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4.11.24-2024.11.30)A股日均交易额15,865亿元,环比减少7.4%,同比增加89.1%。2024年四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19,892亿元,较2023年四季度日均交易额增加140.0%。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10,071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增加15.4%。投行:本周发行新股3家,募集资金20.4亿元;本周上市新股3家,募集资金17.1亿元。2024年至今,A股IPO上市89家,募集金额580.5亿元。2023年,A股IPO上市313家,募集金额3,565亿元。两融: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两市两融余额18,393.18亿元,环比下降0.32%,较2023年日均水平增加14.54%。两市融券余额110.29亿元,占两融比例为0.60%。
本周(2024.11.24-2024.11.30)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2.56%,跑赢沪深300指数1.24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15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上涨3.35%、保险板块上涨0.54%、多元金融上涨3.36%、互联网金融上涨6.84%、金融科技上涨7.36%。锦龙股份(+49.62%)、浙江东方(+17.40%)、国盛金控(+16.36%)、新力金融(+15.11%)、ST熊猫(+10.73%)涨幅靠前。电投产融(-2.78%)、国泰君安(-0.99%)、西部证券(-0.66%)、天风证券(-0.62%)、仁东控股(-0.42%)跌幅靠前。
► 券商:投行持续督导将迎新规
根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披露,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向证券公司就《证券公司保荐业务持续督导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征求意见,要求于12月3日前反馈意见建议。此次《指引》的起草主要明确三大方面内容,一是制定较为健全的保荐业务持续督导执业规范,形成统一明晰的执业标准。二是针对可转债股债双性特点,明晰可转债项目的股性持续督导与债性受托管理工作要求,解决保荐人可转债持续督导执业“困惑”问题。三是形成统一的持续督导工作底稿目录,覆盖持续督导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保荐人编制持续督导工作底稿提供指引。
根据上海证券报,在实际执业过程中,部分保荐机构仍存在“重发行保荐、轻持续督导”的倾向,对上市公司持续
督导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在持续督导中流于形式、未能勤勉尽责。此外,也存在持续督导职责边界尚不清晰、日常持续督导执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需进行规范。《指引》有助于压实券商的中介责任,进一步加强持续督导行为的自律管理,细化完善持续督导执业的内控机制和行为标准,引导保荐人依法依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保险:保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对《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修订,形成《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扩大资产风险分类的覆盖范围。《指引》仅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的投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办法》除特殊情形外将所有投资资产纳入分类范围。二是完善固定收益类资产分类标准。调整本金或利息的逾期天数、减值准备比例标准等,与商业银行保持一致;增加利益相关方风险管理状况、抵质押物质量等内容,丰富风险分类标准的内外部因素。三是完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由过去的五分类调整为正常类、次级类、损失类三分类;明确定性和定量标准,要求穿透识别被投资企业或不动产项目相关主体的风险状况。四是完善组织实施管理。优化风险分类的“初分、复核、审批”三级工作机制,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保险公司将资产风险分类情况纳入内外部审计范畴,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
2014年,原保监会发布了《指引》,试行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机制。但近年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不断拓宽,投资结构更加复杂,现行规则在实践中暴露出监管约束力不足、资产分类范围和分类标准有待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欠缺等问题,无法满足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监管需要。相对于此前《指引》仅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的投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此次金监局发布的《办法》,除特殊情形外将所有投资资产纳入分类范围,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更完善更全面。发布实施《办法》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自然灾害风险。
1.非银金融周观点
1.1.市场及板块行情
非银及子板块的指数表现:本周(2024.11.24-2024.11.30)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2.56%,跑赢沪深300指数1.24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15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上涨3.35%、保险板块上涨0.54%、多元金融上涨3.36%、互联网金融上涨6.84%、金融科技上涨7.36%。锦龙股份(+49.62%)、浙江东方(+17.40%)、国盛金控(+16.36%)、新力金融(+15.11%)、ST熊猫(+10.73%)涨幅靠前。电投产融(-2.78%)、国泰君安(-0.99%)、西部证券(-0.66%)、天风证券(-0.62%)、仁东控股(-0.42%)跌幅靠前。
1.2.券商:投行持续督导将迎新规
根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披露,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向证券公司就《证券公司保荐业务持续督导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征求意见,要求于12月3日前反馈意见建议。此次《指引》的起草主要明确三大方面内容,一是制定较为健全的保荐业务持续督导执业规范,形成统一明晰的执业标准。二是针对可转债股债双性特点,明晰可转债项目的股性持续督导与债性受托管理工作要求,解决保荐人可转债持续督导执业“困惑”问题。三是形成统一的持续督导工作底稿目录,覆盖持续督导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保荐人编制持续督导工作底稿提供指引。
根据上海证券报,在实际执业过程中,部分保荐机构仍存在“重发行保荐、轻持续督导”的倾向,对上市公司持续
