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大、结构优
成为今年重点项目的关键词,这些项目聚焦五个重点领域。
一是聚焦科技产业协同创新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应用转化,加快科技设施布局和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集聚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支撑,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做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保持工业投资稳定增长;
三是聚焦服务业能级提升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聚焦基础设施短板补强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切实增强安全保障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补齐城市短板,夯实发展根基;
五是聚焦人民群众民生关切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科教文卫体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一批可观可感的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兜牢民生底线,增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我市持续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规范高效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聚焦城市更新、收费公路、污水处理、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谋划储备空天信息产业园、西营门城市更新产城融合一期、G95唐廊高速、咸阳路污水处理厂二期、德力西电池及组建研发生产基地等
一批支撑性项目。同时,加强民间资本推介,
我市已有61个、总投资996.35亿元项目列入国家向民间资本推介平台,位居直辖市第一
。
据了解,
在今年重点项目中,以社会资本为主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占比超80%
,政府投资带动放大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中电科蓝天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达100亿元,重点布局航空航天电源系统、核心材料、分布式微网电站等业务,为星网工程、深空探测、临近空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支撑。一期项目建设以发电、储能、能源管理为三大支柱的规模化智能化产线,打造宇航电源系统的完整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满足每年千颗商业航天卫星宇航电源市场需求。
玉湖冷链(天津)交易中心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建设贸易集配区、仓储冷库区两大功能区和“高端食材体验区”“大宗商品拍卖区”两大交易区,以冷链交易、仓储物流、加工服务、贸易结算、智慧园区等功能为核心,打造国家级冷链食品流通产业枢纽基地,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额超300亿元。
纵览今年入选清单的项目,新质生产力投资动能更加强劲。
今年市级重点项目中,投资额10亿元及以上项目333个、总投资1.77万亿元,投资规模占比近九成
。
天津软件园起步区、天津西站南片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一期)城市更新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建设
,带动整体含金量有效提升,释放出以重大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科技和产业创新、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投资规模约7000亿元,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新集群提供了坚实项目支撑。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之一,
诺和诺德
30年来一步步扩大在津经营规模,
今年将加速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无菌制剂生产厂扩建项目
,打造集研发、生产与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
凯莱英高端制剂中试及产业化项目、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天津创新研发中心、青松制药智能化工厂及生产中心、纳通天津骨科产业基地
等一批龙头项目的带动下,优势赛道领跑力量进一步发挥,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此外,
保税区生物制造谷、高新区细胞谷、经开区核酸药物产业园、北辰区京津医药谷、东丽区医疗器械产业园
等载体和园区日趋完善,将有效支撑产业集聚,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石化是天津重要支柱产业。去年11月11日,
南港年产120万吨乙烯及下游高端材料产业集群项目
开车成功并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中国石化天津基地乙烯产能达到250万吨/年,成为中国石化乙烯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之一。依托南港乙烯项目,渤化南港新材料基地、新和成南港新材料产业链等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建设,加速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发展。中海油化工研究院扎根结果,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建成投用,南港工业区科创中心和熟化基地加快建设,中石化北化院、石科院等中试基地先后落户,石化化工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初步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