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春川大  ·  "光影川大,与你相约"|SCUer眼中的川大 ... ·  2 天前  
青春川大  ·  "光影川大,与你相约"|SCUer眼中的川大 ...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关于AI:立足当下,未来不再遥不可及 ·  1 周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兰大学风故事|追寻·彭长城 ·  3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川大陈安,你让“不负时光”具象化了! ·  4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川大陈安,你让“不负时光”具象化了! ·  4 天前  
浙江大学  ·  浙大老师,还有这些“隐藏技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这是浙大紫金港最“贵”的田!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09-25 10:01

正文


在浙大紫金港校园里

有一片希望的田野

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浙大师生在这片土地上

辛勤耕耘、挥洒汗水


直击农业生产的真问题

开展学科实践的好课堂

这是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

宝贵育人空间

是当之无愧最“贵”的田!






“大田就是实验室”




仲秋时节,漫步在紫金港西区田间小路上,两旁的花卉向阳开放,美丽宜人。校内大田面积约47亩,被分割成大小合适的区域。微风阵阵,稻谷的清香迎面扑来,稻穗摇曳起舞,生机盎然,长势喜人。生命科学学院陈玥同学的实验材料就在这田中。



她的研究课题是探索一天中水稻开花(花时)的奥秘。


多年来,精准调控水稻花时,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攻克的难题。定位水稻早花时性状位点,解析早花调控基因功能,将有效躲避正午高温对水稻花粉的热害,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产量损失至关重要。


生命科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周明介绍道:“水稻花时由多基因控制,性状复杂。田间管理的任何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实验的可靠性。”


“株行距、覆土深浅、每穴的播种量等都力求一致。什么时候播种、插秧、施肥用药、灌溉烤田,都有严格标准。”在农业试验站大田师傅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课题组在校内就能实现对水稻全生长周期的精准管理和对照比较



水稻颖花开放持续时间短,花时性状考察和取样难度很大。“校内大田缩短了取样距离,科研效率与成效得以极大提升,是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实验室。”


“大田里的科研解决农业生产的真问题。”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张国平教授介绍道,对于农业科学研究,选育优良高产品种,研发有效增产技术,确定作物适应区域等,都离不开在田间开展规范、严谨的科学研究。


他的团队人员在此种植了来自全球的367份小麦种质,鉴定它们的耐渍性以及耐渍基因。尺麦怕寸水。渍水胁迫造成小麦根系早衰,叶片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耐渍性对小麦产量至关重要。通过相关数据测定与分析,鉴定到耐渍种质以及相关基因,可促进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优质高产小麦育种。


“这片大田最初为建筑用地”,农业试验站的董正中介绍道。从华家池到紫金港,他在田间服务农科师生开展教学科研近四十年。从平整土地、清理石头开始,他与同事们一起改良田型、培肥地力、完善水利设施、修筑田间道路,最终实现了格田方正、集中连片、配套完善、能排能灌。我校诸多农科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在此顺利开展。‘浙大9大麦、‘浙金研-2棉花、‘浙大1号’水稻、浙大彩色稻、浙大七彩油菜、‘浙大青’白菜等耳熟能详的作物品种,均在这里开展过鉴定评价、品比实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





“绝佳课堂在田间”




作为开展学科实践的基地,大田是同学们的绝佳课堂。


百科园位于大田的一角,这里种植着两百余种植物,其中不乏珍稀濒危植物。“罗汉松、美人蕉、萱草、薏苡、三叶木通、长萼瞿麦、芙蓉葵、浙江叶下珠、紫薇、醉鱼草、羽裂毡毛马兰……”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攀介绍起来,如数家珍。这片园子是他为主讲的《植物学》课程精心打造的实践园地和科普基地,同学们在此可以对植物类群的分类与演化开展系统认知。李老师结合对植物及其生境的观察,分享着植物科学研究和传播方面的宝贵经验与研究成果,帮助同学们从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等不同角度感受植物多样性,了解并参与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繁育。



《农艺实践》《农事劳动实践》等课程中,同学们可以沉浸式学习作物栽培、育种等综合技能。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每次选课名额一公布出来,便被一抢而空。


《农艺实践》老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叶玲珍举了一个同学们在课程中所思所想的小例子。在直播和移栽的环节中,选择直播的同学体会到种子“萌芽”的不易。连续阴雨天、地温低、田间土壤湿度大等因素易导致作物烂种缺苗、出苗缓慢、苗弱苗小的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有时播种过深,种子在土壤中“逗留”时间过长,导致苗弱、黄化;大豆、花生、向日葵籽等种子在播种后则容易被鸟偷食等。而选择移栽的同学们,也会出现因浇水不及时、移栽操作不当导致伤根,从而导致成活率低、需要补苗等问题。


这些在大田种植中的“苦与乐”,都被图文并茂地写进同学们的农事记录中,由此引导同学们对智慧育苗等问题进行专业研究和跨学科思考。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老师、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同样颇感欣慰。同学们在农业试验站老师们耐心指导下全程直接参与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从专业角度对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有了更深入思考。“农作物种植的每个环节都是学问,实践出真知。期待培养出离土地最近的农经领军人才。”鄢老师说道。





“绿色农业的展示窗口”




大田是绿色农业的展示窗口。


田中,一株株粉红、金黄、银白、紫色、黑色的稻谷长势喜人。这里示范种植的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吴殿星团队培育的浙大彩色禾。不同于普通稻米,彩色禾集外形、口感、营养于一体,结合其不同生育期的生长习性,按叶片、谷壳和稻芒的颜色进行图案设计、划线布点、栽培管理,将稻米营养食味与观赏创意农业完美结合。紫、黑、红色的稻米富含铁、锌等微量营养元素,银白色稻米富含游离氨基酸,粉红色稻米富含黄酮,在创意农业及农旅融合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每逢春末夏初,大田中试种的七彩油菜便会竞相开放,白色、黄绿、橘黄、粉红、桃红、橙红、紫色,随风摇曳,淡淡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相比传统的观赏油菜,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周伟军团队培育的浙大七彩油菜花颜值高、花期长、色彩丰富,兼具观赏、食用、榨油、蜜用、饲用、肥田等功能。与传统的观赏油菜相比,出油率高,每亩能够收获150公斤左右的油菜籽,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以及青藏高原等春油菜产区示范和应用。



不仅新品种,这里还是各类新技术的展示平台。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朱金文在大田成功开展了秸秆还田控草免耕种植水稻技术试验。在小麦等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结合生态调控措施,水稻可免耕种植,控草效果十分理想,实现了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水稻轻简种植与绿色控草的多赢。免耕是世界粮农组织倡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核心要点之一,对保护土壤碳储量和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作用。此项技术对于从根本上遏制我国耕地质量下降趋势具有战略意义,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播种到“三夏”再到秋收,田间地头始终一派忙碌景象:播种育苗、犁地浇水、深耕细作、防病杀虫、除草施肥、搭架拉网、剪枝引蔓、人工授粉……师生穿梭其中,农耕劳作,定格成紫金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耕读沃土,强建根基

创新之源,知识宝库

高新、绿色、创意、融合

这片小小的田地

蕴含着农业发展的无限奥秘

一粒粒珍贵的

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种子

在此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文稿撰写:校院特战队 张瑜彬 陈珲夏
图片来源:沈斌 周伟军 吴殿星 朱金文 张丽萍 张瑜彬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责任编辑:杨哲青 周亦颖

精彩推荐





看我,“能”行!

“难懂”成为“爆款”,这门课有绝招!

浙大,与你平分秋色!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