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贝恩公司
贝恩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各地各行业的商界领袖提供咨询规划,专注于战略、运营、组织、兼并购、私募股权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作为公司的官方账号,“贝恩公司”将与您分享贝恩公司最新的研究与报告、分析与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全网快资讯  ·  元宵节的20句祝福语,句句暖心! ·  昨天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昨天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贝恩公司

非公开市场资产:借力东风,稳舵扬帆

贝恩公司  · 公众号  ·  · 2024-11-12 12:56

正文

摘要


由于其他投资领域的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非公开市场正日益受到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青睐。


这些公司主要采取两套打法:一是提供能产生超额收益的小众化产品,二是在产品开发或分销方面着力规模化。


然而,非公开市场与公开市场资产管理分属于不同领域,因此企业亟需打造一套与非公开市场接轨的全新能力体系。


企业需要在战略、能力、投资者教育、销售营销以及并购整合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作者信息

李思瀚

Herbert Lee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黄碧

Lisa Huang

贝恩公司董事经理

当下,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正大举进军非公开市场。相比大多数聚焦公开市场资产的公司,聚焦另类资产开发和分销的公司受到投资者青睐且市值增长迅猛(见图1)。虽然非公开市场并非其市值增长的唯一动因,但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管行业奉行多年的商业模式逐渐失效,是非公开市场渐受热捧的主要原因。行业整体利润率受到挤压,单位资产管理规模(AUM)利润从2007年的15个基点收窄至2022年的8个基点(见图2)。Casey Quirk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业内公司纷纷下调管理费率,导致收入中位数在这期间降低了4%。


公司间差异化水平也在逐步降低,据eVestment估计,在公募股权投资领域,排名前25%的公司和排名后25%的公司相比,二者收益率(1%至2%)和管理费率(4至6个基点)差距并不大。差异化优势渐失,迫使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逐步转向跟踪市场指数的低成本投资工具,被动型投资预计将逐步占领市场。

图1:聚焦非公开市场的资管公司市值增长迅猛

图2:资产管理行业利润率几乎折半

非公开市场渐成焦点


聚焦非公开市场另类投资的新兴模式蕴藏巨大潜力,不过,企业必须构建一套全新的能力体系,才有机会在新领域站稳脚跟。


与公开市场资产相比,非公开市场资产不但规模要大得多,而且可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以及对冲通胀的能力,比如房地产类投资。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收紧、资本成本攀升,上市企业数量锐减,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在2021年至2023年间下降了45%。 反观非公开市场,我们预计,到2033年,该市场AUM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约9%,是公开市场AUM增速的两倍多(见图3)。

图3:另类资产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


与此同时,2022年至2032年,非公开市场投资的费用收入预计将实现翻倍,从0.9万亿美元增长到2万亿美元。私募股权和创投将依然是规模最大的另类投资,而私募信贷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则有望实现显著增长。


2012到2022年,另类信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我们预计,到2032年,该类信贷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上升至10%到12%。银行放贷减少是另类信贷加速增长的主要动因。


另一方面,过去十年基础设施类投资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预计未来十年将继续以13%至15%的复合年增长率高歌猛进。政府赤字规模扩大导致公共资金短缺,是此轮增长背后的主要动因。


此外,投资者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2022年到2032年,机构投资者的另类资产配置预计将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60万亿美元(见图4)。由于公开市场频繁震荡、投资收益持续下降,主权财富基金、捐赠基金和保险基金都在努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同样地,随着个人投资者不断入局,预计零售AUM比重将从2022年的16%上升至2032年的22%。个人投资者主要被另类资产市场多样化的投资和高回报的前景所吸引,而且愿意为此牺牲一定的流动性。


为了抓住零售业务需求,部分公司顺势推出了创新型产品服务,包括可定期赎回的间歇流动性产品。例如,黑石集团和KKR都推出了允许每月或每季度赎回的非公开市场基金产品。


图4:个人投资者持有的非公开市场比重将持续提升


行业最新趋势洞察


为了追求多元化并提高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增加另类资产配置, 2008年到2022年,它们的另类资产配置占比从16%增加到了22%。其中,部分公司通过外延式收购来扩充产品线,而另一部分公司则通过内生性增长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例如富达在12个月内推出了18种另类投资产品。各大公司也努力提升自己在整条财富管理价值链上的地位。比如,贝莱德与印度吉奥金融服务公司(Jio Financial Services)组建了合资企业,借助吉奥的本地分销网络,直接提供数字化投资解决方案。


在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领域,企业纷纷借力规模化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费用收入。部分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并运营资产,加深对个人投资群体的渗透。还有些公司则大举招聘经验丰富的投资顾问和理财经理,精准聚焦富裕的个人投资者。


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股权公司也在积极扩充另类投资产品线。有些公司由于难以从机构客户手中筹集资金并锁定费用收入来源,因此它们主要通过提供常青产品(没有固定到期日的产品)来吸引个人投资者。


纵观全局,我们发现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和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趋于一致——大部分公司都在加速向跨资产类别、投资者类型和价值链地位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该趋势将加剧市场竞争,企业则将主要采取两大策略打法突围制胜、脱颖而出:


提供能产生超额收益的小众化产品,例如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基础设施板块的环保型产品;

开发(包括产品设计和测试)、分销(包括客户触达和转化)、运营效率(包括风险管理和合规)等各个环节实现规模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