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得福学盟
致力于为中国年轻父母传播华德福教育理念,将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乌兰察布云  ·  有编制!招677人! ·  14 小时前  
霸州消费广场红  ·  设立霸州市综合高中的批复 ·  18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得福学盟

教育部规定必修课!袁隆平院士推荐,培养孩子自然、历史知识

华得福学盟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3-10 08:30

正文

Ada她们学校,每年春季开学都会组织一些农事活动教学,带领孩子种些瓜果蔬菜,还要记录播种的过程、写成长日记,这项教学让孩子们在享受自己动手的劳动成果时,也涨了不少农作物方面的知识。


▼Ada之前就是蒜、葱不分,而现在都可以自己养大蒜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远离自然、五谷不分、缺乏生活体验,不仅在生活中容易闹笑话,而且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孩子也不容易懂得珍惜和感恩。

因此, 教育部分别在2001年和2017年都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增强孩子的自然体验


所以,无论是响应教育要求,还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都要让孩子多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而今天推荐给大家这套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就是一套认识自然田野的科普绘本,让孩子感受五谷生长的田园乐趣。


这套书一共5本,分别为: 《一餐饭里的世界》《一把锄下的历史》《一渠水里的智慧》《一束丝里的辉煌》《节气歌里的秘密》 包含了五谷食粮、传统农具、水利工程、桑蚕文化和24节气五大主题 。每个主题都通过质朴的故事、精美的图画,带领孩子一起去认识食物、农具、灌溉系统、丝绸、节气,以及蕴藏在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人文故事等。


这套书还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字、作序并力荐。


袁老也在百忙中审阅了本书,提出了很多建议,对本书的特色也给予了肯定。


总结如下:

有“趣”: 为孩子了解古老的文明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让从小远离大自然的孩子在分辨五谷杂粮的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狭道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田园乐趣,如最早的犁的发明居然和野猪有关?


豆腐的制作居然来自炼丹?


有“识”: 通过500多个科普知识点、800多幅精美插画,带给孩子完美的自然与人文体验。


有“奇”: 以接地气的方式将古人智慧展现给现代的孩子看。


有“度”: 关注国之根本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匠人之心。


而且,这套书还有设置了多媒体阅读体验,每册书(《节气歌里的秘密》这本书除外)都配有动画导读,提升了孩子的阅读体验。

大家可以感受下:


再来看下这套书的品质,也是非常棒,精装大开本,内页为150g纯质纸印制,绿色环保印刷。


整套书 定价199元,咱们团购价129元 ,原创手绘,性价比很高。



为 什 么 值 得 团 ?


01

袁隆平作序

中科院博导审读

适合3—12岁孩子


这套书为了确保知识点的专业性与准确性,不仅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还邀请了中国农业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做了专业的解读和延伸。


此外,还特别邀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闵庆文做图文审读。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系列绘本题字、做序。

内容含金量可想而知。

整套书采用绘本形式,知识量也不少,3-7岁适合亲子共读,7-12岁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


02

内容丰富

带孩子了解自然、人文和历史

拓宽知识面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分别从 五谷食粮、传统农具、水利工程、桑蚕文化、24节气 五个方面。 通过500多个知识点、800多幅精美插画,涉及自然、历史、科技等,让孩子了解与中华民族息息相关的农耕生活

咱们分别来看下每本书的内容。


《一餐饭里的世界》


通过一餐饭带孩子认识各种食物食材,讲述耕作历史知识,讲述它们的来源、历史,以及藏在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传说。


比如,网友们一直吐槽的南北的饮食差异,背后的原因在6000多年前就存在了。


玉米最初的名字叫“棒子”,还曾叫过“御米”,这里面与慈禧太后还有关呢。


当然,还有五谷丰登是指哪五谷呢?明明是青色为什么叫黄瓜呢?可口的西红柿,在人们了解它之前,有个吓人的名字叫狼桃……


《一把锄下的历史》


认识了农作物和瓜果蔬菜,再来认识下那些精妙的农具,了解它们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简单农具的诞生,以及现代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背后的历史。


比如,2200年前,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机——耧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对现代播种机产生影响。


小主人公丫丫和爷爷一起除草劳动,认识了许多杂草,原来蒲公英和狗尾巴草都对农作物有害。


现代开始实施的机械化农耕,也离不开已发展千百年的智慧。


《一渠水里的智慧》


讲述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到郑国渠、安丰塘、坎儿井、桔槔井灌……这些中国伟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其中蕴含的独特智慧,同时把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比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可以饮水灌溉,因为制定了岁修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依旧发挥着作用。


水,与我们中华文明息息相关,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逐水而居于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无数的智慧结晶,治水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本书里都会给孩子讲到。


《一束丝里的辉煌》


除了饮食,古人的穿也是非常考究的,比如绫罗绸缎,其实它们的织造结构各不相同。这就要从桑蚕文化说起,孩子可以跟着丫丫去领略小小的蚕,细细的丝,如何一步步变成精美的丝绸,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丝绸文化。


关于桑蚕还有无数的美丽传说。


绫、罗、绸、缎、锦、绣……这些美丽的丝织品是我国数千年来重要的商品和特产,丝绸之路也是因此产生。也正是因为它们,“丝绸之路”才得以载入史册。


《节气歌里的秘密》


以水稻和小麦两种主要作物的耕种收获为主要故事线索,讲述和解析节气与耕作的紧密联系,探索节气指导农事的秘密,介绍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代表性节气的相关特征、习俗和文化。


节气歌朗朗上口,让孩子更容易知道,春分时候小燕子就飞回来了,芒种和麦芒有关、夏至时分,不仅要吃饺子,古代皇帝要去地坛祭地。


这里面还有很多丰富有趣的科普知识,等着娃自己去探索呢~


03

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展现古老文明

易吸收、学得快


“用人物讲故事,用故事讲知识,用知识讲文明,以小见大的层次递进”,让孩子们,从一幅幅画、一段段文字中,感受灿烂的农耕文明、明晰农耕历史,体会自然魅力和生存智慧。


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非常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比如,一些水利工程的知识,也是通过故事来展现的,孩子天生爱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


除了自然、历史方面的内容,孩子还通过这套书还能了解到很多民俗方面的知识。

比如,孩子们都熟悉的黄瓜,被叫黄瓜是有历史原因的,在“五胡乱华”的五代十国时期,胡人皇帝石勒忌讳“胡”,胡瓜便被称为黄瓜。


再如,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天打雷,昆虫是听不见的,那它们为啥能醒过来呢?


而且很多知识点还做了延伸,提升阅读体验的同时,缓解了孩子在阅读历史时的厚重感。

比如,在讲丝织品时,都知道绫罗绸缎珍贵,但有一种织品更加珍贵,它就是锦。“锦上添花”“繁花似锦”这些美好的成语,说的都是它。


这套书可以说包罗万象又不繁复,历史、习俗、食物、诗词……每个点都非常精细生动,不仅孩子对它爱不释手,就是咱大人读着也津津有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