督导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在持续督导中流于形式、未能勤勉尽责。此外,也存在持续督导职责边界尚不清晰、日常持续督导执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需进行规范。《指引》有助于压实券商的中介责任,进一步加强持续督导行为的自律管理,细化完善持续督导执业的内控机制和行为标准,引导保荐人依法依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1.3.保险:保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对《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修订,形成《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扩大资产风险分类的覆盖范围。《指引》仅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的投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办法》除特殊情形外将所有投资资产纳入分类范围。二是完善固定收益类资产分类标准。调整本金或利息的逾期天数、减值准备比例标准等,与商业银行保持一致;增加利益相关方风险管理状况、抵质押物质量等内容,丰富风险分类标准的内外部因素。三是完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由过去的五分类调整为正常类、次级类、损失类三分类;明确定性和定量标准,要求穿透识别被投资企业或不动产项目相关主体的风险状况。四是完善组织实施管理。优化风险分类的“初分、复核、审批”三级工作机制,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保险公司将资产风险分类情况纳入内外部审计范畴,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
2014年,原保监会发布了《指引》,试行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机制。但近年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不断拓宽,投资结构更加复杂,现行规则在实践中暴露出监管约束力不足、资产分类范围和分类标准有待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欠缺等问题,无法满足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监管需要。相对于此前《指引》仅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的投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此次金监局发布的《办法》,除特殊情形外将所有投资资产纳入分类范围,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更完善更全面。发布实施《办法》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市场指标
A股成交: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15,865亿元,环比减少7.4%,同比增加89.1%。2024年四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19,892亿元,较2023年四季度日均交易额增加140.0%。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10,071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增加15.4%。
投行:本周发行新股3家,募集资金20.4亿元;本周上市新股3家,募集资金17.1亿元。2024年至今,A股IPO上市89家,募集金额580.5亿元。2023年,A股IPO上市313家,募集金额3,565亿元。
两融: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两市两融余额18,393.18亿元,环比下降0.32%,较2023年日均水平增加14.54%。两市融券余额110.29亿元,占两融比例为0.60%。
自营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2%,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上涨0.39%。上证指数上涨1.81%、创业板指上涨2.23%、科创50上涨3.92%、万得全A上涨2.15%。
股票质押:截至2024年11月29日,市场质押股数3,318.05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4.13%,市场质押市值为28,123.94亿元。
3.行业资讯
【投行持续督导,将迎新规】
券商投行持续督导业务将迎新规。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近日,中证协组织起草了《证券公司保荐业务持续督导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向券商征求意见。《指引》中要求:保荐人应妥善保管持续督导工作底稿,保管期限不少于20年;保荐人至少每半年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核查等。(上海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数据局、国家外汇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质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证券报)
【金融监管总局:保险公司不得瞒报、漏报、故意迟报不良资产】
11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指出,保险公司进行资产风险分类,不得出于粉饰财务报表、提升绩效等考虑随意调整资产风险分类结果,不得瞒报、漏报、故意迟报不良资产,不得将资产风险分类结果用于不正当竞争、误导金融消费者等非法或不当目的。《暂行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将资产风险分类制度、程序和执行情况纳入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可视情况采取责令保险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不接受审计报告和行业通报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向相关部门移送线索材料,由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北京商报)
【事关A股!上交所重要调整】
11月29日,上交所发布消息称,根据指数编制规则,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对上证50、上证180、科创50、科创100等指数的样本进行调整,于2024年12月16日起生效。其中,上证50指数调入5只证券;上证180指数调入18只证券;科创50指数样本无变化;科创100指数调入4只证券。上证50指数调样后,业绩增速改善,表征性明显提升,指数质量和行业分布得到进一步优化。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从6.8%提升至8.2%,显示出沪市龙头公司较强的经营韧性。指数总市值20.1万亿元,市值覆盖率达到38.8%,小幅提升0.8个百分点。工业、信息技术行业权重分别上升1.3%、0.3%,金融行业权重下降0.6%。(上海证券报)
【上海:大力发展各类商业保险年金产品】
11月29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推动上海地区商业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养老产品设计与各生命阶段相适配的要求,大力发展各类商业保险年金产品,探索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开发的定价水平。力争到2029年在上海市建立“分类科学、供给精准、保障适度、覆盖广泛”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财联社)
【国家医保局:正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