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全国最挤的地方,年轻人不求姻缘,只求财 ·  4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身处社会丛林,适者生存,还是拒不交出?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在“卷”与“躺”之间,生活的世界还有哪些参考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如何科学、系统地规划你的爱情?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2-24 20:00

正文

爱情,大概是和科学、系统最挨不上边的感性名词——我们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命中注定的相遇,却很少人觉得,爱情也是需要规划的。

但是,如果不希望自己的爱情苦涩,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的话,那就把寻找理想的对象当作是生命中的头等大事吧。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作好充足准备,遇到完美情人。


【一】

如何科学地遇到你的那个TA?

要想拥有爱情,首先要遇见一个人,那我们该如何有效地遇到一个可以让你拥有爱情的人呢?

首先, 增加目标对象的基数

统计学上的样本数扩大,在任何领域都是至理名言。

老说找不到对象的人,好歹也要接触过100个异性,接触过10个适龄未婚不奇葩的异性,从中选择两个进一步接触,再来说找不到的问题。

你总是遇不到对的那个TA,很有可能就是你遇到的人不够多。

其次, 增加样本选择的典型性

简而言之,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 圈子 。社会学家在1974年根据统计数据写了一份论文叫《找到一份工作》,其中写道:

56%以上的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而这56%的人与被求助者是“ 微弱社会关系 ”,即他们是“偶尔”见到被求助者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与你非常亲密的人,跟你的社交圈子是一样的,他能发现的工作机会,你早就发现了。同理可得,如果你想寻找对象,适当的“跨圈子”是很重要的。

从统计学来说,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增加基数,就像你在一个省内寻找100个候选人,远没有你在全国10个省内开展、每个省内找到10个人来的更科学。

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圈子只有一个,比如“同事”、“同学”。因此,就要想办法扩大领域,尤其是 兴趣领域 。例如文字工作者,不妨在“喜欢读书”的圈子里看看;或者主动组织一次同学聚会;参加户外俱乐部;参加公益组织活动等。

哦,对了,如果你是个男生,想在“皇马粉丝聚会”遇见对象;如果你是女生,想在“美容俱乐部活动”遇到对象的话,那么恭喜,你离“注孤生”更进一步了。


【二】

如何让别人“助你一臂之力”?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人帮助,事情总会更容易解决。同样的,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需要那么几个“神助攻”。

《引爆点》中有一个观点:

总有些人,会认识很多人,并且乐于把不同的人联系起来。

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会发现,在自己所有的朋友中,就是少数的那么几个人,帮助你认识了所有的朋友。

这些人,就是关键的少数人。多联系他们,去接触更多的人。

如果有了人可以帮你物色合适对象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问你“你的理想型是什么?”最忌讳的一个答案就是“投缘就好”,这跟别人问你想吃什么,你回答“ 随便 ”一样那么讨厌。

谁会知道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你的“投缘标准”,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所以,请大胆的说出你的择偶标准吧。


【三】

遇到了心仪的TA,然后呢?

如果你对一个人有了好感,那要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我们知道,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一次定终身”的选择标准只会是外貌、收入之类,而当你喜欢上了一个人的幽默、真诚之后,就不会那么在乎这些的。

因此,要 保证一定的接触频率 ,一方面,这样你就可以多方面的了解TA;另一方面,所谓日久生情,如果你心仪的人一开始对你无感,但是也可以通过接触来创造足够的时间让TA了解你曾不被TA发现的优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行动 起来。

天上不会掉下个林妹妹,也不会掉下个李大仁,没有任何美好是凭空而来的,那个完美的TA是需要凭你自己的力量动手找出来,然后“捆上”带回家的。

多少阴差阳错,都是因为不敢开口、不敢行动。爱情,是需要主动的勇气的。

有意识的做到以上的内容,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找到心仪的人啦。

当然,爱情从来都是难以定论的,毕竟它太主观了。有人觉得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是爱;有人觉得岁月静好、相敬如宾的是爱,而你,肯定也有不一样的理解。

不管你是相信一见钟情,还是相信规划的爱情,希望你都可以找到能够“诉说千种风情”的那个T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