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央行将银行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的消息传出。从这一天开始,10年国债收益率重新回到上升通道,至11月底,逐步跌去。
而让债市跌入深渊的,则是机构间的违约事件。
2016年12月中旬,国海证券代持协议“萝卜章”事件在市场上发酵,牵涉其中机构多达数十家。本就被利空包围的债市,在这一事件刺激下,开始出现恐慌式下跌。
国债期货5年、10年品种首次出现跌停;银行收紧给非银机构拆出资金;银行间、交易所市场质押回购利率飙升,交易员四处高价跪求资金;货币基金遭躺枪遭遇巨量赎回……一时间,流动性风险之大,颇有“雷曼时刻”将至的即视感。
最终,在证监会的介入下,国海证券表示愿意承担损失,风险暂除。但当下的债市,已是一头挣扎中的债熊:10年国债收益率12月20日触及3.37%,目前在3.1%-3.3%之间震荡。
风起于青萍之末。回头寻找隐患何时埋下,投资者或只能责怪自己。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中国政策发生非常大的转向,决策层集中全部力量从8月份开始集中做一个工作,抑制资产泡沫。”刘煜辉在会上表示,在那之后,中央非常强烈地把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实际上,8月份之前,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中性,2月份降准之后,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持偏宽松的资金面。但8月份开始,央行开始缩短放长,重启14天、28天两个更长期限的逆回购品种,取代此前7天逆回购;同时,央行还通过增加MLF操作,并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减少短期资金的融出规模。
其带来的效果,是大幅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水平,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看来,这等同于“在货币市场加息”,“以DR007衡量货币市场加息20BP,以R007衡量货币市场加息50BP。”
这位数月前成功预言了“10年国债必破3%”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央行和监管层态度的边际变化,债券市场有可能进入“阶段性震荡市”,但2017年绝不可能重现2013年-2014年的“大熊之后必有大牛”。
“2017年10年国债收益率的合理中枢在3.5%左右。”邓海清如是判断。
中信证券债券分析师明明表示,敬畏市场、尊重价值的投资之心不可丢失,远离高杠杆、停止吹泡沫,即便在市场非理性的片刻,也要坚守住理性人的底线,理智和均衡才是最后的归宿。
(编辑 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