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无意中看到一个视频,被“击中”了。
视频把我很久以来很多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了。
这个视频是《圆桌派》第三季,编剧史航评价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里的一个小片段。
看完视频你就懂了,为什么只有周星驰可以成为“喜剧之王”,而其他人不可以?
史航说:
捡垃圾的穷小伙站在橱窗外看着好鞋,很眼馋,这个大家都能拍出来。
经理上来把小伙赶走,这个你也能拍出来。
但是你根本想不到去拍“擦橱窗”,你拍不出“穷人的眼光会玷污橱窗,玷污到鞋”。
只有周星驰可以。
我把那个小片段找出来,只有24秒钟,你再看下。
看完了吧,是不是很有感觉。
严格说,史航应该是记错了,电影里的经理不是“拿出一块布”,而是直接用的袖子,当然,这区别不大。
史航举这个例子,是为了称赞周星驰“为底层弱势者本能的代言”。
我今天借着这个视频,是想谈我的感慨:
周星驰对电影的理解,对这些魔鬼细节的把握,真的对得起他“喜剧之王”的头衔。
现在,请你再次打开那个24秒钟的电影片段。
经理一边擦橱窗,一边嘴里还在嘟囔什么,你看到了吗?
2
我最近在看小米公司的官方传记《一往无前》,上面的
电影情节,
就让我想起传记里面,关于设计遥控器的一个小片段。
小米的第8位创始人
,叫王川。
王川是乔布斯的铁杆粉丝,也是一个对细节有极致追求的工业极客,有时他会对着苹果的产品做一个人的头脑风暴,想象如果是自己来做,会怎么做。
然而每次他都感慨:
苹果的方案,总是好到“让人绝望”。
所以在做小米盒子时,特别是设计遥控器,王川就把苹果的极致简洁又功能强大,拿来要求团队成员:
做一个“世界上按键最少的遥控器”,加一个按键,多余;少一个按键,不能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团队在用料、电路板设计、模具设计……在所有细节上,拼尽全力。
测试的时候,他们甚至关掉所有灯,在黑暗里光凭手拿遥控器点节目,尝试能不能实现全部功能。
结果小米盒子一经问世,就获得极大的成功。
有一天,TVB的总经理来拜访王川:
“我终于可以看看这
个盒子和遥控器是谁做的了”。
王川后来回忆,那一刻他内心一震,他知道对方的心情和他看苹果产品时是一样的:绝望。
我就在想,周星驰的电影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下一个“喜剧之王”的导演,也是一种“绝望”吧。
底层弱势者承受的苦,痛。
那种屈辱,悲凉,甚至悲凉到荒诞的程度,只有周星驰拍得出来。
你看“擦橱窗”这个动作,是不是就很荒诞?
因为眼光怎么可能弄脏橱窗呢。
你无论如何拍不出来。
3
刚才讲了周星驰的电影,王川的遥控器,其实我是想说,
不光电影,商业,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甚至大师,你对你的作品,一样要在细节上有永无止境的追求。
这个公号讲职场,讲成长,很多人问过我:
职场如何突围?
我总说,别的先不提,你先把事情做细,细到“让别人绝望”再说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上台做宣讲。
你花了多长时间写PPT?修改过几版?你掐着表计算过吗,自己一分钟大概说多少个字?快了还是慢了?PPT每页之间的关联,每个要点之间的停顿,你设计了没有?
诸如此类。
再说演练。
一场20分钟的宣讲,你有没有在会议室空闲的时候,去提前彩排,假设面对下面几十双眼睛。
你有没有站在台上,一次又一次去感觉自己讲话的音色,节奏,手势,目光的扫描范围,气场散放对整个会场的把控,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调整。
不多,哪怕就彩排20次,就已经超过90%的人了。
说起来很简单对吧,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只有对细节魔鬼一样的把控,你创造的产品和体验,才敢拿出来打,才可能“让别人绝望”。
我有时候会跟员工说:
我们要抵御现在流
行的粗粝感。
什么叫粗粝感?就是对东西好坏没什么感觉。
或者,只能感受到非常肤浅的那种快乐,这家面条很好吃,这个视频很搞笑,没了。
然后每天上班摸摸鱼,打打工,领一份薪水,做一个东西出来交差了事。
然后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不知不觉一辈子就过去了。
我们不要这样。
经我们手的东西,要敏感,你做的东西是好是坏,别人也许不知道,但你自己知道。
不是因为客户要求高,老板要求高。
而是,你自己认为,这些动作必须做了,才可能拿出来一个完美的产品和体验。
你对自己的期待,要高于外界对你的要求。
4
那么,如何才可能把控细节,把你手头的事做到“让别人绝望”呢?
我讲3点感受吧。
第一,你得见识过好东西,能有这个觉察。
史航看周星驰的电影,他会有觉察;王川看苹果的产品,他也有觉察。
我们看到过的好东西多了,你才可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憋大招,得走出去看看人家都在做什么。
可能你觉得你的宣讲已经无敌了,你去看看高手的宣讲,你会发现其实差距还大得很。
第二,你要学会把可以感知但没法表达的“厉害”,拆成可分解、可表达的“元素”。
小米的第6位创始人刘德,之前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担任系主任。
30岁那年,刘德考上美国顶尖的艺术院校,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在那里他才第一次知道:
原来设计是可以量化的,原来所有的配色不是靠凭空感受,而是有依据和逻辑的。
这就是第二步,你要学习,要训练。
如果你听过别人一场精彩的宣讲,那下来就得好好回放现场视频,拆解对方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去练习,去反复练习。
第三,你得有追求,心劲儿足够大。
不用追求那么极致,做一个普通人行不行?
也行。
但是你想成为高手、大师,你得有这个心劲儿,不断追求更好、更强、更美,就像刚才说的,你对自己的期待,要高于外界对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