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蜗牛读书
网易精品阅读,价值阅读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30-50岁投资自己最清醒的方式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李小江:想在有限的岁月里,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奠 ... ·  3 天前  
书单来了  ·  作为公司的首席卫生官,我主要打扫! ·  3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三打白骨精|皮影戏体验工作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蜗牛读书

在他之前,我只知道林夕和方文山

网易蜗牛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9-20 17:30

正文

1、


大学的时候,最有光芒的社团,一定是乐队。什么演出都有他们的身影,昏暗、半昧的舞台,总能让人沉醉。


在还没钱四处听演唱会的年纪,学校乐队填补了我那时候的所有憧憬。 大概自己太少女心又处青春期,总之对乐队有种迷之向往和崇拜。



第一次听到《理想三旬》, 我坐在体育馆的看台,很久没缓过神来,就像黑屋子里慢慢透射进来温柔的光。


但很可惜, 那个弹吉他的男生 名草有主了 。但是 ,我得到了一张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也算一个安慰吧。于是在我的青春里, 有一章被盖上了一个戳,叫“理想三旬”



喜欢《浓烟下的诗歌电台》里的每一首歌,唯美、低吟、哀愁,让人安静到不想说话。


很感谢当时的那个男生,没赐予我爱情而是给了我一张专辑。否则我的后半生会错过一个叫“唐魔”的男人。



2、


“唐魔”叫唐映枫,初识在《理想三旬》、在《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专辑里,在我最爱天马行空、自编自导的青春里。


3年,一段还算有点长的岁月里,我没有忘记“唐魔”,而那个曾经打动我的校园乐队主唱,却已不知去向。


最初吸引我的是“唐魔”的词,耐人寻味,独树一帜,似乎偏要在千篇一律的你侬我侬里开辟出一条清绝小径来。


他写“臂弯做衣架/摇晃在庭前”,是诗意;“墙头破茧/枯木点绿,铁罐叮咚有趣”是画面;“街道被堵爆/小情侣捂嘴吧叫/俩民工正说笑”是戏谑;“白马燃起/镂一段虚空如你”,是诡奇。种种构建,都带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无论是早前陈鸿宇的《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一如年少模样》,还是刘昊霖的《鱼干铺里》,他的词作总是带着个人烙印,即便唱的人变了,也能在茫茫人海里,一眼识破背后的灵魂。


很巧今天写文的时候,我看到伏仪的 《硬骨见鹿集》预售,《记昨日书》,又让人为之一怔、每一句都紧扣心弦。


“你可知这百年,爱人只能陪半途

你且信这世上,至多好景可虚度”

——《记昨日书》


除了词清奇,他还是个有趣的人。光早年的那些经历,就可以洋洋洒洒写个小说了。


“唐魔”写词是在初二,其实那时他并不懂音乐,写的东西只是模仿,但好在周围的人都很给面子,以至于他 一直 写得很开心。


厉害的人大概都有一段叛逆。于是辍学、打工、从医又放弃……这样的经历他一样不落。


直到2012年“世界末日”之际,他才又回到写词。


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取的名字也很古怪, 叫枯鱼肆。问及原因,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几个字站在一起很好看。


于是刘昊霖的第一张专辑叫《鱼干铺里》,它属于 工作室里共同创造过它的每一个人。



总觉得这个人,有才气,又有点传奇,以至于他说自己想去外太空种土豆的时候,我TM都觉得,哇,好帅气。可土豆不该是有点土憨土憨的么?



3、


在默默关注他的这些年里,我还特感动他说的一些事儿,在理,也活得明白。 虽然是90后,可怎么看都是叔字辈的感觉。


与大部分有目标、有理想的青年不同,他好像不太执念于去实现什么,他说自己只是想走出来看看。


于是人家让他出书,他不要,偏说 市场上的烂书已经够多了,暂时不打算掺这一脚。


大家说他是词人,他说从来不是。目前的大环境里,自己要是做个词人,估计养不活自己,词人这职位目前不存在。自己更像是一个不专业且正在学习中的制作人。


对于写词,他也喜欢整张专辑的合作方式,觉得这样产出的才是一个有概念的创作整体,而不是零散的妙笔,无意义。


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说大白话,因为只有这样,即使有一天,真的写不下去了,也能毫无心结地离开。



“如果我不能靠自己喜欢的事来支撑我现在的生活,说明我不适合这个,干点别的,该喜欢的继续喜欢就好了。”


他是个乐于尝新的人,会去填王力宏的曲,会去给凤凰传奇写歌…… 与不同的人合作,让自己成为文字上的演员。


当我想用一个词去无比准确的总结他的时候,搜肠刮肚,觉得只有 “朋克” 最为恰当。


因为他不受限制于任何框架,坚持自己的审美,做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就像《儿时》《缝纫机》这样的作品,是他对童年和故乡缅怀,是他想去留住的东西。



4、


今年四月, 《十城有鱼:无人岛的制作方法》在全国巡演。很开心,又 很遗憾,因为我错过了


四月,我正一个人扛着重担,忙得焦头烂额。 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9月,一年过去了3/4。


本想着今年再无机会去现场看他了,却 有人捎来消息说, 唐映枫要 做客民谣与诗“理想的下午”,要和大家聊聊“独立音乐和我的词作”。



有些喜出望外,毕竟这位90后的鬼才作词人,在我的人生里默默出现了5年,且不说他的词作让人流连忘返。


很期待他的到来,除了分享的内容,还想好好感受下他的唐氏幽默。


那天到了现场,我想举手告诉你:“嘿,真了不起。”



【关于“理想的下午”



台湾作家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里写道:


“理想的下午,就是寻找回被缺失的生活,认真感受生活的美好。


理想的下午,有赖理想的下午人。这类人乐意享受意外。乐意暂且搁下手边工作,乐意走出舒适的厅房······套上鞋往外而去。


每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不是窝在沙发上打游戏,便是瘫在地毯上看剧。那么,在这个下午,你愿意穿上鞋走出门,去到书店,近距离聆听一场思想的洗礼吗?



民谣与诗联合网易蜗牛读书共同打造这样一个 “理想的下午” ,计划在每一个周末的午后,拟邀请余秀华、唐映枫、周云蓬、程璧等 文艺嘉宾 ,做客全国各地有特色的 书店 ,去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


每个周末就这样慢慢地走,等走到你的城市的时候,集齐一篮子故事给你下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