涯只剩下100BP”


4月份的高资质发行人大规模债券违约,得到了中国高层的重视。随后,国资委出面,将中铁物资交由诚通集团接管;东北特钢亦陆续发公告,以绝不逃废债的姿态,安抚投资者。


之后,信用违约冲击波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重回“机构欠配,买买买”的看多逻辑,且来得更加猛烈。6月初开始,国债到期收益率快速下降,至8月中旬,10年国债收益率跌破2.7%关口。随后,申万宏源发布报告预计,此轮利率下降周期将继续刷新历史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到1.7%至2.1%。


基于这个预测,有交易员喊出的“职业生涯还剩下100bp”戏谑之言被纷纷转发。


之后,尽管市场偶尔出现小调整,但在机构欠配逻辑的主导下,“加杠杆、加久期、降资质”模式下的“买买买”依旧占据主导,收益率很快又开始下行。至10月24日,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2.64%这一年度低点。


但这一切,将在10月24日发生逆转,债牛并未如市场人士预期的那样,短暂调整后变身“慢牛”,而是随着之后爆出的“黑天鹅”事件,一去不复返。



寒冬突至:债熊还有转牛时?


10月25日,央行将银行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的消息传出。从这一天开始,10年国债收益率重新回到上升通道,至11月底,逐步跌去。


而让债市跌入深渊的,则是机构间的违约事件。


2016年12月中旬,国海证券代持协议“萝卜章”事件在市场上发酵,牵涉其中机构多达数十家。本就被利空包围的债市,在这一事件刺激下,开始出现恐慌式下跌。


国债期货5年、10年品种首次出现跌停;银行收紧给非银机构拆出资金;银行间、交易所市场质押回购利率飙升,交易员四处高价跪求资金;货币基金遭躺枪遭遇巨量赎回……一时间,流动性风险之大,颇有“雷曼时刻”将至的即视感。


最终,在证监会的介入下,国海证券表示愿意承担损失,风险暂除。但当下的债市,已是一头挣扎中的债熊:10年国债收益率12月20日触及3.37%,目前在3.1%-3.3%之间震荡。


风起于青萍之末。回头寻找隐患何时埋下,投资者或只能责怪自己。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中国政策发生非常大的转向,决策层集中全部力量从8月份开始集中做一个工作,抑制资产泡沫。”刘煜辉在会上表示,在那之后,中央非常强烈地把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实际上,8月份之前,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中性,2月份降准之后,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持偏宽松的资金面。但8月份开始,央行开始缩短放长,重启14天、28天两个更长期限的逆回购品种,取代此前7天逆回购;同时,央行还通过增加MLF操作,并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减少短期资金的融出规模。


其带来的效果,是大幅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水平,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这等同于“在货币市场加息”,“以DR007衡量货币市场加息20BP,以R007衡量货币市场加息50BP。”


这位数月前成功预言了“10年国债必破3%”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央行和监管层态度的边际变化,债券市场有可能进入“阶段性震荡市”,但2017年绝不可能重现2013年-2014年的“大熊之后必有大牛”。


“2017年10年国债收益率的合理中枢在3.5%左右。”邓海清如是判断。


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明明表示,敬畏市场、尊重价值的投资之心不可丢失,远离高杠杆、停止吹泡沫,即便在市场非理性的片刻,也要坚守住理性人的底线,理智和均衡才是最后的归宿。


(编辑 曾芳)


21君

小伙伴们,你经历了2016年的债市么?你有什么样的故事?

本期编辑 阿黛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